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热爱音乐的你推荐我最喜欢的20部音乐作品(10)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 《登飞来峰》
Schubert Wanderer Fantasie, D.760 (舒伯特《流浪者幻想曲》)
体裁:Fantasie(幻想曲) 曲式: I. Sonata-allegro Form (奏鸣曲-快板) II. Theme and Variations (主题与变奏) III. Ternary Form (三部曲式) IV. Sonat-allegro Form (奏鸣曲-快板) 欣赏难度:一般
聆听指南:
首乐章以C大调柱式和弦开始演绎主部主题(0'00''),经过一次反复后到达属调的副部主题(1'32'')。展开部在不同调式中转换(2'18''),最后与下一乐章的C小调衔接上(6'02'')。
第二乐章开始节奏稍缓(0'00''),就像登山走到一半,累了,正好欣赏下山间的美景。在经过主题的几次变奏后(1'00''),一串飞速滑行的音阶出现(4'30''),随后情绪越发饱满(4'58''),高潮后左手演奏震音,右手演奏变奏主题(5'36'')。
第三乐章谐谑曲(Scherzo)中第一乐章主题重现(0'19'',0'37'',1'52'')。A段是是一个舞曲般的乐段(0'58'',2'01'')。B段较为抒情(2'16'')。A'段在主题的模进和音阶中逐渐达到高潮(4'12'')。
末乐章开始重现首乐章的主题(0'00''),但这里已转为小调。之后织体变为复调,同时在两个声部演绎大调和小调的主题(0'15'')。经历两个乐句的移调和上行模进后(1'00''),最终在大调上最明媚的主题出现(1'17''),象征人生冲破迷障,拨云见日。其后琴锋一转,回到之前的小调下行模进的乐思上(1'31''),像是回顾来时路上的艰辛。随后出现一阵震音和上行模进(2'13'')。尾声在宣叙调后的主题片段上行模进中结束(3'09'')。
创作背景:
从标题可以看出来,这部作品部分素材取自Schubert(舒伯特)自己的歌曲Der Wanderer。这部《流浪者幻想曲》是钢琴独奏作品中我认为最潇洒的一部,拥有超脱的气质。每次从第一乐章连续听完第四乐章,感觉就像经历了一遍人生。
舒伯特也是一位英年早逝的天才,甚至去世时比莫扎特还年轻(他31岁,莫扎特35岁),也同样留下一部未完成的交响曲。
我这里选择提供Maurizio Pollini在DG录制的版本。我喜欢这张专辑,原因不仅是Pollini精湛的技术和对细节的苛求,还因为这幅德国浪漫主义画家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作品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作为封面,和此曲实在太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