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华夏精神,拾民族回忆
中华民族,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回顾往昔,几多中华儿女站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神州大地上深情地歌唱祖国,他们创作出的爱国主义歌曲浩如烟海,且大多传唱至今。
继《我和我的祖国》重新响彻祖国的大江南北后,一首《我的祖国》又安慰了多少华夏儿女对祖国母亲的孺慕之情。 它不仅获得了1989年第一届金唱片奖,更是成为了人民群众心中爱国主义歌曲的翘楚之作。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流传至今,已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经典爱国主义歌曲。
歌曲《我的祖国》是故事电影片《上甘岭》的主题曲,创作于1956年。它是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首唱的一首爱国主义抒情歌曲。在创作这首歌词真挚朴实,旋律婉转轻扬的歌曲过程中,不仅渗透了中国音乐工作者的艰辛,也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首先,谈其词作者——乔羽,山东济宁人,生于1927年11月,被誉为“词坛泰斗”。乔羽先生作品的题材范围广、传唱度高、影响力大,其内容大多歌唱美好生活以及歌颂伟大的祖国和人民 ,如《难忘今宵》、《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他的歌词清新自然、词情具佳,它们不仅记录了新中国的历史风雨与时代精神,还承载了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代的时代情感。 细究其歌词艺术的创作内核,便能发现“水”是乔羽先生创作灵感的源头之一。正因如此,才有了《我的祖国》中“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样优美动情的歌词。这条“大河”寄托着50年代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折射出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
《我的祖国》虽然是一首“红色”电影的主题曲,但从歌曲的歌词上看,它没有直接描写战争的残酷,也没有歌颂领袖的伟大。而是通过平白如话的话的歌词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物产丰富、山河壮丽的祖国,歌颂了勤劳热情、胸襟开阔的人民,由此引申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意义。歌词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立意深刻,词境独特,不可不谓是微言大义。其歌词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歌词描绘了新中国解放后,人民走进新时代、迎来新生活的美好时代景象;第二段歌词揭示了朝气蓬勃的青年人是新中国的栋梁,历史的接力棒传递到了他们手中;第三段歌词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海纳百川的传统美德,又表明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立场。这三段歌词的前半部分是三幅美丽的自然、人文画面,乔羽先生运用起兴的手法,引人入胜。后半部分则是对祖国无限的赞美,这其中包含了中华儿女浓烈的爱国热情和善化的和谐包容。
再谈其曲作者,刘炽,1921年生人,陕西西安人氏。刘炽先生的作品数量多,音乐种类全——共创作有14部歌剧、上千首歌曲、多部器乐曲及舞蹈音乐、话剧音乐、广播xu体操音乐,如歌剧《白毛女》、歌曲《新疆好》等。他从小跟随民间艺人学习鼓乐,又在庙里学习唐代古乐,且先后学习萧、云锣、全部打击乐器、佛教领唱以及笛。这使刘炽成为了古乐队中的“全才”,并为他以后的音乐创作打下了坚实的民族音乐基础。
在《我的祖国》创作之初,刘炽先生面对歌词,选取了当时人民群众最爱唱的十首歌。然后把自己关于屋内,反复吟唱、反复用笛吹奏。用心的去体会、分析它们的旋律走向、节奏特点、调式调性的规律、曲式的结构逻辑。最终,他在根据《小放牛》改编的《芦沟问答》中找到了新歌曲的“种子”,略加改动后将其作为歌曲动机。从歌曲的曲式上看,歌曲《我的祖国》的旋律结构逻辑既由动机开展又合乎主题变奏,其主歌部分的旋律具有民族音乐的风格,用抒情的曲调表现了在面对严酷的战争和强敌时,中国志愿军的镇定从容。副歌部分在旋律方面采用舒畅开阔的长音,展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在遒劲之中又糅杂了悠婉,与主歌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旋律的优美与壮美相浑融,把歌曲升华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第4期 第19卷) 爱国情、民族音是刘炽先生作品鲜亮的艺术特色,也是先生取得高度艺术成就的重要原因。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我们中华民族的文艺是为人民大众的”,这不仅是刘炽先生的恩师冼星海赠与他的题词,也是他音乐创作的灵魂 ,更是千千万万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初心。
70年前,中国人背负着历史的烙印,历经了筚路蓝缕的艰辛,从历史中走来;70年后,沧海巨变、乾坤扭转,中华儿女仍将励精图治、艰苦奋斗,朝着未来走去。一首歌,咏人民,颂祖国,以满腔的激情讴歌了中华人民的优秀品质,奏响了保家卫国的时代强音。
最后,谨以此篇略抒拙见的微评致敬传世经典,致敬所有致力于祖国建设的先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