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滩小屋的迷幻梦境
译自Pitchfork,原文: https://pitchfork.com/reviews/albums/13872-teen-dream/
Beach House的标志性声音早在他们2006年发布出道砖的时候就已经基本形成。他们的乐曲轻柔缓慢,像是沉溺在暗影中的梦幻仙境。他们的声音让人联想到Mazzy Star和Galaxie 500,两者都是90年代非常典型的Dream Pop乐队。但Beach House也有像"Apple Orchard"和 “Master of None” 这样具有自己独特昏暗迷幻的声音。通常,像这样一开始就如此风格明确的乐队在之后的专辑制作时难免会遇到些麻烦,乐队死忠们自然不由分说地集齐乐队所有专辑,但不少人会渐渐开始怀疑:我还有必要继续去收这支乐队的下一张专辑吗?(可能已经没什么值得期待的了...)
Beach House的第三张专辑,也是他们在Sub Pop唱片公司旗下的第一张专辑,很好地解决了这个困惑。这张专辑是他们已经发布的三张专辑中变化最丰富、最耐听的,并且这一点也不像是为了讨好听众的妥协之作。这张专辑体现出他们仔细、小心谨慎的探索成果。它有点儿70年代Fleetwood Mac的味道,一点儿独立流行乐的启发,甚至还有灵魂乐和福音乐的影子。在受到这些影响的同时他们还能把持住他们自己最核心的声音。Teen Dream似乎在向我们昭示着,好东西还得靠自己勇于去尝试才能创造出来。
主唱Victoria Legrand(人声、键盘)和吉他手Alex Scally的通力合作依然是乐队独特美学的关键。不过,每首曲子又各有侧重,这带来了不少全新的可能性。所以尽管都是一样的乐器一样的演奏方式,从第一首"Zebra"就暗示着,这张专辑的将带来前所未闻的、与乐队初期更加深沉的声音截然不同的味道。而在“Norway”开头的“ah~ah~ah”的背景人声则又显现出了一种流行乐的诱惑,那种甜蜜的耳语和眩晕式的韵律形成了鲜明对比。亦有诸如"Better Times"和"Silver Soul"这样略为阴沉的曲子,激起的隐晦与乐队之前专辑里的声音似而相近,却巧妙地被安插在专辑里更加轻快的曲子间,很有衬托的意味。自始至终,专辑的编排都极其出色。
尽管相比之前几张专辑更为轻快,更具有更多流行乐元素,还有个抱着朦胧怀旧心态的标题,Teen Dream却怀揣着一颗多愁的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里面的曲子太过动人,以至于你即使听不懂Legrand在唱什么,也会不可抗拒地被歌曲里的情感感染,这多半和Legrand奇特的措辞有关。不过,如果更加仔细地倾听,可以发现歌曲里无处不渗透着对世界的不安和怀疑。"Walk in the Park"的歌词写得十分诗意浪漫,可实际唱的是试图找到一个方法忘记一个已经不再身旁的人的心境。断断续续的韵律,佐以Beach House十分拿手的渲染寂寞的单薄鼓点,Legrand“时间能够愈合人所有创伤”的副歌渐渐迸发,压过键盘的管风琴声。这段副歌,越听越上头,被该死的甜美的旋律死死地牵着鼻子,由低糜的悲伤急转直上成急切的请求。"10 Mile Stereo"同样有类似的效果,当曲子从开始的踌躇到后来的局促喧闹,Beach House的声音似乎变成了真正的Shoegaze。这段华丽的嘈杂音依附在了一首一段情感破灭后内心绝望的曲子上,如歌词所唱:“Limbs parallel/ We stood so long, we fell.”
尽管Teen Dream将歌词印在了专辑内页上,不过印在之上的歌曲似乎失去了其魔力。专辑后半部分中的曲子"Real Love",塑造出整砖里最吸引人的映像,也是Legrand声音的最佳表现。曲子开始,只是她的声音和一架钢琴声,随着调子转向福音色彩。她的声音在如此朴素的背景下,却更加体现其丰富、自然,乃至深情。 I met you somewhere in a hell beneath the stairs," 她唱道, "There's someone in that room that frightens you when they go boom, boom, boom." 字里行间是伤痛,但她绝妙沙哑的嗓音却将它放大了十倍。这儿很容易忽略的,Legrand的声音不光是天使般的空灵,并且很有力。但她声音的特质就好像从未如此,这给她的哀愁增添了不少厚度。
就像Liars在2006发布的专辑Drum's Not Dead一样,Teen Dream发行的同样是一张CD和一张DVD,包含每首曲子的视频,每段都由不同导演拍摄。实话说听一张专辑还要看10段小电影确实有点小费精力。这些小电影好像确实有点意思。不过眼下,我还是先闭上眼睛享受下Teen Dream的音乐吧,他们总能让我联想到不少栩栩如生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