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听Giant Steps
有些专辑是注定被人供养的,无数朝拜者踟蹰在它万丈灵光的周遭,高山仰止。爵士乐不能失去Giant Steps就像欧洲不能失去耶路撒冷。先知John Coltrane从这张专辑赤裸地走出,踏上了他慨当以慷的救赎之路。
尽管1957年Coltrane的Blue Train被无数人追捧,但在我眼里它就是一般水平,从即兴的连贯性和熟练度上来说都是相当年幼的表现,当然这里Benchmark的是Coltrane自己。在Title Track里面3分钟开始的时候,你甚至能听到一种非常不符合专辑气质的、很Bluesy的一次“思维卡顿”,如果把这个时期的Coltrane放到1959年的Kind of Blue里面充其量就是另一个Cannonball Adderley。
没有人知道从1957到1959年这两年之间发生了什么,Coltrane真正把自己的即兴锤炼出了超越时代起码两档的水平。他音乐语句的读音、句读是如此的自如,最终将Giant Steps这样的复杂作曲发挥到了某种极致。这种被后世称之为Sheets of Sound的技法吸引了无数萨克斯手的东施效颦,但还是那句话,Coltrane有且只有一个。
在我们进入Giant Steps探究之前我想进一段Charlie Parker的音乐。在历史上Tier 0的萨克斯手只有两个人,Bird & Trane。用其他任何萨克斯手来和他们俩作比都是毫无悬念地被碾压,全方位的碾压。但由于Parker资深的前辈属性,对比此二人的演奏孰高孰低是件有失公允的事,但我们不妨来听听Coltrane的音色到底借鉴了Parker什么,又有何异同。
在Giant Steps诞生之前,被萨克斯手视作圭臬的一首标准曲名叫Ko-Ko,作曲就是Parker本人。我十分怀疑他是实在闲得无聊,强行自己给自己加难度。最常见的一个版本小号位是伟大的Dizzy Gillespie(图中戴眼镜那位),但听完你会发现他的全曲他的Solo十秒不到,我也不是针对他,因为小号乐器速度的天花板绝对是在萨克斯之下的。上面那段音乐27秒开始的萨克斯solo当中Parker的乐句流畅连贯,轻重拿捏妥当,甚至还富有感情。
然而到了Coltrane的Giant Steps这里就莫得感情了。我有这样的感觉,从Coltrane出道以来,他音色当中的“人情味”是逐年衰减的,而后期“神性”的崛起也实在不可逆,中间这段半人半神的岁月就显得非常独特,我相信很少有人能够像我一样十分欣赏他在这段时期的“莫得感情”,有种万物为刍狗(此处文意就是这个词经常被误用的那个意思)的冷漠。
Giant Steps当中Coltrane克服了在Blue Train里面偶尔脑卡的磕绊或者采用技巧向的装饰音,却节外生枝出了一些吞音——是的,确存在一些音符他吹得没有那么如Parker般饱满的,这也是为什么给我感觉速度相同的情况下Parker的听感总是比Coltrane要快的原因。但同时我自觉恐怖的事情也在于此,你听不到Coltrane的上限到底在哪里——以前是思路跟不上操作,现在是操作跟不上思路,这是巨大的飞升。
如果仅凭在演奏上的蜕变就把Giant Steps推上神坛是没有任何道理的,它充其量是一座个人的里程碑,而被后世乐手无数次膜拜的内涵则更多体现在其天马行空的作曲创意之上。作为一个“专业的业余乐迷”,我想尽量把它通俗化地聊上几句。这种美可能是非专业音乐人士无法通透体会的美,言简意赅地说,Coltrane Changes是一种不那么直观的数学之美。
大部分的爵士乐作曲都是架构在和弦进程之上的,最常见的一种名叫ii-V-I可以算是爵士乐的根基了。Parker那代疯狂的Bebop大师们已经快要把这类和弦进程拓展到了尽头,于色调勘探上都逼近了极致。然而从现在的视角来看,他们还是不够解放思想,只是局限在了一种调性或者几种相近的调性架构之内。Coltrane在Giant Steps当中做的事就是以类似ii-V-I的和弦进程为基本单位进行频繁的转调操作。
再通俗一点讲,如果说普通的爵士乐是玩音符的音乐,Bebop就是玩和弦的音乐,而Giant Steps则是把和弦当成音符来玩调性组合的音乐。数学上来说,Giant Steps求导得到Bebop,Bebop求导得到普通的爵士乐,它们的设计理念完全不在一个思考维度之上,制造的听感是前所未有的新颖。
当然调性也不是胡乱选取,这里更加体现了Giant Steps的数学之美。音乐中一个八度由十二个半音组成,如果把它们以纯五度间次排列会形成一个遍历所有音符的圆,这是在爵士乐即兴中很重要的“五度循环”。而Coltrane选取的调性则等分了这个圆,形成了一个内切等边三角形(这些名词勾起了笔者很多高中回忆,我很感动),它美在对称。从听感上来讲,假如两个调性选在了直径的两端会有一种完全不挨着的感受,听起来会十分割裂不成音乐;而两个夹角小的调性则产生不了什么有效的撞击,听起来会十分鸡肋不如不转。而这个等边三角形则是刚刚好,而且是唯一的刚刚好。
而当你把上面这个概念再铺设到即兴上的时候,难度已经领先时代N个身位了。它要求一个乐手能在若干个不挨着的调上通过潜意识做出本能的即兴,并且在Bebop的速度之上于两个小节中完成包含若干个和弦的即兴,这在当时的乐手来说完全是mission impossible。然而Coltrane做到了,但是钢琴伴奏Tommy Flanagan显然没有。
Giant Steps录制了三个版本,Flanagan在这个正式版本中的solo表现经常被人津津乐道,简直是爵士乐历史上最著名的车祸现场。但听久了是会听出感情的,它呈现出一种非常迷人又笨拙的可爱。剩下两个版本就更不要提了,一首全曲速度降了恨不得一半Coltrane明显没玩爽,另一首Flanagan甚至都没敢出来solo,就按了几个和弦让上头的Coltrane喘口气。
时至今日,即兴Giant Steps已经成为了爵士乐手的常规操作,但它作曲上的伟大可不是把这首曲子摸下来就能体味到通透的。作为乐迷,我的日常爵士乐歌单当中总会为它留有一席之地,它是一种精神,我们这个时代很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