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那首《混子》

与黄贯中的《无得比》一样,老崔的《混子》也是我的K歌保留曲目之一,我喜欢这种真实,更喜欢真实背后老崔的那种嘲讽,也许局中的局外人生来就喜欢用嘲讽的态度直面真实吧!
歌曲里面描绘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混混,关于歌词本身,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它与七七推荐的那些歌不一样,老崔的歌词一直都是这样直白,这样通俗,这样的“三个表”。
然而并不是没有让人玩味的地方:就拿“混”这个字来说,右边是“日”加上“比”,象征着老百姓过日子的态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恰似昨天晚上电影频道重播的那场老电影《阿Q正传》;再加上左边的三点水,象征着包容和与世无争,用前不久新加坡水业论坛上的口号来说,就是“Water for All”。
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古往今来的朝代变迁、风起云涌,跟我们的老百姓其实一直关系不大,老百姓关心的只是吃饭,要是吃饭完了还能“饱暖思淫欲”的话,那生活就足够圆满了。
也正因为这样,在国外记者的笔下,中国的老百姓成了一群没有原则和信仰的“乌合之众”。记不清是哪家国外大报的记者如此描写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京时群众欢迎的场景:“他们曾经这样迎接李自成,也这样迎接多尔衮的八旗大军,也曾经如此迎接八国联军,迎接国民革命军……”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用孟子的话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述的国外记者根本就没有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然而“混”后面加了一个“子”就不一样了。“子”是圣人,是大知识分子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崔的“混子”更像是对90年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嘲讽,对他们犬儒主义和马基亚维利主义的嘲讽和不屑。
是啊,我们都知道90年代是下海的年代,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那么,知识分子的那种状况在10年之后的今天得到改变了吗?
我无语,但至少,我自己,问心无愧。
还是附上大江健三郎那段描述知识分子的话吧,作为结尾:
“被称为学者、新闻工作者、小说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的那些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用自己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着工作。但是,当他们认为自己所在社会的进程停滞时,就必须离开其专业领域,作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感到担忧的非专业人士聚集起来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职。”
歌曲里面描绘的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北京混混,关于歌词本身,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因为它与七七推荐的那些歌不一样,老崔的歌词一直都是这样直白,这样通俗,这样的“三个表”。
然而并不是没有让人玩味的地方:就拿“混”这个字来说,右边是“日”加上“比”,象征着老百姓过日子的态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恰似昨天晚上电影频道重播的那场老电影《阿Q正传》;再加上左边的三点水,象征着包容和与世无争,用前不久新加坡水业论坛上的口号来说,就是“Water for All”。
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古往今来的朝代变迁、风起云涌,跟我们的老百姓其实一直关系不大,老百姓关心的只是吃饭,要是吃饭完了还能“饱暖思淫欲”的话,那生活就足够圆满了。
也正因为这样,在国外记者的笔下,中国的老百姓成了一群没有原则和信仰的“乌合之众”。记不清是哪家国外大报的记者如此描写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北京时群众欢迎的场景:“他们曾经这样迎接李自成,也这样迎接多尔衮的八旗大军,也曾经如此迎接八国联军,迎接国民革命军……”
这又能说明什么呢?用孟子的话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述的国外记者根本就没有理解中国的传统和文化。
然而“混”后面加了一个“子”就不一样了。“子”是圣人,是大知识分子的象征,从这个角度来看,老崔的“混子”更像是对90年代知识分子阶层的嘲讽,对他们犬儒主义和马基亚维利主义的嘲讽和不屑。
是啊,我们都知道90年代是下海的年代,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时代,那么,知识分子的那种状况在10年之后的今天得到改变了吗?
我无语,但至少,我自己,问心无愧。
还是附上大江健三郎那段描述知识分子的话吧,作为结尾:
“被称为学者、新闻工作者、小说家、诗人、音乐家和画家的那些人,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用自己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着工作。但是,当他们认为自己所在社会的进程停滞时,就必须离开其专业领域,作为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感到担忧的非专业人士聚集起来并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这是知识分子的本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