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巴赫
爱上巴赫,还得感谢陈美。
在本人对于音乐还很懵懂的小学年华,有一天突然在收音机里听见一段狂野的小提琴,好像一阵狂流倾泻而下,自由而奔放,神秘却狂热。DJ说这是当红美籍华人小提琴手陈美的作品。
瞬间,我被震慑了。
于是第一次走进音像店,买下人生第一盘磁带。从此以后有几年时间,我都以为那盘带子上的所有音乐都是出自陈美之手。
直到有一天,我不记得时间,也不记得地点,只记得还是那首我深爱的曲子,再次飘进了我的耳中。但这次,它不再是那个我熟悉的狂野的奔腾女子,它变得微微舒缓,微微深沉,但却更加神秘,更加神圣,更加深不可测。我只记得自己寻声而去,就像多年迷失的小狗被真正的主人召唤回身边一样,我找到了巴赫,也记下了这首乐曲的名字:《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从此,我把陈美抛在了一边,我甚至有点厌恶她,觉得她像一个小偷一样偷走了巴赫的作品,却换上自己廉价的灵魂,空留浮华的身躯。
感谢巴赫,带领我走向了新的世界。即使随后我遇见了更多的伟大的音乐灵魂,我仍然像一个专情的女孩那样把巴赫当作最爱。
巴赫的音乐,是上帝的音乐。
曾经听过一句话:“上帝的语言就是音乐。”而巴赫就是上帝的代言人。
作为成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个小孩,我对上帝是一无所知也无意了解的。但是,巴赫却温柔地让我被上帝感动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被他们那些真诚而高贵的信仰感动了。
在巴赫的世界里,我从来听不到莫扎特那种沙龙里的甜味,也听不到贝多芬那种多变的百味,而永远是那神圣的永恒与无尽的律动。即使悲伤、即使愤怒、即使快乐、即使烦忧,巴赫永远都是克制的,永远都在虔诚地感恩。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他被音乐格律所束缚的结果。或许,也有人说,这是他懦弱且无变化的生活所造成的。这些我都不否认,巴赫的一生相比其他的音乐家来说可能无趣的多,永远都是苦难、艰辛、贫困、还有二十个子女和无数次看见心爱的人们死去,最后命运竟然还给他无尽的黑暗和死后长年的尘封。一个人这样活一辈子实在是够悲剧的了:没有过鲜花,没有过掌声,没有过璀璨的光亮,即使霎那的耀眼都不曾有过。可是,是否这就是人类历史长河的神奇之处?是否这就是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让一个伟人在自己的时空里不幸甚至平庸,却让他在永恒的宇宙中长存万世,成为照耀更多人类的北极星?
听巴赫的音乐,让人平静。这可能就是宗教的力量。可能也只有像巴赫那样受过真正苦难的人才能如此接近心中的上帝并在他那里寻到归宿的。如今,我一看到巴洛克建筑那高耸入云的教堂,巴赫的弥撒就开始在耳边回荡;一说到巴洛克音乐,我的脑子里就只有巴赫;BWV(Bach-Werke-Verzeichnis)这三个字母也像GOD一样成为了音乐之父的代号印在我的脑中。
肖复兴在他的《音乐笔记》里把巴赫说成是“永远流淌着的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我实在是不能苟同的。哪条小溪可以承受《马太受难曲》这样的苦难后又冲向神圣的重生?哪条小河可以发出Vom Himmel hoch 《我从天上来》这样贯彻天与心的呼喊?
贝多芬说:“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到底是英雄识英雄的。
而我们这种无知的凡夫俗子何德何能来理解巴赫呢?最多也就是像这样发发无病之感叹,唱唱附庸之赞歌了。
在本人对于音乐还很懵懂的小学年华,有一天突然在收音机里听见一段狂野的小提琴,好像一阵狂流倾泻而下,自由而奔放,神秘却狂热。DJ说这是当红美籍华人小提琴手陈美的作品。
瞬间,我被震慑了。
于是第一次走进音像店,买下人生第一盘磁带。从此以后有几年时间,我都以为那盘带子上的所有音乐都是出自陈美之手。
直到有一天,我不记得时间,也不记得地点,只记得还是那首我深爱的曲子,再次飘进了我的耳中。但这次,它不再是那个我熟悉的狂野的奔腾女子,它变得微微舒缓,微微深沉,但却更加神秘,更加神圣,更加深不可测。我只记得自己寻声而去,就像多年迷失的小狗被真正的主人召唤回身边一样,我找到了巴赫,也记下了这首乐曲的名字:《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从此,我把陈美抛在了一边,我甚至有点厌恶她,觉得她像一个小偷一样偷走了巴赫的作品,却换上自己廉价的灵魂,空留浮华的身躯。
感谢巴赫,带领我走向了新的世界。即使随后我遇见了更多的伟大的音乐灵魂,我仍然像一个专情的女孩那样把巴赫当作最爱。
巴赫的音乐,是上帝的音乐。
曾经听过一句话:“上帝的语言就是音乐。”而巴赫就是上帝的代言人。
作为成长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一个小孩,我对上帝是一无所知也无意了解的。但是,巴赫却温柔地让我被上帝感动了,或者,更确切地说,我被他们那些真诚而高贵的信仰感动了。
在巴赫的世界里,我从来听不到莫扎特那种沙龙里的甜味,也听不到贝多芬那种多变的百味,而永远是那神圣的永恒与无尽的律动。即使悲伤、即使愤怒、即使快乐、即使烦忧,巴赫永远都是克制的,永远都在虔诚地感恩。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他被音乐格律所束缚的结果。或许,也有人说,这是他懦弱且无变化的生活所造成的。这些我都不否认,巴赫的一生相比其他的音乐家来说可能无趣的多,永远都是苦难、艰辛、贫困、还有二十个子女和无数次看见心爱的人们死去,最后命运竟然还给他无尽的黑暗和死后长年的尘封。一个人这样活一辈子实在是够悲剧的了:没有过鲜花,没有过掌声,没有过璀璨的光亮,即使霎那的耀眼都不曾有过。可是,是否这就是人类历史长河的神奇之处?是否这就是冥冥之中上帝的安排?让一个伟人在自己的时空里不幸甚至平庸,却让他在永恒的宇宙中长存万世,成为照耀更多人类的北极星?
听巴赫的音乐,让人平静。这可能就是宗教的力量。可能也只有像巴赫那样受过真正苦难的人才能如此接近心中的上帝并在他那里寻到归宿的。如今,我一看到巴洛克建筑那高耸入云的教堂,巴赫的弥撒就开始在耳边回荡;一说到巴洛克音乐,我的脑子里就只有巴赫;BWV(Bach-Werke-Verzeichnis)这三个字母也像GOD一样成为了音乐之父的代号印在我的脑中。
肖复兴在他的《音乐笔记》里把巴赫说成是“永远流淌着的静谧安详,清澈见底的小溪水”,我实在是不能苟同的。哪条小溪可以承受《马太受难曲》这样的苦难后又冲向神圣的重生?哪条小河可以发出Vom Himmel hoch 《我从天上来》这样贯彻天与心的呼喊?
贝多芬说:“巴赫不是小溪,是大海!”到底是英雄识英雄的。
而我们这种无知的凡夫俗子何德何能来理解巴赫呢?最多也就是像这样发发无病之感叹,唱唱附庸之赞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