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雪雪 苦女子多柔情造
前不久重温以往的中文金曲颁奖典礼,看到1990年那届时,发现那届的新秀有对女子组合——face to face。看到这个名字,心里一紧,思绪又回到了四年前。 我一向对女子音乐组合格外青眼有加,从最早的仙杜拉阿美娜筷子姐妹花、森森斑斑合唱团、张德兰的圆圆四金花、再到后来的少女杂志、开心少女组、梦剧院、echo和face to face,进入九十年代后的花生女郎、新千年的twins、cookies和freeze里的石咏莉。然而就如同港媒八卦杂志壹周刊里写的那样:双妹唛随着成长,通常互相厌弃。 访问李蕙敏,绝口不提做了阔太的区海伦;访问过做了作家名编剧和阔太的李敏,亦绝口不提港版酒井法子刘文娟。可毕竟梦剧院和Echo曾经风光无限,而Face to face从成军到解散才匆匆两年。其中一位成员Jodi吴少芳在92年坐车回家时遭遇车祸,同车男性经理人当场身亡,Jodi本人全身瘫痪,除了饮食和表情管理,只有在轮椅上的右手可以稍微抬起,闲时用来上网。命运如此,然而Jodi一向乐观,如同她出道时的形象:大胆爱玩,俏皮可爱。 《情迷Milano》这张专辑,是她俩成军后第二张专辑。首张专辑《Face to face》已有同名主打歌和《一些》《蝶梦》这样的打榜歌曲,也有像《新人类》这样改编自菲尔柯林斯的《another day in paradise》的话题之作。对于初出道的组合而言,成绩已经算优异,正好二人在当年的十大中文金曲就拿了优异奖,同时拿优异奖的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唱粤语版梦醒时分的郑秀文,一个是唱《准我离开吧》的美魔女吴婉芳。 在此基础上,第二张大碟《情迷Milano》的班底以伦永亮、周礼茂和潘伟源、陈进忠为主。伦监制把握大方向、周和潘填词、陈编曲,当时主打同名曲也很快成为了派台歌,并登上过电台冠军歌的宝座。相比第一张《Face to face》同名专辑,虽然所写题材仍游走在都市男女情爱,但风格趋于多元化,曲风不再单一。既有改编日本演歌风格巻上公一的“カリョービンガ”的《绝代卡门》,又有改编欧美流行金曲的《falling in love的女子》《情迷Milano》,还有中亚风情十足改编蒙古民谣的《倾倒众生》,和改编王洛宾的《在那遥远的地方》,另外在本土创作欠奉的同时还是保留了《午夜节目》和《继续跳舞》两首原创。总体来看,伦永亮监制周礼茂填词的这张大碟风格时尚,听完整支碟如同游历海外一番又重返香港,再加上那首大热之作《情迷Milano》当年hit到爆的歌词:爱上你Milano,梦在浪漫街道;呷着cappuccino拥抱你。使得这张时尚大碟更具有中产华丽的意味,定位受众除去女学生之外,亦在当时受到不少写字楼女性的青睐。 可惜彼时大陆的星巴克瑞幸并未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不然试想如歌词中的情景,那ftf的这张大碟在内地一定可以赚不少版权费,也足矣慰藉一下Jodi的下半生。当然,这是一厢情愿的猜想。事实上,当时作为全国流行音乐的先驱地广州,在广州北京路就有二人的原版CD出售,同时也有梦剧院的大碟,比起如今在市面上已被炒到数百甚至上千的大碟而言,当时没有解囊的乐迷,应该后悔不已。 针对以前的乐评人对女子组合的偏见,认为女子组合就须注重形象包装成为吸引受众的先决条件,私以为这是矫枉过正。在这种观念主导下,女性歌手或组合成为了“奇观中的必需品”,无形中就被物化、被建构起一种符合男性理想的主流女子气质和形象。当然,男性也出现这一情况,且如今犹为之甚。也许任何一种艺术形式走入商业化市场之后,就必然接受一些精心设计好的包装,再精准投放到对应的受众群体上。如同野生的花枝,在市场上贩卖,也必然砍掉那些枝蔓。 我无力深究这些对错与否,也不想抛出简单的二元论。只想说从日本的pinklady、小猫队到香港的开心少女组、梦剧院、少女杂志和face to face,这些我喜爱的女子组合,的的确确是经过了刻意的形象包装(笔者按七十年代香港未有形象设计而言),再经历风格的探索,直至成为一支受到万众乐迷喜爱的组合。有些组合只存在第一阶段,形象包装失败,就胎死腹中;有些运气好经历过第二阶段,像pinklady,可以延伸做风格的探索;而有些终于熬到第三阶段,成为顶流的那几支,却有的迅速分崩离析或隐退,也不在少数。 抛开形象包装,ftf的创作能力就乏善可陈了。但Jodi在瘫痪之后积极参与一些交通电台活动,并在13年创作了《why me》,讲述自己遭遇变故后的一路心路历程,令人动容兼叹然。可纵观香港新千年前的几十年,女子组合方面的创作顶了天就是梦剧院,李敏和刘文娟都是港中大的大学生,词曲包办都乃常事。ftf在这方面与开心少女组、echo并无二致,都需要舶来品或者“第三个人”来打造“形象”。这里的形象并非指外表,而是填词人笔下心目中的舞台形象。如潘伟源为阿梅写的“烈焰红唇”、黄百鸣为开心少女组创作的一系列“良师颂”“一弯明月”,周礼茂为ftf创作的“情迷Milano”。性感女神、可爱学生、时尚女性这三个形象事后证明都非常成功。
回到开头,四五年前,我去香港中环的一家书店,恰巧遇见了我最爱的女子组合梦剧院的成员李敏,也就是后来的名作家编剧。但是确认无误后,由于内向胆小不敢上去打招呼,如今想来更是赧然。如今再想刘文娟已长居加国、与李敏几无往来,李蕙敏与区凯伦类似于刘李二人,开心少女组更是各自叠埋心水做师奶,不见踪影,只有Jodi与Connie二人感情深厚,Connie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一有通告就会推Jodi出来,也上过郑秀文的演唱会。但我心中的那些熠熠生辉的梦幻女子组合,在舞台上发光闪耀到我的女孩们,终归是在这个褪色的梦中渐渐消失了。 正如擅长营造细腻女性形象的潘伟源所写: 朝朝暮暮 情如镜影里问号 卿卿我我 酒醉醒于无人路 花花月月 男儿也许以石造 风风雪雪 苦女子多柔情造 苦女子,却多柔情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