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回忆一脉相承的感动
做为生于1976年而且听歌的一个人,你知道郑钧在我的生活中怎样的无法逃避。1994年开始,那盘有扎着长长的辫子的一拉开老长的封面的卡带就一直在我的收录机里转,转到1995年我的大学宿舍。那些少年时故作的愤怒与伤感曾经是那么的一次次在我们的胸膛沸腾。
后来有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了第三只眼,我的青春也跟着颓废的绝望。怒放之后,对我来讲,郑钧只剩下招牌式的风格,我们不再互相理解。
《长安长安》本来没做希望之想,虽然他的酒吧的海报已经破败,但他毕竟已经是另一个阶级了。
没想到从第一首歌开始,我就开始不舍得继续听下去,我邂逅了久违的某些感受。
从最早的专辑到现在的专辑,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现出来。
“从小到大 人们教我听话
教我在人海中挣扎
他们给我赞扬 他们给我痛骂
然后说 你终于成熟了”
从《路漫漫》到《奴隶努力》,我们依旧上下而挣扎。
“太多东西要买 没有什么出卖 甚至灵魂 是不是太悲哀”
于这句话,我心有戚戚。想到《赤裸裸》中的《商品社会》,
“为了我的虚荣心我把自己出卖
用自由换回来沉甸甸的钱/以便能够挤身在/商品社会”
当时我们真是年轻,还天真的以为出卖自由就能换回来钱,现在发现出卖灵魂都没有用,这个世界灵魂并非紧俏商品,是买方市场。
《慈悲》让人回忆起《无为》,当年的无为今天是一句句不停的“无奈 唉 无奈 吾爱 唉 悟爱”,这中间的转变我们都已经明白。
十四年过去了,我们都经历了太多。虽然早就是不同阶级,但是,我们的某些感受,一脉相承的又在这张专辑找到交集。
那首老男孩,我不想想太多(郑钧也没赶上那会儿),我愿意看作是唱给我们那些一起顺过地铺吃过泡面谈着理想的朋友们。
这个时代,郑钧和我们面临了一样的成长,他终于又找到了真诚的表达方式,于是,三张多的我们一起回忆感动。
后来有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有了第三只眼,我的青春也跟着颓废的绝望。怒放之后,对我来讲,郑钧只剩下招牌式的风格,我们不再互相理解。
《长安长安》本来没做希望之想,虽然他的酒吧的海报已经破败,但他毕竟已经是另一个阶级了。
没想到从第一首歌开始,我就开始不舍得继续听下去,我邂逅了久违的某些感受。
从最早的专辑到现在的专辑,一条清晰的脉络展现出来。
“从小到大 人们教我听话
教我在人海中挣扎
他们给我赞扬 他们给我痛骂
然后说 你终于成熟了”
从《路漫漫》到《奴隶努力》,我们依旧上下而挣扎。
“太多东西要买 没有什么出卖 甚至灵魂 是不是太悲哀”
于这句话,我心有戚戚。想到《赤裸裸》中的《商品社会》,
“为了我的虚荣心我把自己出卖
用自由换回来沉甸甸的钱/以便能够挤身在/商品社会”
当时我们真是年轻,还天真的以为出卖自由就能换回来钱,现在发现出卖灵魂都没有用,这个世界灵魂并非紧俏商品,是买方市场。
《慈悲》让人回忆起《无为》,当年的无为今天是一句句不停的“无奈 唉 无奈 吾爱 唉 悟爱”,这中间的转变我们都已经明白。
十四年过去了,我们都经历了太多。虽然早就是不同阶级,但是,我们的某些感受,一脉相承的又在这张专辑找到交集。
那首老男孩,我不想想太多(郑钧也没赶上那会儿),我愿意看作是唱给我们那些一起顺过地铺吃过泡面谈着理想的朋友们。
这个时代,郑钧和我们面临了一样的成长,他终于又找到了真诚的表达方式,于是,三张多的我们一起回忆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