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很失望

听到豆瓣一片赞扬之声,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难过。
一年前,我是芝麻。现在,我不敢称自己是芝麻,但依然关注雯婕。她拥有的一切特质,都曾经让我着迷。她的嗓音,性格,思想,文采,包括外貌,我都觉得非常优秀,甚至连比较艰辛的一路走来,我都认为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必经的磨难。我坚信,她将成为一位巨星,一棵常青树,甚至一个对时代和大众拥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因为她有那么好的资质,那么强大的粉丝群,和一个中国本土偶像发展的大好时机。她凭借超女取得的成功,几乎是核爆炸式的。
因为我在德国,所以特地请朋友带了她的最近大碟来听。说实话,说一句所有的芝麻和这里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爱听的话:这张碟,这张千呼万唤,经过一年多等待而来的大碟,让我很失望。
这张唱片的曲目,从头到尾,都是比较小,清,浅的曲风,所谓bossa nova,还有爵士。整张风格一致,那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从头到尾差不多。制作无疑是精良的,经得起反复聆听的,我相信,有些曲目我多听听,一定会比第一次觉得好听。我相信华谊是花了心思来打造雯婕的,要比**强得多。
但是,仅从音乐本身而言,我觉得这张专辑不是尚雯婕的风格。看着日渐清减,形容俏丽,巧笑倩然的她,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伤悲:那个有着独一无二嗓音的,把我们一把击中的,神情冷清的,硬冷温柔的雯婕哪里去了?她打动我们的歌,不是讨好,不是小女人,不是轻松吟唱。我们因为她的特质而爱她,她越是忠于自我,我们越觉得欲罢不能。
她的特质,是那种生命最深处的叩问,在四夜中展露无疑。那种深度,甚至是超越男女情爱的。我们感到其中的苍凉和悲怆,孤独和自醒,触动了内心的最深处。那个时候,雯婕没有讨好任何一个人,她冷冷清清站在原地。可是芝麻爆发了,这是去年夺冠路上的一个关键时刻。
可惜,这张专辑,用了最好的原料,最精心的烹调,却因为菜式和原料的不匹配,而成不了经典。曾经打动过我的东西,我在这张专辑中寻觅不到。小仓老师不是不好,可这些歌不能凸显雯婕的特质,反而有把她平庸化的倾向。她的厚重和深邃,不是这些清浅的小歌可以表现的。别人唱可能是因为流行,也可能是因为没条件,可雯婕来唱,就太可惜了。
如果那武器来比喻,雯婕就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玄铁剑,隐忍沉重,轻易不发,一发却有千钧力道,伤人于无形。你现在拿着这把绝世宝剑,耍这些灵巧的小剑花,反倒显得不够轻巧,甚至吃力了。我们知道她的技巧不够完美,但依然沉醉其中,就是因为那种强大的,歌声背后的力量,而这些歌很难表现这种力道。它们太飘忽,轻巧,也许流行一时,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商业上讲究核心竞争力。雯婕不需要成为一个什么都会唱的歌手。她只需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以了,她那如丝缎般华丽的嗓音,她那叩问天地的大气,都不是寻常女子可以具有的,这就是她的本钱,她独一无二的源头。看看王菲,嗓音条件并不出众,可她就是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项,扬长避短,发挥到极致,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雯婕有这么好的条件,她不用讨好市场,做她自己,就够了。
当然,我明白这张专辑的来之不易,这一路雯婕和芝麻的心路历程,所以大家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面。而且我也相信,雯婕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毕竟是一张很有诚意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可是,我多么期待,雯婕能够真正唱出自己心声,做她自己。她的华丽,深情,大气,孤寂,坚韧,温柔,那么丰富的一个灵魂,是多么的深邃迷人,完全可以用多种风格来表现。那些歌曲应该是起伏较大的,配器简洁的,有力量的,才能将雯婕赤金般的声音和灵魂衬托出来。
这就是一个曾经的芝麻的诚恳的意见。雯婕,真心的希望你更好,期待着你突破的那一天!
一年前,我是芝麻。现在,我不敢称自己是芝麻,但依然关注雯婕。她拥有的一切特质,都曾经让我着迷。她的嗓音,性格,思想,文采,包括外貌,我都觉得非常优秀,甚至连比较艰辛的一路走来,我都认为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所必经的磨难。我坚信,她将成为一位巨星,一棵常青树,甚至一个对时代和大众拥有影响力的人物。这一点,我从未怀疑过,因为她有那么好的资质,那么强大的粉丝群,和一个中国本土偶像发展的大好时机。她凭借超女取得的成功,几乎是核爆炸式的。
因为我在德国,所以特地请朋友带了她的最近大碟来听。说实话,说一句所有的芝麻和这里大部分的人恐怕都不爱听的话:这张碟,这张千呼万唤,经过一年多等待而来的大碟,让我很失望。
这张唱片的曲目,从头到尾,都是比较小,清,浅的曲风,所谓bossa nova,还有爵士。整张风格一致,那我朋友的话来说,就是从头到尾差不多。制作无疑是精良的,经得起反复聆听的,我相信,有些曲目我多听听,一定会比第一次觉得好听。我相信华谊是花了心思来打造雯婕的,要比**强得多。
但是,仅从音乐本身而言,我觉得这张专辑不是尚雯婕的风格。看着日渐清减,形容俏丽,巧笑倩然的她,我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伤悲:那个有着独一无二嗓音的,把我们一把击中的,神情冷清的,硬冷温柔的雯婕哪里去了?她打动我们的歌,不是讨好,不是小女人,不是轻松吟唱。我们因为她的特质而爱她,她越是忠于自我,我们越觉得欲罢不能。
她的特质,是那种生命最深处的叩问,在四夜中展露无疑。那种深度,甚至是超越男女情爱的。我们感到其中的苍凉和悲怆,孤独和自醒,触动了内心的最深处。那个时候,雯婕没有讨好任何一个人,她冷冷清清站在原地。可是芝麻爆发了,这是去年夺冠路上的一个关键时刻。
可惜,这张专辑,用了最好的原料,最精心的烹调,却因为菜式和原料的不匹配,而成不了经典。曾经打动过我的东西,我在这张专辑中寻觅不到。小仓老师不是不好,可这些歌不能凸显雯婕的特质,反而有把她平庸化的倾向。她的厚重和深邃,不是这些清浅的小歌可以表现的。别人唱可能是因为流行,也可能是因为没条件,可雯婕来唱,就太可惜了。
如果那武器来比喻,雯婕就是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玄铁剑,隐忍沉重,轻易不发,一发却有千钧力道,伤人于无形。你现在拿着这把绝世宝剑,耍这些灵巧的小剑花,反倒显得不够轻巧,甚至吃力了。我们知道她的技巧不够完美,但依然沉醉其中,就是因为那种强大的,歌声背后的力量,而这些歌很难表现这种力道。它们太飘忽,轻巧,也许流行一时,但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商业上讲究核心竞争力。雯婕不需要成为一个什么都会唱的歌手。她只需关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可以了,她那如丝缎般华丽的嗓音,她那叩问天地的大气,都不是寻常女子可以具有的,这就是她的本钱,她独一无二的源头。看看王菲,嗓音条件并不出众,可她就是知道如何发挥自己的长项,扬长避短,发挥到极致,所以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雯婕有这么好的条件,她不用讨好市场,做她自己,就够了。
当然,我明白这张专辑的来之不易,这一路雯婕和芝麻的心路历程,所以大家会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里面。而且我也相信,雯婕一定学到了很多东西,这毕竟是一张很有诚意的作品,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可是,我多么期待,雯婕能够真正唱出自己心声,做她自己。她的华丽,深情,大气,孤寂,坚韧,温柔,那么丰富的一个灵魂,是多么的深邃迷人,完全可以用多种风格来表现。那些歌曲应该是起伏较大的,配器简洁的,有力量的,才能将雯婕赤金般的声音和灵魂衬托出来。
这就是一个曾经的芝麻的诚恳的意见。雯婕,真心的希望你更好,期待着你突破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