青春的月之暗面
随着“哭着笑着像个孩子在胡闹”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中成为出圈梗,丁薇1999年的这首《女孩与四重奏》也被更多听众所熟知。
其实丁薇创作过两首《女孩与四重奏》,1995年在马格的唱片中收录过一版,在丁薇1999年的第二张专辑《开始》中,她又重新创作了一首《女孩与四重奏》,也就是这次的“胡闹”版。
这首歌最标志性的特点就是优美的弦乐四重奏构建出的优雅古典气质,像一个虽然极度悲伤却不能太过显形于色的内向女孩心事,仿佛在以第三人的视角自我观察、自我揶揄。弦乐听来时而欢快时而又透着悲恸,主歌跳跃中还有些轻盈俏皮的味道,副歌旋律则隐隐透出悲伤的气氛,偏偏又以“就算是没了你了我也不能让人笑”的微微上扬收尾,因故作坚强显得伤感更为怆然。
当时少有人尝试过这种做法。丁薇写这首歌时,如她描述,差不多就是最古典的配器搭上了流行音乐,显得新颖有趣。
说起来丁薇的这张《开始》几乎称得上是我的大陆独立音乐启蒙,高一在书店买到这张专辑的卡带后,在夜晚一遍遍地听,一遍遍地赞叹。有一次见到她时热烈表达了对《开始》的爱,她笑笑说,大家好像都更喜欢《开始》。
2004年保持水准同时亦有一定流行化尝试的《亲爱的丁薇》之后,直到2017年她才再发行专辑《松绑》。在唱片行业不景气的念头,她为许多影视剧创作了配乐。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失恋33天》
其间的单曲《狗》也是我的心头爱,借一条狗写出了人情冷暖与成长的无奈。她的创作一直有浓厚的个人风格,学院派的艺术化情愫、古典功底与结合欧洲独立音乐的脉络几乎贯穿了她的音乐生涯。如丁薇所言,Tori Amos的《Little Earquake》、Rickie Lee Jones的《Pop Pop》曾对她产生巨大影响,这种对个性与自我表达的注重,让她萌生了将流行乐做成艺术品的想法。
之所以会不断提到《开始》,还是因为它之于我青春期的特殊。我高中的2003年,井喷的年轻歌手们唱着的敢爱敢恨明媚青春并不足以填补我当时小叛逆小文艺的心情,翻到的那张1999年的《开始》恰恰用一种诗意的疼痛感敲开了我当时有些做作又有些中二的年少心灵。
“开始,怀疑自己,开始,哭!哭泣!”
“我站在我的鞋子上,我流着我清凉的血”
“我想你是天空最寂寞的泪,带着一种哀伤而无邪的美”
与当时风行的港台流行乐不同,丁薇和金武林在专辑中呈现的大陆独立流行自有一套叙事体系,更为沉重,更为文学化,更为直白,承接着90年代摇滚的血脉,又在学院派的清高傲气里完成了对欧洲Trip-hop等独立电子实验流行的吸收。如丁薇所言,Tori Amos的《Little Earquake》、Rickie Lee Jones的《Pop Pop》曾对她产生巨大影响。在她的音乐中贯穿着这种自我表达的意识。
专辑中,无论是《冬天来了》《你的独舞》这种古典化的东西,还是《茶和咖啡》、《我不在》、《Tell Me》这种另类小品甚至还有点实验色彩的东西,丁薇都写得信手拈来。金武林的制作也处在灵感全面迸发的阶段,古典弦乐、Trip-hop、民族元素一股脑儿往丁薇的作品里塞,竟没有违和感,完全被丁薇清冷的气质吸收了。专辑里的情绪其实撑得非常满,动辄就是浓墨重彩的悲伤、要死要活的离别,但被消化得很美。
就拿专辑中另一首大热曲目《冬天来了》来说,动用了专辑里最庞大的编制,交响乐团加上合唱团,丁薇悠悠地唱着“冬天来了,觉得凉了。水不流了,你也走了。音乐响了,让我哭了。心已丢了,还会痛吗?”,看似点到即止实则伤感到了骨子里,配合交响与合唱团的应和,丁薇的悲痛仿佛被钉立在一场层层叠叠的暴风雪之中,堪称经典。
写这首歌的时间点,正是丁薇的落魄之时。她当时与唱片公司解约,每个月为交房租发愁,身为南方人第一次在北方过冬天忍受严寒,父亲又被查出罹患癌症,无限悲凉的情境下她创作了这首歌。歌最后发行时,父亲已经去世。
专辑的灵魂就是丁薇的悲伤。专辑中可以说没有一首快乐的歌曲,全部都是纠结到要人命的悲伤。专辑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部分,从《开始》到《茶和咖啡》的五首歌是相对现代的都市情感专题,而《冬天来了》、《你的独舞》、《下雪了》则是专辑中情感与编制最宏大最浓烈的部分,三首关于冬天和雪的歌曲是最凄楚的凉意。最后的《我不在》和《Tell Me》则是仰赖于节奏与实验元素的另类尝试。令人称叹的是,无论是《开始》里的挣扎和纠结,还是《我想说》里的暗潮汹涌、《你的鞋子》里的凄厉控诉、《你的独舞》的纯柔至美、《Tell Me》的诡然恐怖,她都能找到不流俗而带着个人标签的切入点。
在我心里,《开始》毋庸置疑是世纪末华语另类流行界的经典。即便如今已经听惯了各路另类流行,回听《开始》还是会被感动。这些二十多年前的歌曲虽然带着时代标签,但其美感与对疼痛的戏剧化表达并不过时。它阴暗、潮湿、忧郁,通篇讨论疼痛与悲伤,却一步步地为疼痛找到了出口,时而优雅时而狂乱,那是青春里的月之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