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太哲学
处理事关生死的大问题,Arcade Fire可算是行家了。在“Neon Bible”涉足井然有序的宗教观念、"The Suburbs"回溯童年之前,这支蒙特利尔的乐队早在2004年他们的首张专辑上便已经展开了他们对于生与死的看法。众所周知,在录制这张专辑的时候有多位乐队成员家属去世,"Funeral"捕捉到了视野宽广、成熟并且缜密的哲学思想,这在流行音乐中实属凤毛麟角。
这张风格迥异的专辑在当年十分特立独行。04年,世界还沉浸在The Strokes和The White Stripes的辉煌所带来的余波中,后朋和车库摇复兴大行其是。Arcade Fires大步流星地迈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宇宙,发布了一张交响的、刺耳的专辑,收录了一堆看似像是King Crimson创作的曲子。就比如,这张专辑里以“Neighborhood”为名的就有4首。在此之前,独立摇乐队虽已采用管弦乐器,但充其量是用来营造一种剧院式的浪漫音色。而Arcade Fire?他们操起提琴,简直是在操提琴。这一波操作,将激烈、雄伟的曲风放到台面上,并丰富了新民谣中的原始粗犷色彩。
Arcade Fire之后几张专辑都对细节在意有加,但在此还未能见端倪。由一首急促的、层层递进的“Neighborhood #1 (Tunnels)”开始,整张专辑就像是场永不谢幕的戏剧。这还是专辑里这一首首精彩绝伦、情感浓厚的曲子。由于专辑本身太具感染力,让人不免怀疑其实曲目安排才是整张专辑最困难之所在。从呼吁高举武器的"Wake Up"到"Rebellion (Lies)",再到仿佛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厄运的挽歌“In the Backseat”,每首曲子就像悲愤的拳头一拳拳打在你胸口,让你肝肠寸断。
“我们并不满足于只让人们觉得好受,”在发布这张专辑之前,主唱Win Butler曾这样说,“惊惶、疑惑同样可以振奋人心。”事实证明,他们干得漂亮。
原作者:Dan Stubbs,翻译自NME,已无法找到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