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音乐:森林狂想曲
昨天说了班德瑞的《wonderland》http://www.butwho.net/2007/12/Bandari_Wonderland_New_age_music.html,在这张碟的封面还是简介上好像还印着“来自大自然的纯净之音”云云。听一听,曲子里面还是有些风声水声之类的声音,也不难听。可是,如果要俺给人推荐个“大自然”的音乐,俺就一定要说《森林狂想曲》了。
这个,还是要再拜一下俺爷了——没错,这一张碟还是俺爷淘来的。俺记得那时上个世纪的一个星期天,俺跟这俺爷走进一间小店,不一会儿俺爷就抄起了绿色封面的这张《森林狂想曲》。回家一听,俺就被那音乐吸引住了:别没得说,就是那个优美啊。《森林狂想曲》跟克莱德曼之类的东西完全不同,它追求的不是什么现代、浪漫,而是“自然”。这种自然不止是来源于音乐里面穿插的猴子叫、鸟叫,而是源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
碟里面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森林狂想曲》,英文名叫《Elves Of The Night》,这个与专辑名“森林狂想曲the forest show”还不一样。曲子先是由蟋蟀蛤蟆开头,然后是很轻盈的钢琴声,有了这开头,更多的声音就随之而来,营造出一个很活泼很宏大的森林舞会的场面。
第二首《晨歌》,应文名Forest Awakening,是很快很鲜明的曲子。
第三首《野鸟情歌》(Sky Of A Thousand Wing),开头就是一只鸟叫声,然后跟着也是很欢快的曲子。
第四首《日安,亚热带 》,英文“Electrified Mountains”似乎与中文翻译不大一样。这首曲子开始的笛子很有乡,渲染的气氛很好,后面的钢琴也有些慵懒的氛围。
第五首《水径》Water Nursery差不多就是俺最喜欢的曲子了,这可能与俺从小听钢琴曲有关。这首曲子里面的钢琴,是相当的明快清新,真的就能模拟水在小溪的石头上跳跃的感觉!听这首曲子,你会感觉到:心中那真是十分顺畅啊!
第六首《沉睡森林》,英文名叫《Don't Cry Baby Monkey》。俺当时就奇怪:怎么中英文明的差别这么大呢?后来才知道,这首曲子背后可能有个故事,说有只小猴子他妈被逮了,小猴子在哭呢。这首应该是整张专辑里面最具抒情力的了。
后面还有两个原声音轨,分别是一堆蛤蟆叫和一堆鸟叫。这个说不定有些收藏价值。
俺说了这么多,也没把专辑的内容表达清楚。下面的说明文字是俺摘录的(貌似有些其实是专辑内页的说明里的东西。俺记得,原文里面还有些不是很符合“统一大业”的字眼,真不知道当时这张盘是怎么通过审查流入大陆的。)
1、森林狂想曲
那是一个在森林野溪泡脚的夜晚。不知名的昆虫与青蛙扯大了嗓门,疯狂的各唱各的歌。
这自然天成的环绕音场中倾听小虫小蛙的对唱,人脑中的音符不自觉地也被这自然形成的音程、节奏与律动搅弄得蠢蠢欲动。
瞬间,所有属於夜的声音都来站台了。
於是虫与蛙、人与动物───蟋蟀V.S.提琴手、树蛙V.S.打击乐手、纺织娘V.S.笛手、山羌、飞鼠、猫头鹰.....,
这些原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空中的大小生命,却一起现身於大自然舞台中,各自组队,进行一场音乐对飙盛会。
在月色的柔光下,犹如跃动的精灵,在大自然的舞台里歌舞狂欢。
────────────────────────────────
2、晨歌
曙色还朦胧的时刻,鸟族们早已起床觅食了。
清清凉凉的山林里,群集的小身子在树稍间晃动(为了另一条早起的虫?)
这是早晨醒来,除了甜言蜜语外,最想听到自然歌声。
────────────────────────────────
3、野鸟情歌
先是鸟头翁带头高唱,引得白耳画眉、竹鸟、大弯嘴画眉、红嘴黑鹎、籣屿角鴞.....一夥鸟都来对著节奏应和。
鸟族们爱抢麦克风是出了名的,森林里也因为这样的不甘视弱而仙乐处处。
寻偶的季节里,求爱的情歌从不间断。不论成双成落单,那歌声总清脆得让人陶醉。
────────────────────────────────
4、日安,亚热带
森林的午后。除了慵懒,仍是慵懒。
所有的鸣响彷佛都漫无目的。
溪水淙淙流去,鸟儿偶然呼啸,只有蝉声是热林中的主角。
就连惊艳,也是不预期的。
除了慵懒,仍是慵懒。
────────────────────────────────
5、水径
在布满绿苔的石间攀爬,一只只水螅跳脚而过。
树叶间筛进的条条光束,交织成白色的网。
沿著森林中的水径一路前溯,发现人与水的交融
────────────────────────────────
6、沈睡森林歌
热带季风林外,一只只小猕猴在铁笼里待价而沽。
它们的身後都背负著一条母命。
千年神木群里,伐木机器震天作响。树倒後,猕猴不再来。
沈睡的森林里,一切归零。
────────────────────────────────
推动这张专辑的故事
「森林狂想曲」这张专辑来自於大自然,在它的背後自然有著一个关於人与自然的故事,触动了人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由此产生了这张专辑。
这个故事或许很小,在一般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深深感动了这张专辑制作人吴金黛的情怀,值得分享给所有人。
Discovery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段,「Discovery」播出了一段「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
然而对人类而言,森林一向被视为没有大作用的场域,於是地方**便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有牧区就有牛群,伴随牛群而来的是以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游牧鸟是不会筑巢的,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跋山涉水」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於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後,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後,只见游牧鸟的幼鸟渐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後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後,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时任音乐制作人的吴金黛在电视前面看到了这段故事,眼眶不禁湿了好几次,眼看著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再加上当时台湾正好发生栖兰山桧木遭滥垦滥伐的事件,吴金黛萌生了保存台湾森林原始声音的想法,在取得风潮唱片的认可之後,便开始著手去做。要想制作这张专辑,起初最困难、最大的挑战点便是在於「收集音源」!为此风潮特地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帮忙。
徐仁修自己也很早便萌生了要保存、记录台湾自然声音的想法,自己也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去录制声音。因此双方立即一拍即合;风潮交给徐仁修一套正式录音
设备,包括SONY「D-10 Pro Ⅱ DAT Recorder」及Tascam「DA-P1 DAT Recorder」,外加三只麦克风:「Audio Technica Shotgun」、「Meumann KMR81 Shotgun」,以及「SONYECM-999 Stereo Condenser」。在「恶补」一番之後,徐仁修就带著他们上山下海,开始了正式记录台湾自然声音的第一步。
专业的辨识过程经过长期艰辛的录制过程之後,总算收集到了为数不少的自然声音,紧接著的工作便是要如何辨认出这些音源的正确名称,这一只蛙是什么蛙?那一只鸟是什么鸟?.....不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是无法辨认的。为了要确认这各式各样的声音,产品创意总监于苏英特地一一打电话拜托那些长年在台湾大自然东奔西走的探险家们协助确认。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後,总算把大多数清晰可用的声音辨认了出来;最後的工作便是如何以这些自然的音源为主体,为它们谱出一首首动听的乐章。
这张专辑决定让音源做主角,配合著各种频率不一、高低有别的音源,让人为音乐跟著发展,去延伸大自然音源之外的感觉;不像一般坊间自然音乐是以人为音乐为主体,自然音乐则被拿来点缀装饰而已。不过百余种的音源听下来,真的很容易令人产生错乱,但这张专辑的制作群却用心仔细辨认每一种音源,并做出分析、研究,终於将它完成,保留下来了属於台湾自己的大自然声音。
这么珍贵的声音,是值得你我用心体会,永久珍藏的!
再多说也没意义了。抽空去听听吧,真是不错的。
附赠电驴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98/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butwho.net/2007/12/The_forest_show-Natural_music.html
这是 不是俺的原创文章! 不是俺的博客[http://www.butwho.net]
这个,还是要再拜一下俺爷了——没错,这一张碟还是俺爷淘来的。俺记得那时上个世纪的一个星期天,俺跟这俺爷走进一间小店,不一会儿俺爷就抄起了绿色封面的这张《森林狂想曲》。回家一听,俺就被那音乐吸引住了:别没得说,就是那个优美啊。《森林狂想曲》跟克莱德曼之类的东西完全不同,它追求的不是什么现代、浪漫,而是“自然”。这种自然不止是来源于音乐里面穿插的猴子叫、鸟叫,而是源于音乐所营造的氛围。
碟里面的第一首曲子就是《森林狂想曲》,英文名叫《Elves Of The Night》,这个与专辑名“森林狂想曲the forest show”还不一样。曲子先是由蟋蟀蛤蟆开头,然后是很轻盈的钢琴声,有了这开头,更多的声音就随之而来,营造出一个很活泼很宏大的森林舞会的场面。
第二首《晨歌》,应文名Forest Awakening,是很快很鲜明的曲子。
第三首《野鸟情歌》(Sky Of A Thousand Wing),开头就是一只鸟叫声,然后跟着也是很欢快的曲子。
第四首《日安,亚热带 》,英文“Electrified Mountains”似乎与中文翻译不大一样。这首曲子开始的笛子很有乡,渲染的气氛很好,后面的钢琴也有些慵懒的氛围。
第五首《水径》Water Nursery差不多就是俺最喜欢的曲子了,这可能与俺从小听钢琴曲有关。这首曲子里面的钢琴,是相当的明快清新,真的就能模拟水在小溪的石头上跳跃的感觉!听这首曲子,你会感觉到:心中那真是十分顺畅啊!
第六首《沉睡森林》,英文名叫《Don't Cry Baby Monkey》。俺当时就奇怪:怎么中英文明的差别这么大呢?后来才知道,这首曲子背后可能有个故事,说有只小猴子他妈被逮了,小猴子在哭呢。这首应该是整张专辑里面最具抒情力的了。
后面还有两个原声音轨,分别是一堆蛤蟆叫和一堆鸟叫。这个说不定有些收藏价值。
俺说了这么多,也没把专辑的内容表达清楚。下面的说明文字是俺摘录的(貌似有些其实是专辑内页的说明里的东西。俺记得,原文里面还有些不是很符合“统一大业”的字眼,真不知道当时这张盘是怎么通过审查流入大陆的。)
1、森林狂想曲
那是一个在森林野溪泡脚的夜晚。不知名的昆虫与青蛙扯大了嗓门,疯狂的各唱各的歌。
这自然天成的环绕音场中倾听小虫小蛙的对唱,人脑中的音符不自觉地也被这自然形成的音程、节奏与律动搅弄得蠢蠢欲动。
瞬间,所有属於夜的声音都来站台了。
於是虫与蛙、人与动物───蟋蟀V.S.提琴手、树蛙V.S.打击乐手、纺织娘V.S.笛手、山羌、飞鼠、猫头鹰.....,
这些原本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时空中的大小生命,却一起现身於大自然舞台中,各自组队,进行一场音乐对飙盛会。
在月色的柔光下,犹如跃动的精灵,在大自然的舞台里歌舞狂欢。
────────────────────────────────
2、晨歌
曙色还朦胧的时刻,鸟族们早已起床觅食了。
清清凉凉的山林里,群集的小身子在树稍间晃动(为了另一条早起的虫?)
这是早晨醒来,除了甜言蜜语外,最想听到自然歌声。
────────────────────────────────
3、野鸟情歌
先是鸟头翁带头高唱,引得白耳画眉、竹鸟、大弯嘴画眉、红嘴黑鹎、籣屿角鴞.....一夥鸟都来对著节奏应和。
鸟族们爱抢麦克风是出了名的,森林里也因为这样的不甘视弱而仙乐处处。
寻偶的季节里,求爱的情歌从不间断。不论成双成落单,那歌声总清脆得让人陶醉。
────────────────────────────────
4、日安,亚热带
森林的午后。除了慵懒,仍是慵懒。
所有的鸣响彷佛都漫无目的。
溪水淙淙流去,鸟儿偶然呼啸,只有蝉声是热林中的主角。
就连惊艳,也是不预期的。
除了慵懒,仍是慵懒。
────────────────────────────────
5、水径
在布满绿苔的石间攀爬,一只只水螅跳脚而过。
树叶间筛进的条条光束,交织成白色的网。
沿著森林中的水径一路前溯,发现人与水的交融
────────────────────────────────
6、沈睡森林歌
热带季风林外,一只只小猕猴在铁笼里待价而沽。
它们的身後都背负著一条母命。
千年神木群里,伐木机器震天作响。树倒後,猕猴不再来。
沈睡的森林里,一切归零。
────────────────────────────────
推动这张专辑的故事
「森林狂想曲」这张专辑来自於大自然,在它的背後自然有著一个关於人与自然的故事,触动了人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由此产生了这张专辑。
这个故事或许很小,在一般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但却深深感动了这张专辑制作人吴金黛的情怀,值得分享给所有人。
Discovery小故事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某一天的某一个时段,「Discovery」播出了一段「残忍」的生态故事:在南美洲有一种体积很小的鸟类,每年都从南美洲飞到北美洲的森林区里去产卵,并固定在森林中下蛋。
然而对人类而言,森林一向被视为没有大作用的场域,於是地方**便将森林部分地区开垦成牧区;有牧区就有牛群,伴随牛群而来的是以牛身上虫子为食的游牧鸟;游牧鸟是不会筑巢的,便将自己的蛋下在这种「跋山涉水」的鸟巢中,还把巢中原有的蛋拨走;由於游牧鸟的体积很大,蛋孵化之後,老是跟季节鸟的幼鸟抢食,季节鸟的幼鸟老是吃不到母鸟喂的食物,食物都给游牧鸟的幼鸟霸占去了。一个多礼拜之後,只见游牧鸟的幼鸟渐茁壮成长,季节鸟的幼鸟却眼眶凹陷,身处饥饿,丝毫没有成长。後来生态学家仔细研究之後,才知道是开垦森林的结果。
时任音乐制作人的吴金黛在电视前面看到了这段故事,眼眶不禁湿了好几次,眼看著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再加上当时台湾正好发生栖兰山桧木遭滥垦滥伐的事件,吴金黛萌生了保存台湾森林原始声音的想法,在取得风潮唱片的认可之後,便开始著手去做。要想制作这张专辑,起初最困难、最大的挑战点便是在於「收集音源」!为此风潮特地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帮忙。
徐仁修自己也很早便萌生了要保存、记录台湾自然声音的想法,自己也用一些简单的器材去录制声音。因此双方立即一拍即合;风潮交给徐仁修一套正式录音
设备,包括SONY「D-10 Pro Ⅱ DAT Recorder」及Tascam「DA-P1 DAT Recorder」,外加三只麦克风:「Audio Technica Shotgun」、「Meumann KMR81 Shotgun」,以及「SONYECM-999 Stereo Condenser」。在「恶补」一番之後,徐仁修就带著他们上山下海,开始了正式记录台湾自然声音的第一步。
专业的辨识过程经过长期艰辛的录制过程之後,总算收集到了为数不少的自然声音,紧接著的工作便是要如何辨认出这些音源的正确名称,这一只蛙是什么蛙?那一只鸟是什么鸟?.....不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是无法辨认的。为了要确认这各式各样的声音,产品创意总监于苏英特地一一打电话拜托那些长年在台湾大自然东奔西走的探险家们协助确认。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後,总算把大多数清晰可用的声音辨认了出来;最後的工作便是如何以这些自然的音源为主体,为它们谱出一首首动听的乐章。
这张专辑决定让音源做主角,配合著各种频率不一、高低有别的音源,让人为音乐跟著发展,去延伸大自然音源之外的感觉;不像一般坊间自然音乐是以人为音乐为主体,自然音乐则被拿来点缀装饰而已。不过百余种的音源听下来,真的很容易令人产生错乱,但这张专辑的制作群却用心仔细辨认每一种音源,并做出分析、研究,终於将它完成,保留下来了属於台湾自己的大自然声音。
这么珍贵的声音,是值得你我用心体会,永久珍藏的!
再多说也没意义了。抽空去听听吧,真是不错的。
附赠电驴地址:http://www.verycd.com/topics/27398/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butwho.net/2007/12/The_forest_show-Natural_music.html
这是 不是俺的原创文章! 不是俺的博客[http://www.butwh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