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阵痛,M-POP具象《玉》掀开了张艺兴时代
自张艺兴2018年凭借第三张个人专辑《NAMANANA》在北美出道之时,他便提出了对自己音乐类型的定义:M-POP,即Mix-Mandarin-Pop。此后的近两年来,他也一直把这个概念挂在嘴边,并不断实践中。 这次,张艺兴第四张个人专辑先行曲《玉》于5月20日零点上线,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国风方式闯入大众视野:独具特色的中国乐器与当下最为流行的嘻哈相结合,中文与英文相交,甚至有一段他本人演绎的京剧选段。这首歌充分展现了张艺兴的音乐风格,更让大众看到了M-POP的具象。 当然,但凡新事物的产生,总会伴随着争议,对这首歌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一部分以专业音乐人为代表的群体,对张艺兴风格的独辟蹊径和编曲技艺的成熟表示肯定,做出了很多专业性的解读。一部分以传统听众为代表的群体,对hook部分反复的“玉玉玉玉玉玉”和直白的歌词加以诟病,对诸多元素的融合表示难以消化。一部分以张艺兴歌迷为代表的群体,在长久观察感受张艺兴一路走来音乐的进步与创新,对《玉》这个作品大加赞赏。甚至还有其他圈层的人,对张艺兴这首《玉》在传统文化输出方面所作出的设计和理念加以讨论,特别是在看过了一些欧美博主的reaction后,这一角度的讨论更耐人寻味。更有部分人从语言学角度来结构通篇看似直白歌词的内层用意,例如“玉”字一发音对于欧美人来说比较困难,更容易发成“you”音,并且张艺兴特意将英文惯用的“shine like diamonds”改成“shine like 玉”,用以吸引海外英语体系的听众。 以上这一系列的讨论和争议,对于以《玉》开创的M-POP流派来说都是合理的,并且有着积极的意义。私以为,这代表着大众开始认识M-POP这一新鲜事物,甚至开始将目光重新转向曾经辉煌的华语音乐。着实希望对于这场围绕着张艺兴的《玉》而开展的一系列讨论,能够良性的进行下去,也很期待张艺兴第四张个人专辑中的中国风实验音乐。华语音乐好久没有新东西出现了,上一次这么热闹还是周杰伦横空出世的时候。 不过,作为社交媒介无比发达的今天,希望各方听众能够尽量克服对张艺兴本人的刻板印象。比如他是个偶像,比如他是个流量。音乐市场需要的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张艺兴虽然有偶像流量的身份,但他从始至终都是相信实力取胜,践行努力务实的人。在追求作词、作曲、编曲、演唱、舞蹈、乐器都达到极致的这条路上,他已经甩开了国内同期艺人太多,他是偶像流量中的例外,甚至可以说他是目前内娱的例外。所以请各方听众能够摒弃网络上的嘈杂,在音乐的世界,用音乐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