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唱大阪伊吕波小调,就唱第一节

八团出道CD,一个偶像团体的出道曲居然是一支演歌。祭典节日一样的服装、充满民俗风情而又简单的编舞,热热闹闹的舞台、巨大的太鼓,还有subaru的声音……从最早的时候开始就已经是属于八团的记号了吧。
初听曲子是好像南泥湾一样有滋有味的小调,在唱什么是一点也听不明白,看到标题和歌词却可以直接把人吓到点红叉。对日本历史毫无了解,只能硬着头皮去一点点掰开看。
1.“浪花🌊”实际是指大阪,也可以泛指关西地区;
2.いろは是平安时期的佛偈和民歌,有特殊的假名排列方式,跟着搜到的小戴的日语演歌藏经阁的解释数了数,的确是47个假名。似乎是五十音的源头;
3.節 有祭典的含义,这里是对日本传统民歌小调的称呼。因此标题可以翻译成《大阪伊吕波小调》;
4.演歌:据说“音乐形式融合了演歌、rap、河内音头和地方小调”。演歌是大正时期产生的一种音乐形式,演歌师用独特的发声技巧演唱。按我粗浅的理解大致类似昆曲或者京韵大鼓之类?
河内音头又是什么呢,百度到日语中【おんど】音头的基本意思大概有4种,这里大概是前两个: (1.(唱歌时)领唱(的人) (2.(随着歌声起舞的)集体舞蹈,或者是集体舞蹈的歌曲 (3.《雅乐》中最先吹起笛子等管乐的人 (4.(首倡者)带头(的人)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78239522.html)
打不开wiki我要疯了,根据网页标题推测,河内也指大阪。那么河内音头就是大阪民谣?在名为河内音头的视频里不太意外地看到了三味线和太鼓。只能猜,演歌侧重歌唱技巧,河内音头作为地方小调,有其传统的演出形式。
5.歌词我要看懂大概得修炼一百年,但翻译出来就不是太陌生的场景。大意是:庆典中载歌载舞的人,体味着热闹与快乐,但又不得不跳脱眼前、想到人生短暂快乐易逝;回首一年的劳苦,既感叹人生如翻越深山艰难,又由衷肯定攀山的坚韧品格;人生如梦,不如手拉手跳起舞暂时忘怀一切。
有这样意味的诗词不少,或潇洒或悲凉或旖丽,在这之中伊吕波小调也有它独特的风味,配上曲子有一种民众遒劲朴实和摇头晃脑般怡然自得并存的风味。更何况47个假名的限制比押韵更严格,在这样的限制中出风格真是令人愉悦。
(以下艰难截图,侵删,来自https://blog.xuite.net/tommy.day/twblog/128295737-76.%E6%B5%AA%E8%8A%B1%E3%81%84%E3%82%8D%E3%81%AF%E7%AF%80)



Cool magic city其实我也喜欢。歌词没啥说的,大概能算早期十分十分隐晦的小黄歌“不是你想象中那么安全的驾驶方法”。但是曲子很清新很打耳,听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