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伤人,细节渗透灵魂
去年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听到这首歌,当时是一个很安静的下雨天,我的精神状态比较疲倦,就找了一些舒缓的歌曲来听。在心理学中有一个理论是这样的,比如一个人很颓丧的时候,不要想着让他听那种欢快激昂的音乐去纠正他,反而应该顺着他的情绪听一些缓慢的乐曲,才有可能让他的心情得到释放。于是在那个有点小小的颓倦的下雨天,我很幸运地听到了这样一首作品。
首先是歌曲的主题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首歌的主题,在我的理解是讲两个人进入到关系的倦怠期,在这种特定的情感阶段,双方心里所怀有的情绪。这个主题是比较现实的。大量的普遍的歌曲作品,更善于表达“相恋”或者“失恋”,表达相恋的愉悦珍惜,或者表达失恋的孤独伤感,这种时候所传达的感情往往是偏于强烈和极致的。但是这种关系倦怠期,它是一种缓和的,甚至是停滞状态下的感情,歌曲的基调也因而显得沉抑。这个主题其实是更接近现实生活中我们见到的婚恋状况的实际。这是一首不那么被美化的歌,讲的是成年人的感情。所以在主题内容上显出了自己的特点。
然后构成这首歌的关键是,一种对内心的反复质问。
歌曲里面通过反复地叹问所营造的情绪的流淌,也成为作品的特色。从头至尾,两位男女主公充满了各种问题,而他们的问题并非是指着鼻子骂对方,他们质问的是人的内心到底在怎么想。他们所困惑的关键是,应当就此告别还是继续坚持?假如放弃了那又将意味着什么?放弃我们曾全情投入的一段关系,意味着丧失了幸福的机会吗?意味着对生活投降吗?在彼此眼里我们依然美好,还是已经不堪?
歌词中几次出现了take me home and make it right, 关于“家”,关于“正确”,这似乎是他们对一切是否已偏离轨道的忧虑和不安。歌词中还提到A part of you want to fight, and part just fly away. 可以看到,坚持还是离去,所形成的激烈的内心矛盾。也正因为这样,我觉得歌词表达的绝不是情侣之间简单的闹分歧、闹矛盾后想要分手,而是经过了长时间思索而陷入迷茫与追问的一种情感关系,这种关系带着恒久坚持而又始终挣扎的疲惫感。感情的矛盾是随着生活道路的延长而逐步显现的。这种挣扎感不是撕裂性的,而是慢慢渗透的。
这首歌向人们提出一个了很难的问题。这首歌的题目和开头,都提到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微不足道的小事,大概是在说两个人相处过程中的点点滴滴。It’s alway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seep into your soul. 总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渗透你的灵魂。小事中的点滴美好,自然是会渗透灵魂。可是,小事中积攒起来的点滴伤害,何尝不也是会渗透灵魂呢?所以歌曲提出了一个很难的问题:how can I still feel this love for all that we’ve been through. 用现在的俗话来讲,好像就是追问如何保持初心。在经历了那一切一切之后,叫我如何依然保留对这份爱的感知?关系来到倦怠期,隔着那么漫长那么辛苦的一条路,大概很难以最初那种纯粹的心境去感受爱了。这其实可以算是对所有人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要如何保有对爱的感知能力?
热恋中、兴奋中的人当然是感知到了爱,但是当心脏平静后,当已经不再对爱怀有憧憬后,当我们的灵魂也满是时间的灰尘后,还要如何去感知爱的鲜活状态?爱,本身是一种激情,如同潮水,有发生,也有消退,这确实就是爱的自然状态。但我们作为人,我们可以有所努力,有所干预,而不是任由爱在自然状态下荒废消失。
爱是一定会走入倦怠期的,但却不一定会走向终结。how can I still feel this love for all that we’ve been through. 这句歌词非常打动我。 feel this love ,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
演唱方面也赞一下。
郭顶和山行瑞秋都放弃了自己在单曲中富于特色的唱法,我听了他们以前的各自的单曲,唱法是挺不一样的,可以看出他们这次为合唱做了巧妙的配合。我挺喜欢他们的配合,两个人的低语和沉吟、质问和怀疑,丝丝入扣地交织在一起,像两只小野兽,在心里刨着爪子却又怕撕扯到对方的伤口。这样的合唱也很打动我。
我听这首歌,是把它当作两个人之间分离之前的一场对话,是温柔的倾诉,也是最后的抚慰。 以及,有了以下的随感:
总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 烈日一样至大的欢愉, 细雨一样至深的苦痛, 渗透着灵魂。 渗透灵魂的, 至深的苦痛一样的细雨, 至大的欢愉一样的烈日, 总是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