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独立发展的胡海泉,如何在华语乐坛叫《胡》?



撰文 / 王击凡
1.用音乐写诗的海泉

这些年,我们在很多音乐类综艺的导师席上,都能看到胡海泉熟悉的身影。在评论别人的音乐时,跟其他导师相比,海泉的姿态总是别具一格。他从不故作深沉,也不会端出高高在上的架子,而是永远都像那个没有压迫感的邻家大哥一样,把自己的观点娓娓道来。
“静水流深”,其实也是胡海泉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正如他名字里的“海”跟“泉”,既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江河大海,同时又是永远鲜活、始终保持流动性的清溪泉水。
想要成为海泉这样一个“如水”的人,实在是需要很高的人生智慧与段位,才能做到。

做人做事都如水一般柔软的胡海泉,他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跟他这个人一样如水清澈,甚至还具有与生俱来的“诗性”。
当然,胡海泉之所以能被大家尊称为华语乐坛的“音乐诗人”,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虚衔。10岁开始就在报刊发表诗歌、散文的他,在娱乐圈写作的人当中,是真正的“著作等身”。
早在2002年,刚出道不久的胡海泉,就已经正式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诗集《羽•泉之泉静静地流》。“我没有独木成林的碧绿,却甘愿为一只鸟儿挡风遮雨”,胡海泉在二十多年前写下的这句诗,仿佛也为此刻终于“独木成林”的自己,埋下了一个深深的注脚。

歌手胡海泉写作,绝对不是过把瘾式的玩票而已。无论是2012年出版的诗集《海泉的诗》,还是2014年出版的随笔集《问泉》,都是相当认真的文学作品。这些变成了铅字的诗性文字,刚好也为胡海泉2020年发行的首张个人专辑《胡》,作了非常好的铺垫。
在《胡》这张音乐生涯中的第一张个人专辑里,胡海泉几乎参与了每一首歌的词曲创作(大部分都是包办了填词+作曲),他甚至还是其中6首歌的音乐制作人。由胡海泉自己来创作自己、制作自己,这些所创作、制作出来的歌,当然也是最“胡海泉”的风格。
而我特别欣赏的,当然是胡海泉亲笔为《胡》执写的11首歌词。每一首,都优美流畅得像行云流水一般。即使把歌曲的旋律抽走,这些歌词依然可以独立成就一篇佳章。胡海泉真的没有愧对“音乐诗人”这个称号,他把自己的每一首歌,都做成了一首现代诗。

像《流浪者的老情歌》,就是《胡》专辑里,美得最像诗歌的一首:“那个你爱过又错过的流浪者,已成了又一个过客;唱给过你听的情歌平平仄仄,还散着温热……”能把歌词写出一种“散着温热”的质感,胡海泉可能就是那个被唱歌耽误了的绝世填词人&诗人吧!
胡海泉最令我钦佩的一点是,他终其一生都热爱着诗歌,所以索性也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首诗。不在娱乐圈“营业”的时候,他可以像所有诗人一样,闲云野鹤地过着最低调的日子,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新的创作灵感,然后默默地就做了很多让人大吃一惊的事。
很多人都不知道,胡海泉原来曾经出过那么多本诗集。要不是看了《天赐的声音》,大家都不一定知道,海泉给那么多的大牌歌手写过歌,甚至还给天王天后当过制作人。就像任贤齐给电视剧《新楚留香》唱的片尾曲《飞鸟》,词曲竟然也是出自胡海泉的手笔!

在《天赐的声音》里,胡海泉为2020年新版的《飞鸟》,设计了更加诗意的舞台效果。听着海泉特意安排上的古筝弹奏,配上胡海泉、任贤齐这两位原作者+原唱者的跨世纪“云合唱”,我仿佛看到胡海泉在把自己写过最温柔的诗,以另一种新的方式重现人间。
无论是在羽泉巅峰时期的创作,还是为黄征、瞿颖、马天宇、李易峰、BOBO组合(井柏然+付辛博)等歌手制作的专辑,胡海泉一直都深藏功与名。即使拥有像《飞鸟》这样的神级创作,海泉也很少会以“知名唱作人”“知名音乐制作人”的光环来标榜自己。
大半辈子都低调得犹如“大隐隐于市”的胡海泉,偏偏却拥有一个如雷贯耳的外号,叫“炮炮”。小辈都尊称他“炮哥”,熟悉的朋友就喊他“大炮”。在我看来,对从不显山露水的胡海泉而言,写歌、写诗、写文章,就是他“放炮”的自我表达方式。
2.一个人唱歌的海泉

最近我老是翻出当年优客李林组合解散之后,李骥1997年独立发展的第一张个人专辑《一个李骥》来重温。“看看窗外的世界”,那首两年前曾经在台北小巨蛋听哭我的《Don’t Cry Baby》,依然能一次又一次地令我鼻酸。这大概就是好音乐经久不衰的魅力吧!
《一个李骥》里的李骥,是后优客李林时代的李骥;《胡》里的胡海泉,也是后羽泉时代的胡海泉。当一个成功的乐团组合要画上句点,作为组合里的其中一名成员,要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即使昔日曾背负盛名,其实要独自踏上新的起点,一点也不轻松。
是的,即使你已作个人发展,但留在公众印象中的你,还是从前组合里的那个“你”,而不是你一个人状态下的这个“你”。那些组合成军两、三年后就解散的组合成员,况且要花很长时间来梳理个人特色,更不用说羽泉这样驰骋华语乐坛20年的殿堂级组合了。

面对“单飞太难”这样的难题,暂别羽泉、重拾个人歌手身份的胡海泉,选择以一种更举重若轻的态度来应对。
从《胡》这张专辑听来,他并没有任何的所谓天王级歌星包袱,甚至彻彻底底把自己当成一个乐坛新人一样,在11首歌里,毫无保留地把自己“交出去”。
所谓的“新”,并不是唱片文案里高谈阔论的虚晃一枪,而是Solo发展后的胡海泉,“实打实”以音乐呈现出来的诚恳态度。无论是嗓音的清新感、歌曲选材的新锐度,还是制作班底的新鲜元素,都是胡海泉的《胡》令我非常耳目一新的地方。

但与此同时,“新”版的胡海泉,也没有抛弃他自羽泉年代传承下来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真”。
当年那些曾经打动过万人心扉的羽泉名曲,说到底,靠的也是一个“真”字。不得不说,胡海泉的《胡》,真的是2020年上半年,我听过创作态度最真诚的一张内地专辑。
既够“新”又够“真”的《胡》,为一个人唱歌的胡海泉,奠定了清晰的个人面貌。胡海泉也最大限度地,展现了他在音乐领域伸展自如的包容性。上至四五十岁的老派流浪情歌,下至十来二十岁的新潮Rap,胡海泉在《胡》呈现出来的年龄跨度,是近乎“无龄感”的状态。

年近中年的胡海泉,到底是如何在《胡》这张专辑里,实现所谓的“无龄感”的?要做到“无龄感”,最难的一点是,无比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真实年岁,既不装嫩,也不显老。
一个历经沧桑的中年人,往往很难呈现出胡海泉身上这一种难能可贵的“无龄感”。而胡海泉在《不为什么》这首歌的创作心得里,直抒胸臆地写下的这一句,其实也非常能带出他“无龄感”的个人特质:“这个世界上,最难的是自洽和从容。”

我试图透过胡海泉这些年参与的《天赐的声音》《我是唱作人》等综艺节目,寻找关于“无龄感”这个问题的答案。
无论是跟霍尊合唱的《先走的人比较不容易受伤》、与董又霖合唱的《是否我真的一无所有》,还是与汪小敏合唱的《叶子》,这几个与年轻歌手“破次元壁”的跨世代合作,都是胡海泉在综艺节目里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演。
长年身为羽泉成员的胡海泉,本身就有一种“如水”般的神奇功能,可以快速地“溶解”进与这些年轻艺人的合唱当中。正如胡彦斌在《天赐的声音》中对胡海泉的评价,海泉每一次与其他歌手的合作,都是带着“制作人思维”在演绎的。
而这些站在音乐制作人的立场、对年轻一辈的合作搭档身上潜力的全面挖掘与升华,反过来又为胡海泉在制作自己的个人专辑时,提供了更多新鲜的冲击。

在羽泉里唱惯了组合的胡海泉,不会在表演里抢任何人的风头,但他能在成就别人的同时,也恰如其分地展现出自己过硬的全面实力。这是胡海泉最为人所称善的翩翩风度,也是胡海泉为人处世的一贯态度。
《天赐的声音》,正好就呈现了胡海泉非常可爱的这一面向。也正是透过这些与不同歌手的合作,习惯了两个人唱歌的海泉,亦开始逐渐摸索出一个人唱歌的方式。该唱什么,该怎样唱,他都想好了。是的,海泉曾经说过,路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走出来的。
所谓的“无龄感”,其实也正来自于,胡海泉内心那份强大的自信吧!

在《我是歌手》就跟羽泉合作过的日本知名制作人镰田俊哉,这次也是胡海泉新碟同名标题曲《胡》的制作人。
与镰田俊哉火花四射的碰撞,也使得《胡》呈现出与羽泉旧作截然不同的气质,胡海泉甚至在这首玩心十足的主打歌里,把人生比喻为“一盘麻将”。
既然“活着就像陪时间打个麻将”,没有人能一直坐庄,那还不如“睡得稳,吃得香,不心慌,不心伤”,这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麻将大王”。胡海泉把《胡》的歌词,写成了一首敞亮的大实话。而整首《胡》最关键的一句,就是即使只有一个人,也要“自己要做自己的庄”!
3.青春不老的海泉

我们经常会用“真是越来越油腻了”这样的词汇,来形容一些出道很久的老歌手的唱法。他们唱得当然并不是不好,他们的唱功,甚至比很多线上的艺人都要来得更优秀,但当一个人久经沙场,自然就会慢慢形成一套惯有的套路。
有时候,唱歌的人自己还不觉得,但听歌的人却已经被腻得不行了,这就是所谓的“被油腻到了”。资深歌手要洗去声音中的“油腻感”,其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断更新自己,不要停下前进的脚步,也不要陷在从前的光环里裹足不前。
独立发展的胡海泉,就是一个最成功的“不油腻”例子。即使出道已超过20年,但《胡》这张专辑,却丝毫没有给人半分油腻之感。我甚至还能在《胡》这些平实动人的歌里,隐隐约约地听出了,胡海泉那一份由心底自然而然地喷涌而出的“少年感”。

比方说,这次参加《天赐的声音》,胡海泉压根就没把自己放在“前辈”的位置上考量。
对胡海泉来说,甚至都没有所谓“放下身段”这么一说,因为身段之类的名词之于他,都是完全不重要的东西。对像海泉这种有“少年气”的人而言,更重要的,是保持开放的心。
《胡》专辑里最吸引眼球的一首《先走的人比较不容易受伤》,也是出自胡海泉在录制《我是唱作人》时的灵机一触。当时节目正面临着有歌手可能要被淘汰,白安随口说的一句“先走的人会不会比较不容易受伤”,就激发了胡海泉写这首歌的念头。
先是被新生代白安的新奇言论启发,再找来跟自己风格截然不同的年轻歌手霍尊在节目里合唱,甚至还在表演时尝试玩了新的乐器“手碟”……《先走的人比较不容易受伤》从方方面面来说,都是胡海泉试图与年轻世代“无缝接轨”的代表作。

像胡海泉这样的资深歌手,暌违多年以后再度发片,总会遇上一些需要抉择的时刻。Hip-Hop正是大热之时,舞曲好像也挺热门的,但自己以往却很少挑战类似的风格……到底资深歌手是否应该为了迎合当下的乐坛潮流,在专辑里加入新的曲风呢?
即使岁月流逝,但比年轻人“先走”了好几步的胡海泉,他对音乐潮流的感知力,始终保持着与时代同步的敏锐。在一众“前浪”中,海泉也是心态最开放的那一批。对他来说,曲风不分新旧,尝试新风格也不是为了盲目追潮流,而是视乎“适合与否”。
在《胡》专辑里,胡海泉与年轻Rapper王以太合作的《不为什么》,仿佛也像是开启了两个世代之间的平等对话:“谁能置身事外?谁能从容看待?谁可以去拥抱未来?要明白,这年代好无奈,你能耐再厉害,也不一定有人喝彩!”

胡海泉为《不为什么》写下这份词锋犀利的歌词,其实也是他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对当下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最入木三分的个人观察。
关于他自己当下在乐坛的位置,胡海泉在节目中说过的一番话,即使时过境迁,也依然非常的能打动我。
海泉说,像他这个年纪的人,应该就是要在华语乐坛“承上启下”的。而他此时此刻真心的愿景与目标,就是善用自己的力量,为更多有才华却无处施展的年轻音乐人“推一把”。

是的,胡海泉不仅这样说了,他还真的这样切切实实地去做了。
除了在自己的新专辑《胡》中,给很多年轻一代的音乐人,留出更多发挥的空间与机会之外,胡海泉还在自己有份参与投资的音乐产业里,尝试让更多怀才不遇的年轻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方向。
谁都是从年轻时一步一个脚印闯过来的,胡海泉知道年轻人的苦,所以他也想用自己身体力行的努力,来证明给大家看:无论你是前浪还是后浪,只要你始终愿意以一颗开放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也会温柔地回以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几年,胡海泉除了继续写歌、写诗、上综艺、做投资,也开始深入钻研B站、抖音、快手、云直播……他以大叔的年纪,把年轻人的平台与工具都玩得出神入化,得心应手。
而在此前的“相信未来”义演上,胡海泉甚至还学会了,一个人用N种乐器演奏《最美》的神奇技能!
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年纪可以变老,但心绝对不能随之而衰老。就像胡海泉在新歌《毕业生》里写的:“现在照照镜子,我还是不是,那个勇敢的毕业生?”
不落伍、也不掉队的“前浪”胡海泉,以自己最身体力行的方式告诉我们:只要常怀初心,记得出发时的勇气,我们都还是当初那一个勇敢的20岁少年。

当年想报读理想中的新闻系、却误打误撞考进外贸管理专业的胡海泉,最终也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海泉可以,你们同样也可以。《下一场青春再见》,就是海泉写给所有人的鼓励之歌:“这条长路,起伏波折,在心底的勇气,是黑夜里战胜孤寂的旋律……”
既然人生是一场漫长的牌局,那么坐在牌桌上的我们,只要足够耐心地把眼睛擦亮,总会等到吃《胡》的那一天。
所以,一个人独立发展的胡海泉,并没有在自己的第一张个人专辑,打出老牌歌手“吃老本”的安全牌,反而却做了一张比他20岁时还要更勇敢、更无畏无惧的唱片。
这一把,他胡了。


微博:@王击凡
公众号:豁达音乐时代
邮箱:xiaowangzi1984@126.com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