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说音乐
用迷幻/新迷幻音乐的标签来简单描述吹万的音乐是一种令人遗憾的懒惰, 对于《吹万》这样的音乐, 去反复聆听并挖掘其中的素材, 比抓耳挠腮去定义其风格更有意思, 信手拈来的几个片段:
《七次机会》中overdub了似乎错拍的、扁平机械的吉他前奏, 短促合成器琶音与强弱飘忽军鼓打击的互相模仿的桥段, 始终围绕那些片段式的旋律而设计的贝斯线, 主歌部分好似在跟随人声制造回声的镲片击打……一个即听不忘的前奏, 一首强力开砖statement.
《视野》中强烈切分感的吉他riff好似指向一个talking heads式的摇滚乐方向, 但鬼魅般的弱拍镲片击打则明显借力轻巧的爵士feel, 让人耳目一新, 常听常喜, 到了歌曲后半段加入的灵动部落小打击乐又反衬了四四拍底鼓的重量感, 使得在混音中并未有意强调的底鼓punch反而明显起来.
《沉默》则全面展示了吹万谱写流行旋律的才华. 这里的长音背景与地下丝绒的《venus in furs》之间似乎有所联系, 但吹万曲中的吉他与键盘旋律绵延不绝, 有着更丰富耐心的展开, 多出一丝质感. 另外有趣的是, 跟表面上的“反常”相反, 吹万这首歌中并没有任何“冷门”音阶的使用, 他们用最常见的自然小调音阶, 在不断强调半音tension中实现了制造了“神秘的东方声响”.
……
令人拍案叫绝的段落还有太多, 但毋庸置疑, 所有的怪诞惊奇都是精心设计与匠心独运.
这样一支用心良苦的乐队值得听者去窥探他们其他的作品, 《吹万》桥接了《白夜》与《热带从未有过的风景》, 乐队成员间化学反应的变化一目了然. 往前的《白夜》有着与《吹万》相似的旋律动机,——《白夜》/《丹顶鹤》/《另一种爱》三首歌都可以在后者找到影子——但乐器的延迟效果与不同声部之间在覆盖式的垂直堆叠被视作一个重要的营造回声声响的手段; 到了《吹万》, 新鼓手的到来彻底改变了乐队的律动, 精致灵动的鬼魅击打极大提升了音乐本身的空间感与黏稠度, 在《白夜》中近乎滤镜式的、依靠延迟与混响效果器的空间感塑造被抛弃, 让位于乐句与乐句、乐器与乐器之间的互动, 声部之间在时间线上似乎形成恰到好处的“相位差”, 源自脑的理性与身体的本能在这里融合, 诠释律动之美.
得益于《吹万》的诚意探索, 往后的《热带从未有过的风景》像是举重若轻. 后者编曲不像《吹万》那般复杂, 各乐器旋律依旧有趣耐听, 然而之前相对分散的旋律被整理到更为主导的人声旋律中, 出现在一半的歌曲里. 同时不少相对慢速、留白较多的歌曲也出现在这张专辑——这显然展示了乐队在律动上的自信——如《亚细亚的孤儿》《羊的影子》, 克制的乐器表现则逼迫乐队成员近乎苛刻的打磨自己的音色与演奏, 如果你听过《羊的影子》4:13开始的那段吉他旋律, 你就会明白我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