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最成功的DJ作品

专辑:In the Mood For Love…And More
艺人:电影原声
厂牌:Virgin
时间:2001/04/10
经典理由:王家卫的最成功DJ作品
哪一部电影是王家卫最好的作品,我不敢说,但哪一张原声是他最好的原声,我绝对敢说,那一定就是《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And More)。看一看王老师在此之后拍摄的作品《2046》和《爱神之手》就知道,虽然他的镜头越来越混乱、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把群众当群众,但是它们的原声作品却都在相似电影主题的基础上依然继承了《花样年华》里的那种富丽堂皇的怀旧精神,虽然新意已经大不如前,手法也已经被人识透,但其东西方万千风情汇聚登场时的金碧辉煌还是依然让人觉得耳晕目眩。这一方面可以说明王家卫在怀旧情节上不知悔改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花样年华》确实是王家卫自己为自己树立的一座在电影主业之外的音乐丰碑,以至于他这个创造者最终幸也不幸的成为了自我的祭奠者。
如果说电影的《花样年华》是一座老上海的旗袍博物馆,那么它的原声则更像是上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流行音乐藏品的展示厅,而且这种展示还不是没有目地的胡乱摆设,其核心的部分就是以巴洛克音乐为代表的繁复美学,京剧、爵士、巴洛克弦乐,无一例外不是这些形式在欧美和中国音乐(戏剧)史上的华丽之巅峰。这种艺术上的繁复给《花样年华》一片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一种厚重的底蕴,这也可以让王家卫的镜头在张曼玉旗袍衩角四处招摇之余都能晃出点文化的重量,而不会向一般怀旧电影那样只有回顾而没有激活的常见弊病。尤其是两种相向文化背景下的极致音乐的立体展现,更是让这份历史不仅再度鲜活,而且变得更立体。
其实在《花样年华》前,王家卫也早有不务正业的先科,如在《重庆森林》里用一首The Mamas&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追忆自我的似水年华,以及借用王菲的《梦中人》曲线传播推荐The Cranberries的《Dream》。而到了《花样年华》里,他终于开始了有预谋、有计划的DJ生涯,以花花世界的大上海为主线幅射交叉的介绍多元素的音乐,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苦心和努力也终于迎来回报,那就是他用一己之力终于让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跨世纪的复活,并在新世纪的华语乐坛重新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如果说到这张原声的功利性,那么Nat King Cole的成功复活就是其最商业化的一面。同时,Nat King Cole的意外成功,也使王家卫最终让他和本片的另一位配乐大师梅林茂一起出现在《2046》里的配乐中,并成为王老师DJ生涯中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
音乐的选材上的多样性对立,也是这部包容性极强的电影原声最大的特色,如以Nat King Cole为代表的西方怀旧流行曲与以周璇、邓白英为代表的东方怀旧流行曲之间的呼应;如同为华语音乐经典形式的粤剧、京剧、评弹、越剧及中文翻版爵士乐互相的穿插;还有像上世纪上半叶的怀旧音乐与意大利配乐人Michael Galasso及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特意为本片所做几段新主题小品乐之间的新旧对应等等。
由于是一部面向国际的华语电影,因此这张电影原声也不得不经历出口这一道关口,不过,在最为主要的两个海外版本,Higher Octave公司推出的美版和Virgin公司推出的欧版唱片上,却都无一例外的将中文部分的曲目名代之以汉语拼音来进行标注,以至于必须通过训诂手段才能将这些中文曲目还原再现,如《Hong Nian Hui Zhang Sheng》原来就是粤剧唱段《红娘会张生》,《Yue Er Wan Wan Zhao Jiu Zhou》是《月儿弯弯照九州》,而《Hua Yang De Nian Hua》也正是这部电影名的出处——周璇的名曲《花样的年华》。当然,如果你不想走这种曲折的路线,那么“滚石唱片”在2000年抢先发行的版本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如果你觉得普通海外版的12首曲目和“滚石”版的25首曲目还不过瘾的话,那么就最好选择2001年Virgin公司推出的双CD版,比原海外版多增的19首曲目中,除了有一些首版未收录作品外,更有剪辑版、混音版,以及主演梁朝伟亲自演绎的《面对面》(Mian Diu Mian)这样的集外作品,如果你还是不知足,也请你放心,因为王老师早就坐在《2046》直播室里继续等着给你上怀旧课呢!
文/爱地人
18/04/06
http://blog.sina.com.cn/aidiren
艺人:电影原声
厂牌:Virgin
时间:2001/04/10
经典理由:王家卫的最成功DJ作品
哪一部电影是王家卫最好的作品,我不敢说,但哪一张原声是他最好的原声,我绝对敢说,那一定就是《花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And More)。看一看王老师在此之后拍摄的作品《2046》和《爱神之手》就知道,虽然他的镜头越来越混乱、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把群众当群众,但是它们的原声作品却都在相似电影主题的基础上依然继承了《花样年华》里的那种富丽堂皇的怀旧精神,虽然新意已经大不如前,手法也已经被人识透,但其东西方万千风情汇聚登场时的金碧辉煌还是依然让人觉得耳晕目眩。这一方面可以说明王家卫在怀旧情节上不知悔改的本性,另一方面也说明《花样年华》确实是王家卫自己为自己树立的一座在电影主业之外的音乐丰碑,以至于他这个创造者最终幸也不幸的成为了自我的祭奠者。
如果说电影的《花样年华》是一座老上海的旗袍博物馆,那么它的原声则更像是上世纪上半叶东西方流行音乐藏品的展示厅,而且这种展示还不是没有目地的胡乱摆设,其核心的部分就是以巴洛克音乐为代表的繁复美学,京剧、爵士、巴洛克弦乐,无一例外不是这些形式在欧美和中国音乐(戏剧)史上的华丽之巅峰。这种艺术上的繁复给《花样年华》一片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一种厚重的底蕴,这也可以让王家卫的镜头在张曼玉旗袍衩角四处招摇之余都能晃出点文化的重量,而不会向一般怀旧电影那样只有回顾而没有激活的常见弊病。尤其是两种相向文化背景下的极致音乐的立体展现,更是让这份历史不仅再度鲜活,而且变得更立体。
其实在《花样年华》前,王家卫也早有不务正业的先科,如在《重庆森林》里用一首The Mamas&The Papas的《California Dreamin》追忆自我的似水年华,以及借用王菲的《梦中人》曲线传播推荐The Cranberries的《Dream》。而到了《花样年华》里,他终于开始了有预谋、有计划的DJ生涯,以花花世界的大上海为主线幅射交叉的介绍多元素的音乐,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苦心和努力也终于迎来回报,那就是他用一己之力终于让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爵士歌手Nat King Cole跨世纪的复活,并在新世纪的华语乐坛重新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如果说到这张原声的功利性,那么Nat King Cole的成功复活就是其最商业化的一面。同时,Nat King Cole的意外成功,也使王家卫最终让他和本片的另一位配乐大师梅林茂一起出现在《2046》里的配乐中,并成为王老师DJ生涯中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
音乐的选材上的多样性对立,也是这部包容性极强的电影原声最大的特色,如以Nat King Cole为代表的西方怀旧流行曲与以周璇、邓白英为代表的东方怀旧流行曲之间的呼应;如同为华语音乐经典形式的粤剧、京剧、评弹、越剧及中文翻版爵士乐互相的穿插;还有像上世纪上半叶的怀旧音乐与意大利配乐人Michael Galasso及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特意为本片所做几段新主题小品乐之间的新旧对应等等。
由于是一部面向国际的华语电影,因此这张电影原声也不得不经历出口这一道关口,不过,在最为主要的两个海外版本,Higher Octave公司推出的美版和Virgin公司推出的欧版唱片上,却都无一例外的将中文部分的曲目名代之以汉语拼音来进行标注,以至于必须通过训诂手段才能将这些中文曲目还原再现,如《Hong Nian Hui Zhang Sheng》原来就是粤剧唱段《红娘会张生》,《Yue Er Wan Wan Zhao Jiu Zhou》是《月儿弯弯照九州》,而《Hua Yang De Nian Hua》也正是这部电影名的出处——周璇的名曲《花样的年华》。当然,如果你不想走这种曲折的路线,那么“滚石唱片”在2000年抢先发行的版本也许就是最好的选择,而如果你觉得普通海外版的12首曲目和“滚石”版的25首曲目还不过瘾的话,那么就最好选择2001年Virgin公司推出的双CD版,比原海外版多增的19首曲目中,除了有一些首版未收录作品外,更有剪辑版、混音版,以及主演梁朝伟亲自演绎的《面对面》(Mian Diu Mian)这样的集外作品,如果你还是不知足,也请你放心,因为王老师早就坐在《2046》直播室里继续等着给你上怀旧课呢!
文/爱地人
18/04/06
http://blog.sina.com.cn/aidi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