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与流量的加持下,中国音乐的尊严在何处——学生党关于肖战先生《光点》的一些个人观点

首先本人业余乐评人,纯路人,最近 光点 在圈内非常火,有朋友想让我写乐评。本文原发表于https://mp.weixin.qq.com/s/pQyxBWFjVBi4Bvt8Qu1jjA,公众号 音圈SaMuSiC
首先自证身份:学生,直男,不粉偶像不看AO3,第一次了解肖战先生是227。
再说说这篇乐评产出的原因:
首先,肯定是蹭热度嘛,我是个实诚人;其次,《光点》这首歌在豆瓣上的评价参差不齐,—至少我看到的是如此(没有赶上豆瓣10分的历史时刻)。总之,《光点》令笔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遂资费购买电子专辑试听。

曲目:《光点》
演唱:肖战
语言:华语
流派:R&B(大概是吧)
来源:QQ音乐自费购买
利益相关:否
戴上耳机,好好听歌!
《光点》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不错的。宽松的声场中鼓点松快有弹性,那一点点电声回响恰到好处的镶嵌在底层打击乐的旋律上,着恰恰是坚定了笔者花时间写这篇乐评的想法——这个至少不算敷衍的前奏打消了我直接切歌走人的念头。
制作人对前奏的处理无疑是专业的。大动态加上大音域跨度十分的抓耳,也带来了R&B风格的那片云一般的轻快。
人声响起的刹那我有些惊讶。没办法,周围黑《光点》的人太多,让我对他的期望值为负。男声整体很松快,略为有力。明显是加了混响,颗粒感和线条感稍有些弱。低音的鼓点给的稍有些多,且不像前奏的鼓点那样的松快有力,而更像是为了轰头而轰头,那种开头轻快的氛围不翼而飞。人声因加了混响的原因显得有些遥远,被盖在浑成一片的鼓点下,失去了开声时的惊艳。尤其从“用特写放大着每一天”这句开始,声音糊了起来。避免大佬们以某耳机自己就糊这种接口展开攻击,笔者果上846挡住自己的狗头。
《光点》整体给人的感觉偏暖,声场不算开阔,混响用的太多。一首青春主题的歌曲却没有给笔者欢快的感觉。

这张图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光点》的响度信息。由图可得《光点》的动态并不算小,从技术角度本应该是令人振奋的歌曲,但对于人声与伴奏的处理差强人意。
波形图可以看出,部分在0dB以上的细节被砍掉了——砍掉了!而属于那些部分的声音细节就这么白白损失掉了。
英语长句演唱部分呢,和声太强,盖住了肖战先生本来的声音。我认为肖战先生的声音是比较有辨识度的,是比较清爽的那种,音域也比较高,颗粒感也比较少——简单来说就是所谓的“少年感”。但是笔者的智商无法搞明白为什么要给这么清爽的声音加上一坨巨大的和声,那感觉就像给一辆FE赛车装上厚重的装甲(没有对FE和肖战先生有任何不敬),让本来清清爽爽的声音挤在一起混成一团。
笔者认为对念白部分的处理明显好于对副歌的处理。
“散落着的彩笔 空白的画面,依旧在那边”
恭喜,找到了我全歌最喜欢的部分。那个反拍的鼓点真的灵性!肖战先生再此对于转音的处理对于一个外行人(笔者)来讲——挺好听的!
悄悄告诉您,这句和开头的第一句是我最喜欢的。
笔者觉得很有趣的一点是《光点》中英文部分与中文部分比例大于一(按句子算)。也就是说,英文句子在这里不再算是点缀,而是副歌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歌词上看, 《光点》的主题选择是青春,坚持——这与肖战先生青春偶像的定位相符。中文部分表达了“全力以赴”的内涵,而我们的英文部分,始终令笔者感到迷惑。且笔者认为,歌词中中文和英文部分衔接有些生硬。
“拥抱 让爱更有意义
世界 带着爱去前进 OH”
笔者认为这里的“爱”值的是博爱,大爱。“带着爱去前进”不只是带着爱情去前进,更是带着信念与希望,带着善良与纯真。
贯穿始终的“We are made to love”可以理解为“我们是天生的一对”或者“我们注定相爱”,表达了“爱情”这个主题。这感觉像是一个外国人写的中文歌词;一个中国人写的外国歌词;或者说不同词作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与理解。
令我的迷惑上升至顶点的是这一句:
“A rain of colors Look up to the sky”
我无法理解这句话的语法与想表达的意思,遂咨询了一位相对专业的朋友。这位朋友是白人,曾在中国工作生活过,现居芝加哥,是一位AP教师。

“我觉得唯一尴尬的词是‘rain’。也许它应该改成改成‘A rainbow of colors’?我不确定。”
其实笔者也认为英文部分有些尴尬,大量简单句的重复与意义不明的句子让笔者感受到了一丝丝“敷衍”的味道。笔者着迷于流行音乐在耳机中还原出来的那种宽松感与人声的温度。但是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音乐“艺术”与“消费”的天平不断偏转。《光点》就是一个例子。很多东西是为了出现而出现,为了表达而表达,从而失去了能带给笔者感动的地方。作为一首豆瓣评分曾经达到10分的曲子,笔者想听到的,它基本都没有。
总结
1. 肖战先生唱功较《红梅赞》有较大提升
2. 后期制作没有体现肖战先生的嗓音特点
3. 较吸引人的前奏与精良的伴奏制作
4. 歌词主题冲突且英文部分有些突兀
5. 副歌部分完全不够亮眼且全曲没有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
评分
3/5
当然,这是笔者没有听过Westlife的歌、《See You Again》,忽略肖战先生粉丝阵容中部分nc粉的行为后给出的得分。豆瓣的十分,上亿的销量,网络上铺天盖地的宣传……
在资本与流量的加持下,中国音乐的尊严在何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