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高音和低音

阿劳大师,之前几乎没听过他的演奏,哥德堡变奏曲古旧的录音有些……硬,也许是我羽管键琴演奏和图老太太的听得太多了。哦,还有一首李斯特《爱之梦》,有些深沉,音阶似乎没有那么流利。
近来听莫扎特的钢奏,卡尔·恩格尔的不全,好多曲目没有版权无法听。埃申巴赫的听久了感觉太跳太活泼。无意中听到大师的莫扎特,大吃一惊,莫扎特这么沉稳地踱着步子,真是有点让人着急。网友们都说,他越老越慢,指法怪异,露拙而藏巧。据说是严格按照曲谱指示,不会把复杂难弹之处搞得油滑。
就这么听着他的莫扎特钢奏,啊,他可真像西盖蒂,西盖蒂唱京剧似的拉琴,把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演奏出心事重重的味道来;阿劳的演奏不也是,慢慢来,优雅地敲着每一个音符。低音部不轰头,高音部不吵闹,这力度控制是怎么做到的?
在别人撒欢地跑着一连串音阶的时候,我却从阿劳的小步子里听到了不同的细节,低音部和高音部相纠缠,并行。往往虚弱的低音部,阿劳大师给清晰地描出来,整首曲子线条清明,不会因为撒奔而含糊过去。
复调高手古尔德,调戏了一把莫扎特,可阿劳却认认真真地刻画了一回莫扎特诸声部的交错。
我觉得他的话也确实惊人:40年代弹奏过巴赫的键盘作品后,他几乎再也不碰巴赫了,他说,巴赫作品需要羽管键琴弹奏。(古尔德表示:切!)
他还说,和弦的各音,都有各自的走向。
什么意思?我想,应该是,各位线条,你我不过是此刻在此交汇,展现和弦,然后各奔前路。这还真有点库伊肯他们本真派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