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盛vs卡夫卡:烟酒嗓与文艺腔
近年台湾所谓的“独立音乐主流化”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往回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主流的李宗盛、罗大佑、陈升已经达到的效果,也就是现在独立流行乐队们想要达到的。只是自九十年代末始,千篇一律惺惺作态的女声钢琴芭乐联袂吃皮吐瓤的男声黄种Hip-Hop得势,工业化生产的效率破坏了手工作坊的真诚,所以自陈绮贞而起的独立歌手主流化才显得特立独行。当然,其本质不过是借世界Indie Pop大潮,回冲一道台湾流行乐传统罢了。
尽管毫无革命意义,也没什么创新度可言,但不计其数被催生的小乐团还是为劲歌热舞之外提供了又一种选择。《卡夫卡不插电》就是这样一张合辑,背景是台北一家叫“海边的卡夫卡”的咖啡店,内容则是八支台湾小乐队或歌手在此处的演出现场录音,他们是音乐界的新秀。与之相映成趣,直上五张的李宗盛也在这时出版了演唱会录音专辑《理性与感性》,以大哥之位亲身探取市场。现场是动真格的地方,两代音乐人的过招因此很有看点,听众则可以在同一时间点检阅横跨二十年、精气神却相通的本土城市民谣阵列。
先说老的。演唱会上李宗盛唱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革命薪火代代传后依然站得住脚的水准之作,《生命中的精灵》、《寂寞难耐》、《鬼迷心窍》、《和自己赛跑的人》等李宗盛本人演唱的佳作,再加《阴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梦醒时分》、《铿锵玫瑰》等写给别人的金曲,让这张33首曲目的专辑含金量极高。评论普遍认为,李宗盛的个人最佳专辑是1986年的《生命中的精灵》,而《理性与感性》几乎包括了这张专辑的全部曲目,可见歌手本人对这张专辑的感情和满意度。《生命中的精灵》是对浅显、平凡的小人物生活本身极为精彩的折射和再创造,在这个层面上,即使放进台湾流行乐历史比较也无人能出其右。28岁的歌用48岁的阅历来唱,平淡普通的歌词用李氏口白加老男人嗓音来唱,如Leonard Cohen般回味悠长,更何况旁边还有女儿般水灵乖巧的梁静茹妹妹点缀呢。
再说新人。新乐队们情绪够细腻,做到“所唱即所感”没有问题,但这份感受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还是来自臆想和自恋的文艺腔,就有点存疑了。新乐队们的平淡总显得不那么真诚,像是集体赶一个名为淡定的流行风潮。受南中国海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自以为的文艺青年”们,个性很少强硬,生活态度之绵软像Finn所说的草莓族,更像他们说话的口音——对比两张专辑你会发现,二十年间台湾音乐人的口音竟然变了这么多。李宗盛的那把哑嗓即使在年轻时也烟熏火燎,带着男人味儿;新人们说话的口音则温和而彬彬有礼,窄边黑框眼镜和Slim Fit衬衫的英式轮廓呼之欲出,虽然贫血青年的新世纪时代感足够,却总有一幅资本主义式的事儿逼兮兮杂糅其中。
口音的软反映生活态度的软,生活态度的软造就音乐精神的空虚。除了奇哥的《搬家》,其余作品对于生活本身的感受都颇为单薄或似是而非,情绪张力更是台湾乐队的一贯弱点。在以简单编曲和恬淡情绪为创作核心的城市民谣中,反映不了生活本身的鲜活,就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品。台湾新乐队多数眼界不开阔,也不以开阔为荣,追随陈绮贞的他们喜欢自恋和小情调,却容易掉入自恋和小情调联手搭下的陷阱而不自知。这很难去责怪谁,反正听众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听或不听。作为评论者只能说,这代Indie Pop潮中出生的小乐队能超越李宗盛、陈升境界的应该绝无仅有,罗大佑就更不用提了,周杰伦大概都比他们有希望一点。
“独立音乐主流化”,不过是因为听众红烧肉吃的太久想换口素的。面对独立小乐队的自得其乐,听众能由衷地说出一句“很好”,至于“很强大”,还得奔李宗盛等老辈音乐人找去,因为“熟读世界名著和村上春树,哲学思想不能不清楚”,显然不是强大的必要条件。
《国际航空报》稿件
尽管毫无革命意义,也没什么创新度可言,但不计其数被催生的小乐团还是为劲歌热舞之外提供了又一种选择。《卡夫卡不插电》就是这样一张合辑,背景是台北一家叫“海边的卡夫卡”的咖啡店,内容则是八支台湾小乐队或歌手在此处的演出现场录音,他们是音乐界的新秀。与之相映成趣,直上五张的李宗盛也在这时出版了演唱会录音专辑《理性与感性》,以大哥之位亲身探取市场。现场是动真格的地方,两代音乐人的过招因此很有看点,听众则可以在同一时间点检阅横跨二十年、精气神却相通的本土城市民谣阵列。
先说老的。演唱会上李宗盛唱的都是经过时间检验,革命薪火代代传后依然站得住脚的水准之作,《生命中的精灵》、《寂寞难耐》、《鬼迷心窍》、《和自己赛跑的人》等李宗盛本人演唱的佳作,再加《阴天》、《明明白白我的心》、《梦醒时分》、《铿锵玫瑰》等写给别人的金曲,让这张33首曲目的专辑含金量极高。评论普遍认为,李宗盛的个人最佳专辑是1986年的《生命中的精灵》,而《理性与感性》几乎包括了这张专辑的全部曲目,可见歌手本人对这张专辑的感情和满意度。《生命中的精灵》是对浅显、平凡的小人物生活本身极为精彩的折射和再创造,在这个层面上,即使放进台湾流行乐历史比较也无人能出其右。28岁的歌用48岁的阅历来唱,平淡普通的歌词用李氏口白加老男人嗓音来唱,如Leonard Cohen般回味悠长,更何况旁边还有女儿般水灵乖巧的梁静茹妹妹点缀呢。
再说新人。新乐队们情绪够细腻,做到“所唱即所感”没有问题,但这份感受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还是来自臆想和自恋的文艺腔,就有点存疑了。新乐队们的平淡总显得不那么真诚,像是集体赶一个名为淡定的流行风潮。受南中国海热带季风气候影响的“自以为的文艺青年”们,个性很少强硬,生活态度之绵软像Finn所说的草莓族,更像他们说话的口音——对比两张专辑你会发现,二十年间台湾音乐人的口音竟然变了这么多。李宗盛的那把哑嗓即使在年轻时也烟熏火燎,带着男人味儿;新人们说话的口音则温和而彬彬有礼,窄边黑框眼镜和Slim Fit衬衫的英式轮廓呼之欲出,虽然贫血青年的新世纪时代感足够,却总有一幅资本主义式的事儿逼兮兮杂糅其中。
口音的软反映生活态度的软,生活态度的软造就音乐精神的空虚。除了奇哥的《搬家》,其余作品对于生活本身的感受都颇为单薄或似是而非,情绪张力更是台湾乐队的一贯弱点。在以简单编曲和恬淡情绪为创作核心的城市民谣中,反映不了生活本身的鲜活,就很难成为优秀的作品。台湾新乐队多数眼界不开阔,也不以开阔为荣,追随陈绮贞的他们喜欢自恋和小情调,却容易掉入自恋和小情调联手搭下的陷阱而不自知。这很难去责怪谁,反正听众可以选择喜欢或不喜欢、听或不听。作为评论者只能说,这代Indie Pop潮中出生的小乐队能超越李宗盛、陈升境界的应该绝无仅有,罗大佑就更不用提了,周杰伦大概都比他们有希望一点。
“独立音乐主流化”,不过是因为听众红烧肉吃的太久想换口素的。面对独立小乐队的自得其乐,听众能由衷地说出一句“很好”,至于“很强大”,还得奔李宗盛等老辈音乐人找去,因为“熟读世界名著和村上春树,哲学思想不能不清楚”,显然不是强大的必要条件。
《国际航空报》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