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停了他们都回来了,怀念的人啊等你的来到

听了一遍,又看了一遍视频,后面补完了花絮。果然还是要看视频版,精华都在talk里。
最震动的是黄大城《今山古道》里山地民族的武德充沛感(快闪合唱版更能体现)。最优美的是殷正洋《回旋曲》杨弦《江湖上》,两位如瘦竹般的文人气质,没想到余光中的词写成歌那么合适。最惊艳是苏来《月琴》,发挥完美稳得一匹。
最感动的是杨祖珺和胡德夫合唱《美丽岛》,杨祖珺说当年杨芳仪唱了这首被要求写悔过书,为了不连累朋友放弃了唱歌,其实一直都热爱站在舞台上,这段太真情流露让人泪崩。
他们真的就像几十年不见的老同学相聚一堂,诉说着上次站在这里/站在搭档旁边唱歌还是二十年前。许多人都是中年人的样貌了,衣着也如同素人,想必民歌之后的人生各有境遇,没想到有一天重聚舞台,表情如同少女般雀跃、期待又感伤。

演唱会正片是看演出,花絮是读人生故事,大半夜的嗷嗷哭。
最动容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演唱会结束后的后台通道,陶晓清捧着鲜花走过,一路上都有歌手跟她拥抱致意,陶晓清也非常激动。
二是演唱会后的庆功宴,早已散落各行各业的民歌手们纷纷上台弹着吉他随性而唱,小场地似乎梦回当年西餐厅演出的时光。胡德夫扶着李泰祥上台,罹患帕金森的李泰祥,颤颤巍巍地开口唱"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之前不了解民歌历史时,没意识到《民歌40》的主策陶晓清意味着什么分量。当年她作为电台节目主持人,不少民歌手都是通过写信投稿,经由她的发掘,由素人一跃站上舞台。而在民歌运动的整个历史中,重要的演唱会、节点都有陶晓清台前幕后的张罗。
她就像漩涡的中心,历史的洪流都围绕她而转动(胡德夫、杨弦、李双泽等人是转动起来的初始力量)。
30年后重聚,后台拥抱的歌手们,可以说都是陶晓清当年亲手发掘出来的。青涩之年,从万千读者中选出了你的信,就像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汇成了30年后的重逢合唱。想到这一层,这幕画面就很好哭。

整个花絮里有意思的细节也非常多,演唱会安可时,在人群中高举双手自顾自鼓掌欢呼的李宗盛(嗯他在这场里的角色只是木吉他合唱团的小李啦);
大家聚会出游踏青(这个点子好像还是李宗盛出的)陶晓清说看到民歌手们带着孩子来就像看到"秋天的果实",下一个画面闪现出穿白衬衫、默默为长辈们弹吉他伴奏的马世芳;
大家分别时坐上了中巴车,女同学们唱着"祝福你永远快乐"道别,多八十年代的画面!
片尾是参加的民歌手们当年和现在的人生轨迹,多亏那个认全了好多人。片头有民歌时代大事记,把历史进程、审查往事、音乐记录按年份写下,把民歌节点放到当时的语境中看就更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