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看半开,酒饮微醺——卡奇社的现场,兼评日光倾城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菜根谭》里的话,老祖宗的慢生活,文火煲靓汤,煲出了一锅喷香的的闲情逸致。说的当然是适度,凡事,一点点便好,将够未够地勾人心思,不像是全然地盛放、烂醉,像足烟花:“砰——”地一下,过后,无可逆转地走向凋零和颓败,人总是很怅惘。
所以,看人将红未红之际也是很有意思的事,路人甲乙丙丁总是还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最坚持也最纯粹,身上的力量和创意还在,青涩还在,真诚也还在,可是气度格局都开始定型显影,或是一夕成名,或是泯然众人,各自心中隐隐做着判断题,并不全部责怪运气。
很早时候听“与非门”就是这样,不红,刚签了唱片公司,还没有大动作,委委屈屈地跑来我的学校礼堂做宣传,还没多少人肯去听。我坐在第一排看,心想,他们该红的呀。后来不多久,电台开始反复播她们的《乐园》,报纸开始出现大幅乐评,又开始走国际化路线,站高望远……几年后,用更懒散的姿势半躺在“根据地”的沙发上听卡奇社,还真微有轮回之感。
其实没那么伤感。小情调小清新小电子,语意模糊的词句,唱也唱得模糊,好像并没有要让人听清的意思。这首那首歌之间的相似,唱起来又唱完了,听不分明界限在哪里——好像有那么一周,我在工作、写blog,玩空当接龙时,卡奇社都是我的指定背景音乐,入耳,不扰人、不费神。这样小格局的沙发音乐是多么该红呀——有一点点才华,但不满溢;有一点点思考的样子,但点到即止;有一点点流行的基质,但一定要和“蝴蝶”“老鼠”保持距离……这年头,谁还需要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谁需要摇滚里那些粗砂纸似的烟酒嗓子呢?多数时间,我们还不是一边就着电脑音箱里的mp3一边飞快地敲着键盘。
可是,她们又多么难红,小清新的概念这些年来听到人耳朵生茧,先不要说西方流水线式沙发音乐是如何大肆入侵,效率奇高地捧出一盘又一盘质量稳定如一的合格产品,连平庸都那么稳定,让人边听边挠头不知如何是好。单是在中国,空间里所有可以转身的地盘似乎已经全数被占领,生在资讯爆棚的时代就是有这种不幸,每次绞尽脑汁以为想出了个新点子,总是能发现前人已经把这玩意嚼吧嚼吧吐了。这种男女搭配的组合果真干活不累?——她们拿甚么去和前辈“与非门”们和“龙宽九段”们拼,该如何突围而出?总得有一招鲜,才能走遍天,一种声音,要整天被人拿来同猫三狗四的谁谁比较,也挺无趣的,而且,这样的软肋本不是一句故作潇洒的:“音乐从没教过我们拒绝,卡奇社的世界没有边界。”可以打发的。
但她们还是开始全国巡演了,一站一站地推销自己,面对台下有点冷漠的观众,有点摇得太热情的骰子,挺好,推销这活计总是这样,过了一个临界点,该来的,想要的东西就呼啦全部齐活了(当然,卡死在节骨点上的也不少)。早些日子在同一个地方看了Maximilian那场,麦同学几年前初在中国登台时,还是一个nobody,自己背着吉他和效果器,一幅惨样。但就是在那次短暂的亮相中,有人记住了他,他的名字开始象一个密码一样在一个圈子里蔓延开来。再回来时,他已经是somebody,那晚我们把舞台围得密不透风,为了抢一个好位置只差没有踩上酒吧的调音台。他在众粉的尖叫声中,腼腆地擦着额头的汗,很confused的样子。只是不知道,卡奇社有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还有现场的照片哦,在:http://catsleeping.blog.sohu.com/68059458.html
所以,看人将红未红之际也是很有意思的事,路人甲乙丙丁总是还没有那么多身不由己,最坚持也最纯粹,身上的力量和创意还在,青涩还在,真诚也还在,可是气度格局都开始定型显影,或是一夕成名,或是泯然众人,各自心中隐隐做着判断题,并不全部责怪运气。
很早时候听“与非门”就是这样,不红,刚签了唱片公司,还没有大动作,委委屈屈地跑来我的学校礼堂做宣传,还没多少人肯去听。我坐在第一排看,心想,他们该红的呀。后来不多久,电台开始反复播她们的《乐园》,报纸开始出现大幅乐评,又开始走国际化路线,站高望远……几年后,用更懒散的姿势半躺在“根据地”的沙发上听卡奇社,还真微有轮回之感。
其实没那么伤感。小情调小清新小电子,语意模糊的词句,唱也唱得模糊,好像并没有要让人听清的意思。这首那首歌之间的相似,唱起来又唱完了,听不分明界限在哪里——好像有那么一周,我在工作、写blog,玩空当接龙时,卡奇社都是我的指定背景音乐,入耳,不扰人、不费神。这样小格局的沙发音乐是多么该红呀——有一点点才华,但不满溢;有一点点思考的样子,但点到即止;有一点点流行的基质,但一定要和“蝴蝶”“老鼠”保持距离……这年头,谁还需要振聋发聩的黄钟大吕,谁需要摇滚里那些粗砂纸似的烟酒嗓子呢?多数时间,我们还不是一边就着电脑音箱里的mp3一边飞快地敲着键盘。
可是,她们又多么难红,小清新的概念这些年来听到人耳朵生茧,先不要说西方流水线式沙发音乐是如何大肆入侵,效率奇高地捧出一盘又一盘质量稳定如一的合格产品,连平庸都那么稳定,让人边听边挠头不知如何是好。单是在中国,空间里所有可以转身的地盘似乎已经全数被占领,生在资讯爆棚的时代就是有这种不幸,每次绞尽脑汁以为想出了个新点子,总是能发现前人已经把这玩意嚼吧嚼吧吐了。这种男女搭配的组合果真干活不累?——她们拿甚么去和前辈“与非门”们和“龙宽九段”们拼,该如何突围而出?总得有一招鲜,才能走遍天,一种声音,要整天被人拿来同猫三狗四的谁谁比较,也挺无趣的,而且,这样的软肋本不是一句故作潇洒的:“音乐从没教过我们拒绝,卡奇社的世界没有边界。”可以打发的。
但她们还是开始全国巡演了,一站一站地推销自己,面对台下有点冷漠的观众,有点摇得太热情的骰子,挺好,推销这活计总是这样,过了一个临界点,该来的,想要的东西就呼啦全部齐活了(当然,卡死在节骨点上的也不少)。早些日子在同一个地方看了Maximilian那场,麦同学几年前初在中国登台时,还是一个nobody,自己背着吉他和效果器,一幅惨样。但就是在那次短暂的亮相中,有人记住了他,他的名字开始象一个密码一样在一个圈子里蔓延开来。再回来时,他已经是somebody,那晚我们把舞台围得密不透风,为了抢一个好位置只差没有踩上酒吧的调音台。他在众粉的尖叫声中,腼腆地擦着额头的汗,很confused的样子。只是不知道,卡奇社有没有这样的好运气。
还有现场的照片哦,在:http://catsleeping.blog.sohu.com/68059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