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nk soul brother,jazz soul sister vol.10(compiled by redhousepainter)

funk soul brother, jazz soul sister能做到第十集,亦最后一集,全在在意料之外、之外,这些年但凡有关音乐的种种,我是没有长性的。却又在情理之中、之中,盖因从粮仓里挑出一百颗大米不算难事,感谢那个年代的富足。
这档专题说白了是梳理下这些年的自己,自己给自己刻十张best,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知道就够了。每次选歌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简简单单的自娱自乐),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一张张刻录碟子放进光驱,啪!屏幕上跳出几十张专辑,仿佛一截截传统重现眼前,这传统从未断过。我虽然老骂音乐今不如昔,一径差下去,可关上门来,心平气和的说:ubiquity,sound in color等厂牌的新作还是让人听得没有火气。不宣示,不强调“智力”,不兴潮流,制作过硬,与“风格”远远拉开距离,老实得像一块火腿。
颠覆传统。于是自己长年不知道在portishead背后藏着isaac hayes的怨曲和lalo schifrin的电视配乐,不知道massive attack的《blue line》是高级版的卡拉ok。重听,却听不懂相熟多年的音乐,有趣,有意思。
音乐不重要。在每次制作专题时,我的思绪常落不在音乐上。比方说,我敢承认自己没有“种族偏见”吗(不敢);70年代黑人音乐如海藻般旺盛时,咱们国家在干啥;咱们流行乐的传统在哪?不好意思,咱们不带港台玩,它们是“文化沙漠”,咱们是“文化绿洲”;咱们的生活里有音乐吗?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吗?去年圣诞节james brown逝世,当天晚上,无数美国黑人在饭桌前为他祷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若张学友在大年三十逝世,敢问咱们会怎么着,也在饭桌前怎么怎么样?大概会的人是神经病吧。
Funk、soul没什么大不了,说到底就是美国黑人的世俗之音。当然,从时代上来讲,音乐有大年和小年之分,funk、soul的黄金年代也早已远去了。但我看重的是黑人小伙可以自豪的说:咱们有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家底子,足够吃饱一辈子(我不是说黑人小伙无需“创新”了)。咱们的事情要么不动,一动,就很响亮:五千年!试问咱们可有四十年,五十年的底气?回头看看,不幸中的万幸——咱们还有香港和台湾,这两座地“小”物“稀”的 “文化沙漠”。不然,咱们的世俗情感往哪搁?
音乐,不——重——要。这是如今我对音乐唯一想说的话吧。
FUNK SOUL BROTHER,JAZZ SOUL SISTER VOL.10
01 Maceo Parker - Soul Power 92
02 Syl Johnson - Different Strokes
03 Tom Scott and The L.A. Express - sneakin' in the back
04 Magnum - Funky Junky
05 Funk Inc - Kool Is Back
06 voices of east harlem - right on be free
07 Johnny Harris - stepping stones
08 kashmere stage band - burning spear
09 Jimpson & axe gang - no more, my lawd
10 B.B. & group - old alabama
下载地址:http://www.mediafire.com/?azzngm1nogj
“soul power”的92年现场版,私人强烈荐之。maceo parker砍去著名的色士风独奏桥段,退到幕后,与乐队走得更深更骸。到乐曲后半又与“sex machine”连上,简直天作之合。这是不加任何水份的groove酒精,一点即成冲天烈火。此外,该曲录音极好,drum录得鲜榨味十足不说,乐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清晰可“闻”(还真能闻见热辣的汗水味)。我有时听现场,看现场,老觉得乐手诚可贵,观众价更高。好菜没人吃,没人欢天喜地的吃,无非是烂掉。
Syl johnson那一声粗野的“——EN——”(百分百动物性,他这么叫才舒服)是野外做爱射精后的爽,还是一坨大便砸地之际的畅快?我不说,我不清楚。我天天穿衣服,天天上抽水马桶。
原先我想把massive attack《blue line》的“采样原本”集中起来,做一档专题。但后来想想自己和massive attack“无冤无仇”,犯不着戳穿《blue line》的“骗局”,于是把这些被抄袭的原作分散在十档集子里。Tom Scott and The L.A. Express 的“sneakin' in the back”便是另一首。(参照《blue line》中的同名作品)
每次听Magnum这样的黑人团体,心里只有一句话:好得让人叹息。他们似乎天生不会唱歌,但天生乐器就长在手上。你感觉不到乐器和手之间的隔阂,他们玩乐器就像咱们天天吃饭拿筷子,你会感觉到你在“拿”筷子吗?没辙,真没辙。
voices of east harlem,二十位黑人组成的合唱团队。curtis mayfield曾是该团队的专辑制作人。他们的作品自有一番好,这感觉可以化成文字的,我试过,却是说不像。大概什么感觉?大概像我在跑100米时被卷着一阵风的卡尔.刘易斯超过,没什么好懊丧的,我停下,只想找个旁观者相对无言。
我以为音乐没有in,没有out,编曲编得好,那种和谐之美天长地久。当然,你若说不和谐是“大美”,是另一番“境界”,我倒也无话可说。Johnny Harris的“stepping stones”便是乐器搭得好(音乐家不就是看这等功夫?),breakbeat,string,flute,你怎么听都感觉是“对”的,“错”不了。就好像怎么看奥黛丽赫本的短发,眼睛,脸颊的线条,全是“对”的。相信levis牛仔裤的拥趸很熟悉这支老曲,几年前曾用于一则相仿李小龙的levis广告中。
男人常常位元气所累。比方说一晚几次,腰板子硬不硬等等等。迷恋黑人音乐有时便迷恋于一股顶而不泄的元气,像大夏天的阳光取之不尽。听听kashmere stage band震天响的“burning spear”,我很爽,他们更爽。
现如今提起air和moby,多半会被人嗤之以鼻,因为太不“电”,太不“实验”了。很奇怪,我们吃饭只顾得上口味如何,没人去理会麻婆豆腐太“流行”了。依我看,音乐面对的窘境便在于此。我的阅历就那么一盯点,承认自己听不懂Moby的《play》,没什么不好意思的。alan lomax整理出的美国民歌集子数量之多,听能听完?听能听到心坎去?我回答不出,因为我不是美国人,更不是密西西比河旁的黑人。在最后一集的最后,我选了两首黑人囚歌。不要用“悲伤”,“绝望”这类擦手纸去揩它们的屁股,那唱的整个是灵魂,连上帝听了都要抽筋。
这档专题说白了是梳理下这些年的自己,自己给自己刻十张best,自己喜欢什么自己知道就够了。每次选歌对我而言是一种享受(简简单单的自娱自乐),把这些年积攒下来的一张张刻录碟子放进光驱,啪!屏幕上跳出几十张专辑,仿佛一截截传统重现眼前,这传统从未断过。我虽然老骂音乐今不如昔,一径差下去,可关上门来,心平气和的说:ubiquity,sound in color等厂牌的新作还是让人听得没有火气。不宣示,不强调“智力”,不兴潮流,制作过硬,与“风格”远远拉开距离,老实得像一块火腿。
颠覆传统。于是自己长年不知道在portishead背后藏着isaac hayes的怨曲和lalo schifrin的电视配乐,不知道massive attack的《blue line》是高级版的卡拉ok。重听,却听不懂相熟多年的音乐,有趣,有意思。
音乐不重要。在每次制作专题时,我的思绪常落不在音乐上。比方说,我敢承认自己没有“种族偏见”吗(不敢);70年代黑人音乐如海藻般旺盛时,咱们国家在干啥;咱们流行乐的传统在哪?不好意思,咱们不带港台玩,它们是“文化沙漠”,咱们是“文化绿洲”;咱们的生活里有音乐吗?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吗?去年圣诞节james brown逝世,当天晚上,无数美国黑人在饭桌前为他祷告。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假若张学友在大年三十逝世,敢问咱们会怎么着,也在饭桌前怎么怎么样?大概会的人是神经病吧。
Funk、soul没什么大不了,说到底就是美国黑人的世俗之音。当然,从时代上来讲,音乐有大年和小年之分,funk、soul的黄金年代也早已远去了。但我看重的是黑人小伙可以自豪的说:咱们有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的家底子,足够吃饱一辈子(我不是说黑人小伙无需“创新”了)。咱们的事情要么不动,一动,就很响亮:五千年!试问咱们可有四十年,五十年的底气?回头看看,不幸中的万幸——咱们还有香港和台湾,这两座地“小”物“稀”的 “文化沙漠”。不然,咱们的世俗情感往哪搁?
音乐,不——重——要。这是如今我对音乐唯一想说的话吧。
FUNK SOUL BROTHER,JAZZ SOUL SISTER VOL.10
01 Maceo Parker - Soul Power 92
02 Syl Johnson - Different Strokes
03 Tom Scott and The L.A. Express - sneakin' in the back
04 Magnum - Funky Junky
05 Funk Inc - Kool Is Back
06 voices of east harlem - right on be free
07 Johnny Harris - stepping stones
08 kashmere stage band - burning spear
09 Jimpson & axe gang - no more, my lawd
10 B.B. & group - old alabama
下载地址:http://www.mediafire.com/?azzngm1nogj
“soul power”的92年现场版,私人强烈荐之。maceo parker砍去著名的色士风独奏桥段,退到幕后,与乐队走得更深更骸。到乐曲后半又与“sex machine”连上,简直天作之合。这是不加任何水份的groove酒精,一点即成冲天烈火。此外,该曲录音极好,drum录得鲜榨味十足不说,乐手与观众之间的互动清晰可“闻”(还真能闻见热辣的汗水味)。我有时听现场,看现场,老觉得乐手诚可贵,观众价更高。好菜没人吃,没人欢天喜地的吃,无非是烂掉。
Syl johnson那一声粗野的“——EN——”(百分百动物性,他这么叫才舒服)是野外做爱射精后的爽,还是一坨大便砸地之际的畅快?我不说,我不清楚。我天天穿衣服,天天上抽水马桶。
原先我想把massive attack《blue line》的“采样原本”集中起来,做一档专题。但后来想想自己和massive attack“无冤无仇”,犯不着戳穿《blue line》的“骗局”,于是把这些被抄袭的原作分散在十档集子里。Tom Scott and The L.A. Express 的“sneakin' in the back”便是另一首。(参照《blue line》中的同名作品)
每次听Magnum这样的黑人团体,心里只有一句话:好得让人叹息。他们似乎天生不会唱歌,但天生乐器就长在手上。你感觉不到乐器和手之间的隔阂,他们玩乐器就像咱们天天吃饭拿筷子,你会感觉到你在“拿”筷子吗?没辙,真没辙。
voices of east harlem,二十位黑人组成的合唱团队。curtis mayfield曾是该团队的专辑制作人。他们的作品自有一番好,这感觉可以化成文字的,我试过,却是说不像。大概什么感觉?大概像我在跑100米时被卷着一阵风的卡尔.刘易斯超过,没什么好懊丧的,我停下,只想找个旁观者相对无言。
我以为音乐没有in,没有out,编曲编得好,那种和谐之美天长地久。当然,你若说不和谐是“大美”,是另一番“境界”,我倒也无话可说。Johnny Harris的“stepping stones”便是乐器搭得好(音乐家不就是看这等功夫?),breakbeat,string,flute,你怎么听都感觉是“对”的,“错”不了。就好像怎么看奥黛丽赫本的短发,眼睛,脸颊的线条,全是“对”的。相信levis牛仔裤的拥趸很熟悉这支老曲,几年前曾用于一则相仿李小龙的levis广告中。
男人常常位元气所累。比方说一晚几次,腰板子硬不硬等等等。迷恋黑人音乐有时便迷恋于一股顶而不泄的元气,像大夏天的阳光取之不尽。听听kashmere stage band震天响的“burning spear”,我很爽,他们更爽。
现如今提起air和moby,多半会被人嗤之以鼻,因为太不“电”,太不“实验”了。很奇怪,我们吃饭只顾得上口味如何,没人去理会麻婆豆腐太“流行”了。依我看,音乐面对的窘境便在于此。我的阅历就那么一盯点,承认自己听不懂Moby的《play》,没什么不好意思的。alan lomax整理出的美国民歌集子数量之多,听能听完?听能听到心坎去?我回答不出,因为我不是美国人,更不是密西西比河旁的黑人。在最后一集的最后,我选了两首黑人囚歌。不要用“悲伤”,“绝望”这类擦手纸去揩它们的屁股,那唱的整个是灵魂,连上帝听了都要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