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跳舞
最近一直在听的大碟。因为是我喜欢的Eason,因为听到坚持做音乐的诚意,因为算是突破,因为够电。
上一张粤语《What's Going On...》被很多人诟病,说是没有新意太过套路云云,盛名之下就是这样,改一下吧会被骂失去风格,不改又会说你没有突破,但我是很心水那一张,《富士山下》就是大路,但是好听呀,网络上总是充斥着一些才气似夜市的臭水般横溢自以为欣赏趣味高众一筹的评论家们,仿佛听情歌于他们的耳朵而言是种亵渎,情歌不能写,一写就是垃圾,奇怪,难道用文字用音乐表述感情不是我们身为灵长类最高端独有的法门吗?为了感情流泪就不够高贵吗?偏要若无其事地装逼才叫有型有格?嫌大路那你不要听好了,谁也没强迫你受罪,当你恋爱或者失恋的时候,你可以放声高歌《北京的金山上》或者《翻身农奴把歌唱》之类,没人怪你--当然我也不是说以上两首不是好歌。
这次总能满一些人的意了吧?比较纯粹的跳舞大碟,在现时的华语流行乐坛敢冒这样险的还有谁?而且Eason应该是有足够理由原地踏步的腕儿了吧?可还是有人骂,说是不够大胆什么的,不骂不足以彰显其高深,听音乐干嘛那么多机心?这就是陈奕迅走到一定位置在适当时间适当情境下的一次随性,他有资格玩,我们有的听,哪儿来那么多唧唧歪歪?
当然他不能一下走得太远,而且整个大环境也失去了很好的舞曲氛围,要说问题就出在C.Y.Kong已不复当年,当然他还是极好的,但是刚进入王菲时代的他那种锐气,编曲上的花头确实减少了,所以写得少独自编得也不多,如果是九十年代初的他全碟打理肯定会是另一种风貌。所以,专辑中最突出的一首与香港无关,来自英伦,《滑铁卢车站》的编曲技术令我仿似看到depeche mode回魂,鼓机一巴掌将我打回britpop时期那些魂萦梦绕的节奏,潮湿阴冷带着雾,而陈奕迅的唱腔也是如此,在极尽低靡之后耍一个小小的花腔,真是……,愈堕落愈美丽。再次赞赞Wyman的歌词,“扮 活得很灿烂 但 钻进错的地铁站 沿途全是赞叹 旁人狂骂惯不惯 何妨从败仗那里 搭上eurostar转个弯 下个 车站 上去逛一逛 尝个 失败的午餐……没有 一站 永远也璀璨 长胜 不败 不够玩”,一只糜烂的笔道尽人所不能。
《玛利奥派对》是在意图营造森巴风情吗?诚然黄尚伟是舞曲高手,但那已是昨日之黄花了,不过,既然是跳舞,做为开场也算不过不失,《热岛小夜曲》是张亚东编曲,自然出手不凡,那份暧昧和阴郁还真是我心中除却《滑铁卢车站》的第二最爱,“明知彼此 各取所需 其实在对峙”--这个是很林夕的,但我又喜欢“弄开疮疤 揭开胶纸”那句,有些Wyman的血淋淋;《闪》胜在爽利,《演唱会》的副歌被很多人听出似《处处吻》,《狂热革命》是极品,这一下玩的尽兴,不知哪里来的Law少把歌词填得繁繁密密一个音不漏,Eason也把这首考量气息控制的歌曲唱得很high,《变色龙》不够妖,周耀辉和Eason其实都不够放到尽,《时代巨轮》严格来说不舞也不电,但是唱到这里,好像没理由不酣畅淋漓地破一下音,听到人汗如雨下,但非冷汗,是爽是翻是兴奋,《乜嘢啫》和《滑铁卢车站》、《热岛小夜曲》一脉相承,虽然都不是用来plug的,但却是歌者的心头好吧?
很多人说《Crying in The Party》放到中段刚好,把舞会一分为二,编排上在《滑铁卢车站》和《狂热革命》之间确实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应该放在最尾那轨,舞会结束,他也哭了,多么好,意犹未尽,应该是为了Bonus Track《兄弟》不得已而为之的改变吧?刘德华的杀伤力就有这么大,虽然Eason和他的监制们已经将CITP调整到中间,给足了《兄弟》表现的空间,但,活力无穷的刘老一开嗓还是活生生破坏了整张碟带给我的快感,恨不得删除他,还有那些貌似很文艺实则一塌糊涂的歌词……
总而言之,我喜欢这张有野心有企图又懂得收敛的大碟,据说卖得也很好,还是想说:对于Eason,最好的远未来临,我情愿他永远不要到他的最高点,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开心地继续实验,下一次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合唱有人说是老作曲家荟萃,我希望是Rock&Roll,要么,把一些我心水的老歌翻得电到不能再电……
上一张粤语《What's Going On...》被很多人诟病,说是没有新意太过套路云云,盛名之下就是这样,改一下吧会被骂失去风格,不改又会说你没有突破,但我是很心水那一张,《富士山下》就是大路,但是好听呀,网络上总是充斥着一些才气似夜市的臭水般横溢自以为欣赏趣味高众一筹的评论家们,仿佛听情歌于他们的耳朵而言是种亵渎,情歌不能写,一写就是垃圾,奇怪,难道用文字用音乐表述感情不是我们身为灵长类最高端独有的法门吗?为了感情流泪就不够高贵吗?偏要若无其事地装逼才叫有型有格?嫌大路那你不要听好了,谁也没强迫你受罪,当你恋爱或者失恋的时候,你可以放声高歌《北京的金山上》或者《翻身农奴把歌唱》之类,没人怪你--当然我也不是说以上两首不是好歌。
这次总能满一些人的意了吧?比较纯粹的跳舞大碟,在现时的华语流行乐坛敢冒这样险的还有谁?而且Eason应该是有足够理由原地踏步的腕儿了吧?可还是有人骂,说是不够大胆什么的,不骂不足以彰显其高深,听音乐干嘛那么多机心?这就是陈奕迅走到一定位置在适当时间适当情境下的一次随性,他有资格玩,我们有的听,哪儿来那么多唧唧歪歪?
当然他不能一下走得太远,而且整个大环境也失去了很好的舞曲氛围,要说问题就出在C.Y.Kong已不复当年,当然他还是极好的,但是刚进入王菲时代的他那种锐气,编曲上的花头确实减少了,所以写得少独自编得也不多,如果是九十年代初的他全碟打理肯定会是另一种风貌。所以,专辑中最突出的一首与香港无关,来自英伦,《滑铁卢车站》的编曲技术令我仿似看到depeche mode回魂,鼓机一巴掌将我打回britpop时期那些魂萦梦绕的节奏,潮湿阴冷带着雾,而陈奕迅的唱腔也是如此,在极尽低靡之后耍一个小小的花腔,真是……,愈堕落愈美丽。再次赞赞Wyman的歌词,“扮 活得很灿烂 但 钻进错的地铁站 沿途全是赞叹 旁人狂骂惯不惯 何妨从败仗那里 搭上eurostar转个弯 下个 车站 上去逛一逛 尝个 失败的午餐……没有 一站 永远也璀璨 长胜 不败 不够玩”,一只糜烂的笔道尽人所不能。
《玛利奥派对》是在意图营造森巴风情吗?诚然黄尚伟是舞曲高手,但那已是昨日之黄花了,不过,既然是跳舞,做为开场也算不过不失,《热岛小夜曲》是张亚东编曲,自然出手不凡,那份暧昧和阴郁还真是我心中除却《滑铁卢车站》的第二最爱,“明知彼此 各取所需 其实在对峙”--这个是很林夕的,但我又喜欢“弄开疮疤 揭开胶纸”那句,有些Wyman的血淋淋;《闪》胜在爽利,《演唱会》的副歌被很多人听出似《处处吻》,《狂热革命》是极品,这一下玩的尽兴,不知哪里来的Law少把歌词填得繁繁密密一个音不漏,Eason也把这首考量气息控制的歌曲唱得很high,《变色龙》不够妖,周耀辉和Eason其实都不够放到尽,《时代巨轮》严格来说不舞也不电,但是唱到这里,好像没理由不酣畅淋漓地破一下音,听到人汗如雨下,但非冷汗,是爽是翻是兴奋,《乜嘢啫》和《滑铁卢车站》、《热岛小夜曲》一脉相承,虽然都不是用来plug的,但却是歌者的心头好吧?
很多人说《Crying in The Party》放到中段刚好,把舞会一分为二,编排上在《滑铁卢车站》和《狂热革命》之间确实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应该放在最尾那轨,舞会结束,他也哭了,多么好,意犹未尽,应该是为了Bonus Track《兄弟》不得已而为之的改变吧?刘德华的杀伤力就有这么大,虽然Eason和他的监制们已经将CITP调整到中间,给足了《兄弟》表现的空间,但,活力无穷的刘老一开嗓还是活生生破坏了整张碟带给我的快感,恨不得删除他,还有那些貌似很文艺实则一塌糊涂的歌词……
总而言之,我喜欢这张有野心有企图又懂得收敛的大碟,据说卖得也很好,还是想说:对于Eason,最好的远未来临,我情愿他永远不要到他的最高点,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开心地继续实验,下一次是什么呢?有人说是合唱有人说是老作曲家荟萃,我希望是Rock&Roll,要么,把一些我心水的老歌翻得电到不能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