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热爱音乐的你推荐我最喜欢的20部音乐作品(6)
在我听古典音乐的每个阶段,都有肖邦的作品陪伴。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1, Op.11 (肖邦 《第一钢琴协奏曲》)
体裁:Piano Concerto(钢琴协奏曲) 曲式:I. Sonata-allegro Form (奏鸣曲-快板) II. Theme and Variations? (可能是 主题与变奏) III. Rondo Form (回旋曲式) 欣赏难度:较难
聆听指南:
首乐章不像许多浪漫主义作品,这里依然采用了古典主义的双呈示部,先由交响乐团完整演奏第一呈示部。这里,E小调的主部主题和E大调的副部主题非常宏伟(0'42',1'47'');或许这就是这个少年憧憬的未来。再经过近4分钟的等待后,钢琴从动机开始接手第二呈示部(4'10''),为其添加了浪漫的色彩。连接部过后,终于到了所有奏鸣曲式中我最爱的副部主题(6'39'');这是一个20岁少年心中爱情的样子。在结束部一段眼花缭乱的钢琴华彩后(8'09''),乐队结束了呈示部(9'19'')。随后,展开部中,钢琴首先将主部主题由呈示部的E小调转至其关系大调-G大调(10'38''),之后就是那恢弘、壮丽的音阶和琶音(11'27'')。这段在Martha Argerich( 阿格里奇)巅峰时的演绎下叹为观止。这段也是所有奏鸣曲式作品中,我最爱的展开部。不得不说,即使没有交响乐团复杂的和声、织体,Chopin(肖邦)在这部作品中展现的对钢琴的驾驭能力已令人折服。最后,再现部首先由乐队回到E小调演奏主部主题(13'04),而后钢琴重复了主部主题和转至G大调的副部主题(13'42'',15'43'')。伴随着钢琴此处回音的一声Bassoon(巴松管、大管)(16'05''),Chopin(肖邦)仿佛诉说着一个王子与公主的童话。结束部由合奏的主部主题片段组成(19'09'')。
第二乐章的柔美,让人想象在等一封远方的回信。那时的他还没有心事,窗外的世界很安静,风景很美好。
第三乐章在形式上引用了波兰的一种民族舞曲,主题轻快活泼,在全乐章各段落间不停穿梭重现,并最终由一段颇有难度的华彩构成全曲的高潮(7'52'')。
创作背景:
这部Chopin(肖邦)的第一钢协是我迄今最爱的他的作品。这部钢琴协奏曲创作于Chopin(肖邦)大约20岁时,比他的第二钢协略晚,但由于发表早于第二钢协,所以被命名为Concerto No.1。这时的他还是个少年,没有山河破碎的离愁别绪,没有海誓山盟的爱情。我在不知道创作背景前,一度以为这是他中年时的作品。可以很明显感觉到,Chopin(肖邦)(尤其年轻时)不擅长驾驭交响乐团。在我听来,他的两部协奏曲的乐队部分的配器都略显笨重。但是,Chopin(肖邦)在钢琴上的天赋是无与伦比的,对钢琴有着非凡的理解。不知是不是因为流亡后精力不够,他毕生都没有再创作如此大型的作品。
Chopin(肖邦)就是我在音乐上的情人,也是钢琴的情人。这部协奏曲就是这位钢琴诗人在20岁时寄给世界的一封情书。Chopin(肖邦)的音乐有一股淡淡的香味,即使痛苦,也没有贝多芬、拉赫、马勒那撕心裂肺的哀嚎。因为Chopin(肖邦),我还相信世界上有爱情。
最后推荐Zimerman指挥的波兰节日乐团配器修改过的版本,声部不再如肖邦原版那么割裂,更多彩(首席小提琴可能塞钱了)。但为了让初学者知道Chopin(肖邦)第一钢协“原本”是什么样,我这里选择提供年轻时阿姐和Claudio Abbado(阿巴多)合作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