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艺术成就的巅峰——那英《我不是天使》
那英的唱功在这张专辑中几近完美,大气粗犷的声线和台式流行乐讲求的精致细腻结合得天衣无缝。专辑中的歌曲无论是在创作质量上、音乐情绪上、还是意象表达上,合则有机统一,分则各自精彩,是那英歌唱生涯里唯一一张接近“概念专辑”,而非“歌曲合辑”定位的作品。
《我不是天使》专辑,演唱人:那英,由华纳唱片于2001年9月21日发行。
我对流行音乐的喜爱启蒙于妈妈的影响。小时候,妈妈喜欢从音像店买最新的流行音乐磁带,用家里那台小小的录音机播歌。这些磁带大多是冠以“XX年港台十大流行金曲”之类名称的合辑(是不是正版已不可考),收录当时最流行的热单(比如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也许是以示珍贵,或者是怕我弄坏它们,这些磁带总是被妈妈放在书柜顶层我够不到的地方,所以,我常常只能仰望而不可得。有时在想,这或许就是我渴望流行音乐最初始的心理动机吧。
后来,和大多数人一样,妈妈对于流行音乐的涉猎固定在某个世代便停滞不前了,而我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接触到更多新鲜的音乐和歌手,慢慢地,我和妈妈在音乐上的共同爱好越来越少,最后,这个交集就只剩下一个人,她就是那英。这种跨代际的影响力,得益于她长青的艺术生命,甚至可以说,她是见证大陆流行音乐三十余年发展史的“活化石”。从20世纪80年代 “扒带”的“苏丙”,到“西北风”的《山沟沟》,到成功的晚会歌手和影视主题曲歌手,到90年代进入台湾成熟唱片工业体系征服大中华地区的“华语天后”,再到如今音乐真人秀时代的大姐大,那英悉数经历了大陆流行音乐发展的每个阶段并且都留下了极具分量的印记,从这一点上来说,她不仅是第一,而且是唯一。
不知曾在电视里看过多少遍《雾里看花》的MTV(当年不叫MV),也不知曾在卡拉OK(当年也不叫KTV)听过多少父辈版的《山不转水转》,但我真的将那英当成一位流行歌手看待,还是从《征服》专辑开始的,大概我这一代的乐迷对“专辑”这个概念还是有所执迷的,认为只有正经八百出唱片的才配叫歌手(其实早在1994年,那英已经签约台湾福茂唱片并推出过两张专辑,只是市场反响比较有限)。那英严格意义上的录音室专辑数量与她的天后身份并不算匹配,总共只有八张:福茂时期两张、EMI时期三张、华纳时期两张、亚神时期一张。而其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我认为质量最高的,就是这张《我不是天使》专辑。
2000年前后的那英,在歌唱事业上如日中天,《征服》和《干脆》两张专辑的高流传度加上《心酸的浪漫》专辑的金曲封后,新东家华纳唱片完全是按照当时华语歌坛的最高规格在打造天后加盟的首张专辑。在音乐风格上既要兼顾EMI时期的固有优势,又要求新求变、挖掘新的亮点,据说收歌时Demo多达数百首,而音乐制作、美术设计和专辑造型也都进行了全面升级。
《船》(Track6 词&曲:陈晓娟/编曲:王豫民)大概是我心中那英的冷门遗珠第一名,作为专辑的第三波主打歌,当年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陈晓娟是华语流行乐坛首屈一指的创作人,而她与袁惟仁爱恨纠缠的“副产品”——《征服》和《干脆》从某种程度上也成就了那英的天后之路。《船》的旋律优美隽永,而词作的文学性也是那英作品中鲜见的(陈晓娟凭此入围了第十三届台湾金曲奖最佳作词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编曲,据说当初陈晓娟的Demo其实是一首情绪起伏跌宕的大歌,但经过那英和制作人讨论,决定改以舒缓悠远的风格,在采用钢琴+弦乐编排的基础上,还特别邀请中央音乐学院的戴亚教授跨刀竹笛演奏,才最终成就了这首水光氤氲、虚实交织、沁人心脾的作品。
一张主流唱片必然会有市场方面的考量,鉴于那英在EMI时期取得的巨大商业成功,《我不是天使》专辑自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延续,而《一笑而过》(Track1 词:那英/曲:刘志文&刘国明/编曲:Terence Teo)和《爱依然》(Track8 词&曲:刘沁/编曲:陈飞午)就是这样的作品。《一笑而过》承袭了《征服》的“那式高亢”,是一首典型的呐喊式情歌。但在制作人李偲菘的调教下,那英在这首歌中展现出了更加别致多变的唱法和唱腔,特别是在澎湃的副歌之后以颤音过渡再以弱转音收尾,给听者以一叹三咏、余音缭绕的享受,做到了真正的收放自如;《爱依然》则再现了《白丝线》、《放爱一条生路》等同类作品悠扬的旋律和丝丝入扣的情感演绎,是“那式苦情歌”的代表作之一。
《爱依然》的词曲作者是滚石才女刘沁,除了优秀的创作才华外,她本身也是演绎R&B情歌的一把好手,而在这张专辑中,她还贡献了一首融合R&B风格的《贪恋》(Track4 词:Ting/曲:刘沁/编曲:洪敬尧),那英中快板的作品本就不多(她本人都认为自己的嗓音不适合演绎轻快的曲风),而《贪恋》是其中难得的佳作,歌手富有磁性的音色(现在称之为蝶窦共鸣)加上松弛的转音和假音,把这首暧昧潮湿、情欲流转的作品演绎得非常到位。和刘沁同属滚石唱片的摇滚天王伍佰则贡献了专辑同名曲《我不是天使》(Track2 词:那英/曲:伍佰/编曲:王继康),这首由那英亲自填词的抒情歌曲表现的不再是撕心裂肺和痛彻心扉,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释然。歌手在vocal演绎上几乎没有使用任何技巧,最平铺直叙的唱腔和间奏凌乱凛冽的电吉他形成强烈的反差,而副歌中伍佰的和声也是点睛之笔,豪放男声和大气女声的碰撞激荡出对爱情的大彻大悟。
《我不是天使》并不是专辑中唯一融入摇滚元素的作品,《反省》(Track3 词:Kwan/曲:周传雄/编曲:刘志远)、《哭过以后》(Track5 词:Kwan/曲:邓智彰/编曲:刘志远)和《再会不再见》(Track10 词:林夕/曲:Aleksandar Masevski/编曲:刘志远)都采用了贝斯和吉他铺底或者点缀,这三首作品均由刘志远编曲,并由李振权(Jim Lee)担任制作人,前者是Beyond乐队的前成员,而后者是Beyond乐队专辑的制作人之一。应该说,抒情摇滚和那英沧桑的嗓音还是很契合的,加之制作时的强混响和回声效果,凸显了vocal的空间感,造就出辽阔而空灵的听觉感受。
《像我这样的情人》(Track7 词:林夕/曲:深白色/编曲:刘志远)和《争分夺秒》(Track9 词:Kwan/曲:张亚东/编曲:张亚东)则是专辑中两首融合有电子元素的节奏型歌曲。个人觉得前者的编曲和词作风格更加适合那英的嗓音,而张亚东主导的《争分夺秒》则透出浓浓的“王菲味儿”(特别容易让人想到《再见萤火虫》),电子和弦乐结合的华丽曲风显然更适合金属色泽的vocal,有王菲的珠玉在前,那英的演绎只能说是不过不失。
客观地讲,《我不是天使》专辑在商业成绩上肯定不如《征服》和《干脆》(这也与当时华语乐坛整体开始走下坡的大背景不无关系),而在业内获得的肯定也不如《心酸的浪漫》(虽然《心酸的浪漫》的金曲奖战绩也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居然打败了莫文蔚的神专《十二楼的莫文蔚》),但我依然认为这是那英艺术成就最高的一张专辑。首先,那英的唱功在这张专辑中几近完美,她大气粗犷的声线和台式流行乐讲求的精致细腻结合得天衣无缝;再者,这是那英所有专辑中整体性最强的一张作品,里面的歌曲无论是在创作质量上、音乐情绪上、还是意象表达上,合则有机统一,分则各自精彩,恐怕是那英歌唱生涯里唯一一张接近“概念专辑”,而非“歌曲合辑”定位的作品。
如今的那英,穿梭在各大音乐类综艺节目中,最新的专辑依然停留在快十年前的《那又怎样》。近日在友邻的推荐下听了她在《经典咏流传第三季》中演唱的《山水又一程》,嗓音状况保持得非常好。作为一名歌迷,私心里当然希望她不要浪费这把好嗓子,继续推出更加优秀的专辑。但或许对于那英来说,一切都是随缘吧,毕竟她在华语乐坛曾经达到过的商业和艺术高度,是同辈歌手,乃至绝大部分的后辈歌手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