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已远
中秋节的晚上,跟妈妈通过电话,然后躺在床上听碟、看书。上大学以后,discman很少用了,不买碟,很多专辑从电骡上扒拉下来,放在iPod里听。一整天心情比较复杂,上课精力也不集中,全家第一次分隔三地过中秋节,很想念。下午回到寝室,她们已经把彭坦《少年故事》的CD放在的我的桌子上。我送给自己的中秋礼物。iPod里已经听过很多遍,感觉欠欠,但还是打算买张CD来收着。
打开包装让我心情很复杂。歌词本制作得很简易,风格很像平安夜教堂发给教徒的小册子,上面印着赞美诗。我收到过这样的册子,而惶恐的教堂经历让我对于这种印刷风格有些抵触。想到彭坦这张专辑全国铺货的进程,心里一阵发凉——南方已远,少年不再了。
6月底的时候,在青檬做了一期达达的节目。这个乐队的两张唱片曾经陪伴我度过高中漫长消耗的时代,给予冰冷现实得以相藉逃离的幻象。是幻象,高三时写给武汉的每一个字都是幻象的表述,以为“七月不远”风清水秀,醒悟过来,自己仍然在自我局限的囹圄里打转。而彭坦、姐姐或者在武汉短暂成长的孩子,潮湿的,在一段艰难岁月里仅仅依靠一首《南方》就能存活。
达达乐队在我高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解散了,悄无声息。之后,华纳为达达发行了一张“黄金时代”live专辑,收录了达达2004年9月18日在北展剧场演出的实况录音。当时,唱片公司还未向外界披露乐队状况的真相。我大概是05年的冬天,通过阿呆的短信得知这个消息,意外地放松,觉得这样的结束难说就不是好事。
我做那一期CD小铺,一来是我对于live这种演出形式的偏爱(但并没有听过达达的现场),二来是因为6月27日彭坦在星光现场举行的新专辑首唱会(一个月前就很憧憬的演出,最终因为种种故意的原因耽搁掉了)。写节目文案的时候,我刚看完网上的现场视频,《南方》前奏响起,彭坦的声音迅速淹没在现场潮水般的齐唱里。文案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在一层层涌出的泪水里完成。
说回新专辑吧。唱盘在机器里旋转了好几遍,对照着歌词听得很认真。愈加茫然,不知道这篇听后怎么落笔才算切合心意。一个评论对象如果和自己没有间隔感,就几乎没有可能公正的衡量和评述。彭坦亲切的扎根在少年的幻想里,令我一度蒙蔽自己,觉得这也许就是真相。所以,当我看到歌词本上清晰的字条,处处都是少年时代的完结,但我却心有庆幸,还好他没有决定去当快递员,所以我才有听他现场的可能,不需要什么新鲜的歌曲,《南方》、《等待》或者《瞬间》就好。
《少年故事》7月底在北京首发,此后两个月一直蝉联豆瓣最受关注的唱片。点击网友的评论,难得看不到批评,不是因为专辑制作的好,而是大家的评论里几乎没有和新专辑有关的内容。层层叠叠的文字堆垒,我只找到两个字:袒护。这袒护呼应自身产生的庆幸感,满满充溢的是,彭坦还能回来唱歌的欣慰。于是我相信,我们对于少年时代的执念是支撑这张专辑唯一的内核。就像我现在,并不对彭坦的创作报太大希求,我只期望他能回来,让我有机会站在台下听他唱歌,然后想象自己少年时也是这样从江汉桥跑去了汉口、一步一步走过晴川阁的江堤或者站在东湖边上看了一下午水面。
因此,这已经不是什么客观的评论。对于彭坦和达达也从未产生过失望和忧虑的情绪。我也这般袒护彭坦,如同袒护犯过无数过错仍执迷留恋少年时代的自己。我也知道,当日星光现场的众人,太多有同我一样的理由。
从这个月中旬就计划去摩登天空音乐节,有很大的比重是因为彭坦。那日我问小甘,若听到彭坦在台上唱《南方》,我们该是什么样子。小甘说,泪崩。
那就让我们站在台下,仰望执意袒护的对象,撕心裂肺。
p.s.高三时写过一个关于武汉的小东西,叫《七月不远》。彭坦是我设计的男主角。那时候听《南方》常常痛哭流涕,毫无端由。今年冬天时候,回到武汉,坐在东湖边上,看了一下午水面,百感交集。我宁愿相信那个故事是真实的,彭坦仍然和一个被我称为姐姐的女子生活在这里。
如今,南方已远,彭坦将第一次站在我的面前歌唱,生活大概总是阴错阳差的展现它的美好。
打开包装让我心情很复杂。歌词本制作得很简易,风格很像平安夜教堂发给教徒的小册子,上面印着赞美诗。我收到过这样的册子,而惶恐的教堂经历让我对于这种印刷风格有些抵触。想到彭坦这张专辑全国铺货的进程,心里一阵发凉——南方已远,少年不再了。
6月底的时候,在青檬做了一期达达的节目。这个乐队的两张唱片曾经陪伴我度过高中漫长消耗的时代,给予冰冷现实得以相藉逃离的幻象。是幻象,高三时写给武汉的每一个字都是幻象的表述,以为“七月不远”风清水秀,醒悟过来,自己仍然在自我局限的囹圄里打转。而彭坦、姐姐或者在武汉短暂成长的孩子,潮湿的,在一段艰难岁月里仅仅依靠一首《南方》就能存活。
达达乐队在我高三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解散了,悄无声息。之后,华纳为达达发行了一张“黄金时代”live专辑,收录了达达2004年9月18日在北展剧场演出的实况录音。当时,唱片公司还未向外界披露乐队状况的真相。我大概是05年的冬天,通过阿呆的短信得知这个消息,意外地放松,觉得这样的结束难说就不是好事。
我做那一期CD小铺,一来是我对于live这种演出形式的偏爱(但并没有听过达达的现场),二来是因为6月27日彭坦在星光现场举行的新专辑首唱会(一个月前就很憧憬的演出,最终因为种种故意的原因耽搁掉了)。写节目文案的时候,我刚看完网上的现场视频,《南方》前奏响起,彭坦的声音迅速淹没在现场潮水般的齐唱里。文案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在一层层涌出的泪水里完成。
说回新专辑吧。唱盘在机器里旋转了好几遍,对照着歌词听得很认真。愈加茫然,不知道这篇听后怎么落笔才算切合心意。一个评论对象如果和自己没有间隔感,就几乎没有可能公正的衡量和评述。彭坦亲切的扎根在少年的幻想里,令我一度蒙蔽自己,觉得这也许就是真相。所以,当我看到歌词本上清晰的字条,处处都是少年时代的完结,但我却心有庆幸,还好他没有决定去当快递员,所以我才有听他现场的可能,不需要什么新鲜的歌曲,《南方》、《等待》或者《瞬间》就好。
《少年故事》7月底在北京首发,此后两个月一直蝉联豆瓣最受关注的唱片。点击网友的评论,难得看不到批评,不是因为专辑制作的好,而是大家的评论里几乎没有和新专辑有关的内容。层层叠叠的文字堆垒,我只找到两个字:袒护。这袒护呼应自身产生的庆幸感,满满充溢的是,彭坦还能回来唱歌的欣慰。于是我相信,我们对于少年时代的执念是支撑这张专辑唯一的内核。就像我现在,并不对彭坦的创作报太大希求,我只期望他能回来,让我有机会站在台下听他唱歌,然后想象自己少年时也是这样从江汉桥跑去了汉口、一步一步走过晴川阁的江堤或者站在东湖边上看了一下午水面。
因此,这已经不是什么客观的评论。对于彭坦和达达也从未产生过失望和忧虑的情绪。我也这般袒护彭坦,如同袒护犯过无数过错仍执迷留恋少年时代的自己。我也知道,当日星光现场的众人,太多有同我一样的理由。
从这个月中旬就计划去摩登天空音乐节,有很大的比重是因为彭坦。那日我问小甘,若听到彭坦在台上唱《南方》,我们该是什么样子。小甘说,泪崩。
那就让我们站在台下,仰望执意袒护的对象,撕心裂肺。
p.s.高三时写过一个关于武汉的小东西,叫《七月不远》。彭坦是我设计的男主角。那时候听《南方》常常痛哭流涕,毫无端由。今年冬天时候,回到武汉,坐在东湖边上,看了一下午水面,百感交集。我宁愿相信那个故事是真实的,彭坦仍然和一个被我称为姐姐的女子生活在这里。
如今,南方已远,彭坦将第一次站在我的面前歌唱,生活大概总是阴错阳差的展现它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