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绝后的神专——从古典乐迷的角度补充三点
“.....我觉得请一个作曲家是没有必要的,无论他有多优秀,他也不是莫扎特或者贝多芬。你有如此广泛的古典乐的选择,包括同辈人和先锋音乐。”——库布里克的《发条橙》访谈
我们都知道库布里克作为音画对位技巧最大的发扬者对音乐尤其是古典/严肃音乐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理解,那我们来看看他怎样通过这部电影将其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Ligeti在电影里大放异彩的三部作品Atmospheres,Requiem和Lux Aeterna分别作于1961,1965和1966。对于一部1968年上映的电影而言,敢选用当时严肃音乐界的最新力作,这才是最伟大也最能说明问题的地方,也或许是不被当时的影评界接受的原因之一。当代的主流电影对古典音乐的运用大部分只是对莫扎特贝多芬等附庸风雅式的挪用,融入自己想法的极少。用21世纪的严肃作品几乎不可能,哪怕20世纪的音乐都是可遇不可求(当然,需要额外考虑的一点是,Richard Strauss的代表作对68年代而言只有两三代人的距离,和现代人听上世纪中叶的作品完全是两个概念,严肃音乐和电影音乐的脱节和主流音乐的发展都是非线性的)。印象比较深刻的只有的《禁闭岛》满满都是精华的专辑,马利克的作品,在一众滥用维瓦尔第的古装片里脱颖而出的《宠儿》和《燃烧女子的肖像》,其中前者不但用巴洛克和洛可可音乐做到了库布里克式的讽喻还将20世纪当代大师messiaen的作品融入进了18世纪。可以看出,除了马丁斯科塞斯和马利克这种级别的大师,也就只有少数欧洲导演能真正做到。
其次,库布里克对《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运用堪称神来之笔,几乎以一己之力丰富了严肃音乐界对这部作品意象的联系和理解。看看相关专辑的封面就可以感受到
最后也是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方在于,电影内部的四个章节:“The Dawn of Man”,"TMA-1","Jupiter Mission","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这分明就是交响诗会起的标题。对于已经步入后现代的1968年,能诞生出这么一部电影,同时融合了同辈人最先锋的音乐和19世纪末晚期浪漫主义传统交响,并且保持了20-40年代的电影才会流行的交响乐/歌剧式结构,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通过交响诗完成对尼采同名作品的借用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这种古典音乐和电影艺术平行而交错带来的滞后性和前卫性之奇妙,就算库布里克放到现在也无法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