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的蒲公英
以下是我一点“听后感”,分享给同样喜欢这首歌的朋友,同时,如果没有听过这首歌的朋友,如果能在看完这段文字后去听一听,那我不胜荣幸。
【背景和主题】
从上午十点发布循环了一天,越听越上头。
写之前,紧急去略微补了一下日军侵占香港的历史。命途多舛的香港前划为英属殖民地后又被日军铁蹄蹂躏。此刻中国本土的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相持阶段,战况也是十分胶着。我为什么要想到大陆此刻的抗战情况呢?因为叶冲是我党同志。
我甚至觉得歌唱的不仅是剧中所处的41—45年那段历史,还是从南京条约开始的那段历史。东方之珠经历了太多的战火,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已太久。
在真实历史中,有东江纵队港九大队(大家可以自行百度)锲而不舍进行着反抗。而在影视作品中,编剧也想告诉我们,即使当时大陆已遍地烽烟,祖国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香港的保卫。不管是否被划为英国的殖民地,它始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当中国领土上的中国人遭遇苦难,我们从未放弃抵抗和救赎。
补完历史,再听这首歌,李克勤老师深情演绎,尤其对“故乡”的咬字,十分温柔,饱含着对游子的呼唤和对家乡的眷恋。不知道为什么,对我来说这首歌和《东方之珠》一样,有一种魔力,听了让我心里酸酸的,甚至眼眶湿润,难道是因为老师们可爱的口音?
歌词中的蒲公英曾经飞啊飞,飘离家园,它也追啊追,追的是什么?我想它追的是获得独立和自由的光明。最后,蒲公英——远方的游子又回到了故土,这是欣慰的。我想也包含了任何时候,母亲都张开怀抱等待孩子归来的意思。
【再来说说“蒲公英”这个意象】
词作者选择了以美好纯洁的景象衬托苍凉悲怆。想象一下,在经过战火以后冒着黑烟的废墟上,飘过洁白的蒲公英,如果蒲公英有感情,恐怕也要为这破碎的土地流泪,也要控诉这侵略的无情。也许它会降落,扎根在焦黑的土地,而它的存在正是一种无声的控诉。
身世浮沉雨打萍。蒲公英给人一种纤柔飘忽的感觉,而且现实中它的确一吹就散,在国之不国的那段历史中,更是多了漂泊的意味。无法决定自己去向的飘飞的蒲公英既唯美又悲伤,就像歌词说的蒲公英飞过了各种惨状,但是不要忘记,蒲公英虽然轻盈,但生命力旺盛,它是坚韧的,乘风飞翔,落地生根,在绝境中给人希望,蒲公英就是一个个人,他们带着同一个愿望往危险的战地扎根,虽然曾被战火无情分散,但并不孤单,环顾身边,有扛起大义的人们,默默无闻地干着惊天动地的事业,于是有一天,春风吹过,断壁残垣被新生的绿意弥合。
【说一下和声】
这首歌和同样是谭旋出品的《飞》不一样,在“飞”的时候,加入了和声,我突然就很感动,叶冲是一个陷入绝境的孤胆英雄,敌友未辨,一边被日军怀疑一边为同胞愤慨,而歌声中我能感受到,他不是孤身一人。也许在那段伤痛的历史中,有多少个无名英雄湮没在争取解放和自由的斗争中,但总会有人记住他们,并且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记住他们。
【说一下旋律】
这首歌的旋律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哀而不伤,温柔有力量。
对于乐理知识,我是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书到用时方恨少,说到管弦乐和节奏,我现在真想去翻出已经不见了的小学和初一的音乐书,因为那个时候老师还认真的给我们上了节拍和旋律的普及知识,然而我现在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一句话也夸不出来,专业知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但是用我如此业余的水平去感受,歌曲一分四十五秒附近的节奏或者是鼓点,就很有军旅或者进行曲的风格,给整首歌注入了铿锵的力量。
之前考古看到采访剧组,说《秋蝉》和以往的谍战剧不一样,我又现场去横向对比了一下我第一时间能想到的谍战剧的主题曲。一个是潜伏的《深海》由亚洲爱乐合唱团演唱,真的是一种深沉悲壮的感觉,另一个是麻雀的《飞》,《飞》也是谭旋老师编曲,但是不一样的故事背景,决定了不一样的旋律基调。我刚提到的《秋蝉》的与众不同就体现在这里:其一,它唱的是一种逆境不放弃的韧劲;其二,我从清澈的童声lalala中听出了对未来的希冀,它告诉人们绝境中有希望;其三,不止是致敬那些无名英雄,更演绎了流落和回归的感情。私以为,这首歌甚至可以去做主题纪念日的宣传推广曲,真的毫无违和感。
从飞到蒲公英不变的是对自由和信仰的追求。
最后:
表白谭旋老师,之前我关注的好几位歌手与您也有合作,都是我很喜欢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