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20遍的感触

终于找到问题所在了。
先把我之前的所有评论复制上来。
以下是我听了大概3-5遍左右的感触
优点:1、riff 从第一首说起,多达将近10种不同的短小精悍的riff。从16的长段连续的riff到17的长短混杂,20砖更类似于ABR用大量的riff,让听众选择想听什么。相比长段的无从选择,到现在的听众总归有想听的段落,polaris在作曲上显得更为聪明了。
2、转调 4中间的转调用了中东味十足的弗里吉亚,不似Shorkan的整张咖喱,绝对是点到即止。而7的转调是小转大,中间的副歌部分是偏流行的抒情部分,但依然是绝不眷恋,10首里主打一首流行旋律也是聪明之举。
3、主唱 9就更偏向之前的唱法和作曲,长段riff+高声线清嗓里接screamo,这也算是polaris一贯的优势特色吧。
缺点: 1细节上,某些部分底音BASS的DB我个人认为略大了,有些主唱没有高亢声线段落几乎就是主唱+吉他+BASS干叠在一起,听起来时而闷时而刺耳,比如4的3:15至结尾。
2、宏观上,polaris在风格上几乎是没变化,我个人倒是更希望有那么一两首可以跳出他们本来风格的曲子,就算是进行尝试,失败了也没关系,听众会自然选择更好听更符合时代潮流的风格和曲子。
尽管如此,20砖还是太棒了。说实话当时发2 3的时候我其实有点失望,因为这种失望是来源于我对他们的认知还停留在16 17年,也正是这种失望才让我觉得新砖其实已经在某种意义上超越了他们的过去,至此砖我认为他们算是成长为了能扛起一片天的polaris吧。
以下是我听了大概10遍左右的感触。
这张整体属实NB,但是没有一首能让我连续听到吐,也没有当年让我说出 我草 这种感觉。然而这队的relapse和L'Appel Du Vide却能让我循环至今,可能我需要再听20遍才能找到问题所在吧。
以下是我听了20遍以后最新的感触,之后应该不会再有任何改变了。
我之前看到有评论说riff公式化,有人说riff太少,我内心有些疑惑。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了?
其实我们都没说错。比如1这首歌,我刚又听几遍,大概用了10-15种不同的riff,但是总体基本上只有3-4种riff,其他的部分都是改几个音,甚至连鼓都没动过。和弦没有变化,仅仅是用简单变化而成的多种riff确实没有任何意义,听起来仍然是那段主riff而已。
再让我们听变化最多的ABR。比如Fault Line 这首。和弦verse大转过度和衔接段的小再转verse大,其中大调部分通过大改鼓的方式,虽然重复了大概8-10次但各分布在前中后段,并不会让人有明显的重复感。小调部分是短riff,但是每一段riff基本上都可以单拿出来做一首主riff,绝不是像Polaris这种一段riff随便改改就能拿出来的。
这也能直接说明了,为什么 Polaris这张抓耳,让人耳朵一亮,但是于我却没有之前好听,甚至耐听的可能性。以前是认真的在做一段长riff,赌大众喜欢这种长的verse,而且赌成功了。现在就是用更多的短riff来吸引更多的听众,20种riff的受众面肯定是大于3 4种riff的,毕竟听众总能找出一两段喜欢的riff。然而这种小变化作用太小,不喜欢这首里的这段,大概率也不可能喜欢这首的其他段。
就像封面和砖辑名一样,The Death Of Me。他们确实在某种状况下自杀,并且重生了。如果这姑且算是进步,那未来的Polaris在哪呢?如果下一张还和这张如出一辙,我反而会觉得他们走窄了。
我认为Crystal Lake这种从风格上寻求突破才是众多核队的标杆。与其往一个风格走到死胡同,不如想想其他风格,Progressive Metalcore,你但凡走一个单词都可以,你或许可以更Progressive,你或许可以更Metalcore,你甚至可以Melodic Metalcore,你怎么都可以,只要你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