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复调·乐向标# vol.001 | 解离的真实《昏古七》暗黑版晕盖?
综评:6.3分
1.星野南 7.0分 • 让我在“就这?”和“还行嘛!”之间反复横跳的专辑。这是一张合格的专辑,但不是一张达到了乐队应有水准的专辑,毕竟在我看来,解离的真实不是一个“仅止于此”的乐队。 • 整专听下来,我不知道乐队想干啥;而我觉得乐队本身好像也没太想明白他们想做啥、在做啥、能干啥。有时,他们是有脑子的聪明人,而有些时候,则像被啃没了一半脑子,有种强烈的“啊不知道怎么办了那就随便整点经典套路来试试”的半成品即视感。像《soft tension》《蝉鸣的夏夜》这种听了前奏能脑补全曲的、感动了自己就是感动不了别人的、一看名字就真的想昏古七的曲子,我脚指头抠破地板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被收录进专辑。 • 而有脑子与没脑子之间的矛盾,导致全专呈现出诡异的拼贴质感,天才灵感与工业模板杂糅其间,过于细节而失其全貌,给人一种反复横跳并捉摸不透的断裂、失序及混乱感。另一方面,老套的编排手法与乐队的理念、气质产生强烈冲突,乐队原本的凶猛气质退化成了喵喵叫——“诶?看起来很凶罢了,倒也不过如此”,而本不该是如此的。 • 但总体而言,这是一张还算OK的专辑,尽管它支离破碎且有不少妥协,但依然保证了一定的可听性及艺术感(比去年那谁好多了),至少不算太糟心,及格线以上。
2.德拉科·马尔福 7.0分 • 听这张专辑千万不要带着预设标签,说什么解离的真实是一支长三角迷幻乐队?明明就是后朋克!听听《Delta City》,听听《脏手指》,听听《Ka Ra Ya Sa Ta Ha La》,吉他贝斯鼓歌词人声,不都正儿八经的后朋克味道吗?The Fall?Shame还是Fontaines D.C.?不过别急,仔细找找曲子里的奇特音效,它在尝试着打破套路。 • 你再点开纯音乐曲目《昏》,迷幻感强烈的吉他段落开场,缭绕的烟熏香味里瞬间穿越到六十年代,可以学着头带花环的嬉皮士敲击铃鼓跳舞了。《Within An Endless Dream》光是名字就流露着迷幻气息,也不消说中间类似念经般的呓语,听罢仿佛一场梦;而加入萨克斯的《顶一顶》,层层堆叠、推进的器乐演奏甚至听着像是某种实验后摇! • 等等,还有更古怪的。《Soft Tension》,延迟加混响营造出氛围感极强的吉他,外加阿鸣含混不清的唱腔,估计谁听都会问:欸,这不是晕盖?Daniel这鼓打得可不像沈帜的风格。轻小说式歌曲《蝉鸣的夏夜我在榕树下等你,你没有出现》,暗黑版的独立流行?竟然让我想起养鸡在枕头人唱歌的样子:“没有什么是持久的”!我是被迷晕了吗? • 提一个“形式主义”疑问,专辑歌曲名和选曲风格不太具整体性,是不是分成多张EP发出来效果会更好?
3.Zzz 5.0分 没听到太多精彩的riff和旋律,动机略简单且无聊的重复太多,人声稍显刻意。包装看起来高级,制作和乐手技术也在及格之上,但核心创作上相对较弱。后半张好一些,最后一首萨克斯即兴印象较深,但更多只是归功于萨克斯。
4.RK 5.0分 刚开始让我有暗色调吹万的错觉,但编曲结构的冗余和拖沓已经暴露,而乐队试图引入世界音乐元素的野心,也仅仅停留在对 Phrygian Dominant 等几个异域调式的乏味运用。这种想象力缺乏的后果随着曲目一首首地恶化,特别是在三大件越来越猛、后朋味越来越重的情况下——他们像是一个青春期的孩子,如此地想让自己“酷”以至于在朋友面前不断诉说自己的新知和见解,而一个讲话啰里八嗦、颠三倒四的人是永远“酷”不起来的。听这张专辑的过程像是和一个身材健硕、毛发浓密、富有教养却大脑空空的男人性交一个小时,每一刻都没有那么糟,但总体来说就是那么无聊。
5.不是很妙阿森6.8分 器乐部分的工整、有序展示出的制作和乐手技术,皆在水准之上,这在初听专辑时就可以非常直观、明显地感受到。弦乐和打击乐器运用的缠绕感织就的迷幻气质也足够让这一风格的乐迷短暂爽到。但反复收听专辑依然难以找出每首歌的特点将其互相区分,这种听感的重复本源上还是未能跳出稍显老套陈旧泛滥的器乐/后朋审美惯性,而务虚的文本及人声的人格化不足造成这种个性缺乏并未得到弥补。《脏手指》这一首中不费力的自由感、动态感,进而迸发的生命力都停留在这首为止,非常可惜。
6.JoeZhan 7.0分 “昏”是一种状态,它背后具体的表达概念是语焉不详的;这种半梦半醒的状态并非指向暧昧的潜意识,而是在混响空间中被折射分解出各种明确而熟悉的节奏和音色:有来自后朋克和泡菜摇滚的紧凑鼓点和工业弧光,也有让人联想到长三角“新迷幻”同侪的弥散效果器音墙和暗涌的贝斯律动;专辑在这两种舞台感迥异的行进模式之间反复横跳,《昏》和《顶一顶》可能是在其间找到最佳平衡的单曲。整张专辑显然展现出乐队处于自身美学风格的探索过程中,而各个声部风格的原创程度也不一(人声尤其露怯);结尾若隐若现的部落节奏、人声呢喃和萨克斯段落似乎将音乐导向了自然主义和融合的方向,也让我们得以对之后作品中的突破可能性抱有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