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集训成果展示
鉴于专辑名太过钢铁,自己暂且先给起个洋气的简称《6C》。
免责声明:本答案不且不想讨论任何关于抄袭的话题哦~想杠抄袭的我不反对,但请出门左拐嘻嘻
本篇的storyline大概是:整体透析下 + 挑一首细聊一下
一.本张专辑的性质我个人定义为:专题集训成果展示
1.之前乐界对黄黄的音乐主要类型的划分是黄氏pop=folk+rap,但通过这次大型转向训练后,rap正式转型为hip-hop!(applause! confetti!)
如果你还非要带着评判之前《×》、《÷》等常规个人专的眼光来评判这张专辑(“风格又变了”、“还是”),那真的是和黄黄过不去,也是和你自己过不去,因为这张专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用于音乐表达的作品体系,完全是黄用于提升(确切点:恶补)聚焦在某一领域的专业功底而完成的一份作业(或者更形象点好比是刷了一本《五三》),一个完全有偏重的成品集子,好比学器乐、声乐的练习曲。
显然,相比黄之前作品里的rap(偏old school,虽然个人感觉黄之前的rap还没专业到可以分类型,but still),这张专明显主攻的方向是trap——这一席卷欧美乐坛将近5年、生命里极强的霸主型元素。这次在这张专里,黄黄对于trap可谓是恶补了(专辑末尾哆嗦了一下,不算)。纵观这次feature(拜师)的所有艺人,其丰富性、全面性非同小觑,男星女星、大师新秀、欧美拉美,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真可谓是必修刷到选修、理科文科兼修!
其实论feature的意识以及手段,除了hip-hop圈内部习以为常的合作套路风气,我黄在pop圈里算是feat高玩男歌手了(从死党霉霉,到只是心想了一下就约到的碧局,再到少年时期的男神姆爷,想feat没有feat不到的)。
2.既然是练习曲,那本专肯定有其不同的特点
一隐其长处所在的(曲)旋律性、(词)内涵性,全部转攻节奏性,甚至是狠心(或者懒惰)地弱化了最擅长的编曲(至少是完全老老实实听从trap本身的编曲套路,而没有大加特加自己的编曲风格)。目测这些大概就是会被大条的脑残粉用来悲怨吐槽的地方吧╮(╯▽╰)╭
对于上述不同寻常的音乐特点,具体例子可见后面的曲目分析~但我此处想先谈谈《6C》不同寻常的意义所在。
说实话,在首单以及宣传单出来后,我心里还是在打鼓的,没能理解毛茸茸为什么突然开始炸毛(曲风炸毛,反响也险些炸毛)?之前也只是对上一张合作专《5C》有所耳闻,以为所有的feature都只是艺人间扩展人脉圈子、人气叠加效应的常规操作,也没有专门去刷全专分析(非真爱粉,打扰了……)。但这次黄老板时隔多年、名声鹊起后的再攻一张《6C》,这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微微揣摩一下他这《C》系列的真正意义所在。
于是不想不要紧——不去深究,顶多跟个风,觉得黄的风格变化很大,也没有什么亮点,整体质量没有达到预期,合作专别抱希望云云;但一想了不起——
首先放眼乐界,我个人确实没有见过某个流行歌手会专门去做一整张的合作专,即每一首的词曲、演唱都是由两个及以上的艺人完成,甚至做成系列(也许之前还有《1C》、《2C》、《3C》、《4C》,今后还有《7C》、《8C》);个人甚至觉得这个骚操作大概是黄老板受嘻哈圈的影响,借鉴到流行领域使其一家独成、发扬光大,目测这一专辑模式可以发展成黄氏招牌,可谓给现在的欧美pop乐坛又开辟了一条新的作品模式道路。
其次,我们粗看回顾下上一张合作专《5C》:同样是和rapper们合作,合作的艺人阵容显然比不上《6C》(艺人大概和当时黄的名气差不多?),曲风上还是偏old school, 最明显的是《5C》里黄自己并没有放开了撒欢儿着秀自己的rap(粗听下来只有一首亲自rap),而是安心做自己擅长的旋律部分(脑补当时黄给别的艺人的邀请只有一句话:“我可以给你唱Hook!”,经纪人:“黄黄说得对!”)。况且《5C》是在黄初出茅庐的《+》阶段发行,不管是为了合作学习、扩展人脉、提高知名度,这招虽然新颖,但也是在他音乐生涯的发展初期合理的安排。可是镜头拉到现在,《6C》在艺人阵容上已经升级了不知几个版本,嘻哈圈宇内各风格领域、各资历阶段具有代表性的迁客骚人都被他点了名,同时风格集中突出,剑指trap大营,整体质量虽然没有个人专那么精品,但至少已经比《5C》长进太多。如今黄黄本人在欧美乐坛的地位早已今非昔比,但他依然在用最初看起来有点“蠢萌”的办法逼着自己继续尝试、继续成长,如他所说”I really stepped out of my comfort zone on some stuff”。抛开他对音乐的天赋,不谈对音乐他的玩性,单看这份一直把握着自己的节奏,不忘自己当初的心态,就值得其他音乐人肯定、借鉴(咳咳,我不是在说某些美妆博主啦)。而了解黄的性格经历,或者已经听完《6C》的你会发现,黄黄这样一个内心深处独立、偏自闭属性的性格能打开自己,也打开自己的圈子,为了音乐与这么多第一次合作的歌手相识往来、开始social起来是多么不易;对于任何职业生涯来说都是一样的吧,性格决定一切,但是为了事业、为了所爱能突破性格,真的就是另一番境界了。
说句戏外话,黄黄这一点不愧是跟着我霉混过的,两人的社交属性放眼欧美圈内都是极高的——霉霉从出道开始就是在drama缸里泡大的,如今的new Taylor不仅在买房上像中国人,职场社交本领完全当的上“杜霉霉”、“钮祜禄·甄霉”的称号,比如她前阵子MV里的diva合秀就再次刷新了我对这个女人职场外交能力的认知;而黄黄跟霉霉耍了这么多年,可不只是在过家家哦:黄一边唱着”I hate everyone here”,一边招呼着嘻哈圈各路大神来自己录影棚喝茶,让一张《6C》俨然成了嘻哈圈的Avengers。他和霉唯一的区别可能是,霉霉属于职场型,过招更多在社交媒体和颁奖典礼上,黄黄毕竟本质还是antisocial嘛,就走学术型,把社交火力集中在音乐上也蛮好!
《South of the Border》
作词:整体是标准且传统的黄氏偶遇型情歌(类型代表:Shape of You),但歌名(美国与拉美地区的界线)就表明了其直白的地域色彩(类似Barcelona),这也是黄老板第一次尝试拉美题材的创作,可以看作拉美版的Shape of You。同时这首歌的标题也是致敬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的同名歌曲,类似Galway Girl。
一上来是老套路的细节描写,不过这首歌更集中在外貌,而上一张专同类型的曲目多集中在动作和记叙。乐句中间加的那一声“Mmm” 看似不起眼,本来是为了凑足音节,却有四两拨千斤之效,既表现了享受夜生活的黄黄在一边打量着这个妹子、一边描述其身形时语顿的生动形态,又让整个乐句的叙述顿挫有致,不像流水账一般,可谓神来一笔。
之后为了突出拉美风,必须得尬一波西语,又因为后面有卡妹,所以只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引用了那位姑娘”Te amo, mami(我爱你,妈妈)”这样幼儿西语的级别,当然简单的引用也突出了那位姑娘的淳朴。
后面的部分和Shape of You如出一辙地露骨,甚至没忍到副歌就开始飙车(真是配得起“黄老板”这个爱称);而且为了表面显得干净,有略词换词的嫌疑?(详见黄黄创作Love Yourself时本来想用”Maybe you should go and f**k yourself”被编曲伙伴劝住换词)而处理过的露骨句让人更容易浮想联翩,且听众功力越深,杀伤力越大,举几个栗子:
You know I love watching you do your thing(do什么thing?)
Push up on me and sweat darling(重点短语push up on sb.)
So I’m gonna put my time in(你确定是time?)
I won’t stop till the angels sing (ok,我帮你计时)
当然,这也是在为了和拉美风格统一吧,毕竟前有Despacito带路,各方司机不愁迷路。(之前只会唱”Despacito”这一句的孩子可以去找个西语专业的给你直译下全篇歌词哈~)
再说说卡妹的部分。这部分的开头应该是由黄写的,整体是以那位拉美姑娘的视角来与上一段主歌男主的视角对应,而卡妹的背景刚好也符合这一人设,所以顺理成章拿到这个part(此处联想下萌卡定情作Señorita)。后面的西语词应该是黄黄邀yā请zhà卡妹写的,大意是:I’d like to dance. Take my hand. I love smelling your body in me. It’s in the air.【答主在线尬译,请西语专业大佬指正】卡妹顺便还cue了一下自己的热单Never be the Same。不过整体上词的水平和之前一段差不多哈,对这种小h歌的词没什么指望了╮(╯▽╰)╭
最激动的部分来了!!!一声雄浑霸气的”Bardi!”,卡老师和黄合作的首秀开始!一上来一句鸡汤我还有点不适应,果然第二句开始继续炫富、调情,ice & Lamborghini, whips & furs, legs open & tongue out, bust & pour, mamacita & jungle fever(黄黄真的好这口?oops,Shape of You的mv女主好像是实锤?)最后让卡粉心头一暖的是
“Drop an album, drop a baby but I never drop the ball, uh 我一心创作专辑 生儿育女 但永远安守本分 不会犯错”(隔空喊话她男人)
卡老师真的太敬业、太实诚,每次给别人做feature比自己的单曲质量还高,那个flow流畅自然的,那个节奏变换带感的,作为hip-hop的入门级听众我给“完美!”——黄黄没有找错人。而且据说这首歌是这张合作专第一首录制的,可见卡老师是黄黄心仪rapper中的首选梯队哦。希望卡老师今年新专大噪!
最后来说说副歌点题的两句:
Jump to that water be free,
Come south of the border with me.
之前车速时快时慢,离不开床上床下,以细节为主的实写后,突然接了一句”Jump to the water”,让人有点懵。这个”water”一方面可理解为club用来快活的party泳池,甚至是”south of the border”海岸的沙滩碧池,那种不论穿着西装革履还是简装便服都可以纵深往水里一跳的酸爽真的可以”free”到飞起;另一方面也可以把”water”理解成被快感、自由、欲望等一切精神体验的具象比喻,那种让全身心被包裹,与现实隔离,完全沉浸其中,无拘无束,欲罢不能。
“Come south of the border with me”这一句对拉美姑娘的盛情邀唤,类似那句”Come on, be my baby, come on”,不过带上了地域色彩,仿佛能看到黄拉着姑娘的手,一路狂奔欢笑,一路向南无畏,满是那种对待可贵的邂逅爱情时,冲破束缚,无所顾忌,奔向自由的洒脱不羁。这也和本专为数不多的几条感情线相呼应——对周围泛泛而交的social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是厌恶反感,但对身边愿意走近他、懂他守他的”baby”们,他愿倾之所有感情。
这两句在歌曲最后也不停反复,韵味上比”come on, be my baby, come on”还是丰富了一些,不是无脑歌词简单粗暴地尬循。
作曲:主歌部分的旋律很舒服,音程跨度较小,但并没有像Shape of You一上来就是大段单音;节奏变换把握的恰到好处,错落有致,尤其是之前提到的”Mmm”,还有西语对白”Te amo, mami”×2,都十分有新意;卡妹的西语部分吐字的音节节奏改编得很拉美、很地道了,升key后卡妹媚气的高音(”lips and curves”句)也发挥了出来,唱到”dream”一个长转音尽展妖娆。
副歌部分整体也不错,舒缓的旋律走向符合”be free”的主题,十分自然;但在节奏推进上偏缓,除了中间有几个空拍属于特殊处理,总体较为平淡,这也是为什么虽然和Shape of You一个模子,但效果没那么热辣。
编曲:大体编曲风格与Shape of You手法结构一致,全部由同一但由于编曲不是本专的重点,所以也没有很讨好地去加入大量本可以使这首歌更加统一和谐的拉美音乐元素(好吧,就是懒)。
一上来的陶埙般的一个竹制音色有种自然风的气质,目测和Shape of You的Marimba琴一样都是拉美乐器【具体乐器名称请求器乐大佬指正】,一样都是用来演奏一小节主题音,通篇循环不带转调的,(对没错,就是演唱自行调整调式走向,和声不管你的,简单粗暴地不停反复,这大概是其独创的黄氏抓耳大法),但由于这次的这段背景主题音(4444562+1+)的走向最后上行,没Shape of You里Marimba琴那段(242242242321)直接回到根音的旋律那么catchy了,不得不得感叹“根音大法好!”。
开唱后加了响指,到副歌时加了人声(哈气音效、弹舌音效),以及本专的主打trap音效元素,这些是亮点;可喜可贺的是,这次的背景主题音终于在主歌第二部分换了旋律(而Shape of You整首歌就一直242242242321)。Rap部分也没有太大变化,加了些说唱的常规人声音效(skrrt和卡老师的okrrr),唯一处理的地方是透露黄黄”jungle fever”秘密的时候做了空白(突出羞羞感),以及一段超快速炫flow的时候弱化了背景器乐(让卡老师solo秀个够)。Rap一完紧接着卡妹做高音声部的和声,婉转高亮,霸气有力(中间貌似也有卡老师的和声?)但并没有很卖力的在推向强有力的高潮,只是形式上有了些递进。最后和Shape of You一样,用去背景的solo人声收尾,干净利索。
总:本首歌在整张专中算是上乘质量的曲目,再加上卡妹和卡老师的流量,不出意外是个打榜的热单。本人挺喜欢这首,虽然音乐性没Shape of You那么强,但有了trap、Hip-Hop、西语这些新元素,还有我的卡老师(羞),还是很得我心的,嘻嘻~
总结下黄黄的歌词:可谓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吟得了诗,开得了车。有时候的歌词可以让答主逢听必哭,感叹世间怎得如此细腻真情的才子;有时候又让我嫩脸一红,直呼尺度惊人,感叹世上谁能把车开得让听众欲罢不能。当然多元的路数只能获得更多的受众,所以像黄黄这样分裂属性强的特点反倒是种优势;在这点上真的也是很霉了,只不过霉霉从不开车(因为面对黄黄这样的后浪只能Getaway Car),而更多是在纯情/绝情少女和暗黑女王之间分裂。
“其实我是个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