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两生花
闷。
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讲闷,因为我真係专程嚟同你唱衰。
去年底,香港艺术节公布了2007年的节目日程,其中我最关注的当属陈辉阳的《十二金钗众生花》,当时主办方并未透露太多节目详情,只道“11位乐师及神秘歌星现场演绎”,而我也没多考虑,在公开发售首日就买了票。临近演出前一个月,关淑怡主唱的主题曲《众生花》惊艳派台,马上吊起胃口。虽然演出当晚听到陈辉阳的曲是喜忧参半,关淑怡也没有出场,但好在有林二汶和李香琴的出色表演,算值回票价。捱到8月唱片上市,主唱阵容大换血,抱着这种好奇迫不及待第一时间买下,指望慢慢煲出点鲜味,无奈大部分作品初听新奇,但经不起推敲,每听一轮都如坐针毡,那感觉就是我和你讲的第一个字——“闷”。
不想让你看得也太闷,容我从少数亮点开始,剪一条也许精彩的预告片。
《众生花》先声夺人,第一印象不差,中西乐盘根错节,编曲玩的是万花筒。仔细回味,最妙的其实是有个电子探戈的底子把全曲策动得花枝震颤。曲编得密,再要唱得透着实不易,幸有关淑怡救场,银针引线秀金花,针针扎准,线线吃深,穿透力非同小可。相形之下,现场的冯颖琪版和碟尾的古筝版则失色不少,简直是绣花与印花的分别。《众生花》的节拍很重,让我想到伍佰为莫文蔚编的《幻听》和张亚东为王菲编的《新房客》,前者招摇泼辣,后者势如破竹。三曲串联,饶有趣味。
最抢镜之作当属《三千年后》,写过《拾香记》的陈慧颇显功力,勾画出一段教人唏嘘的前尘往事。其中一句“再见,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讲再见”更是迅速传遍坊间。而李香琴的独白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再打通关节,借关淑怡叹出幽怨之气,杀伤力非同小可。难怪音乐会当晚,此曲赢得了三分钟掌声回报。遗憾的是陈辉阳配曲诚意欠奉,基本上是复制四年前他与陈锦标联手为陈慧娴改编的《Gloomy Sunday》。
新西兰著名歌剧女伶Kiri Te Kanawa演绎的Puccini歌剧Tosca选段Vissi d'arte,足以征服最挑剔的听众。遗憾的是这首歌站错了位置,往前两首有《众生花》,往后两首《三千年后》,劳苦大众偶尔会尝鲜,但必然更认同对本土演绎。如果能移到这张闷碟的后半部分,倒是可以提神醒脑。
《天涯歌女》的So Poetic Remix制作得还是颇见心机的,弦乐和电子搭出一个轻盈的结构,再借中乐的音色装点,最后与周璇的原声混在一起,虽不好说真的Poetic,但至少也是惬意松弛的。远胜过英国DJ Ian Widgery几年前在Shanghai Lounge Divas玩的那个上海出租车版。但如果仔细斟酌,还是能发现一些瑕疵:间奏在2分15秒之后出现了一段沉郁的下行音阶,令气氛变得诡异,在2分40秒左右用二胡为即将重现的人声作引,收尾略显潦草;精准的电子节拍与年代久远的录音也未能严丝合缝的贴在一起,第一段有些超前,第二段滞后,相信这是技术缺陷造成的,好在这个时差小于32分音符,不认真听发现不了。
既然这张碟是交由GOLDLABEL发行,那么吴雨霏和邓丽欣的出现,有理由相信是Paco的授意。吴雨霏的唱功历来都不值得浪费口水去讨论。倒是邓丽欣与《酒涡与燕窝》还算合契,可以和她早前的《青山散步》相提并论。编曲做得郁郁葱葱,衬得出她的娇甜。当然,选角如果没什么多局限的话,我倒希望这首歌能做成一个清爽的合唱,女声选王菀之,听她的《心挂挂》,那种娇贵纤弱不正是燕窝的特质么?至于男声,不妨考虑有一对酒涡的林一峰吧!
《荼糜时代》和《星星月亮太阳》是一听便知的陈氏作品,两者的旋律、调性和织体均无太大分别。幸而《荼靡时代》玩转拍从3/4滑到4/4窜到6/8再U-turn,幸而《星星月亮太阳》被林二汶唱得裙摆摇曳时光荡漾,否则,这么一对歌出现在同一张唱片中,唉,差不多令人窒息。
五分钟的《爱情动物》,基本上可以视为两首的作品。前两分钟纯器乐,长笛主奏舒缓的穿行是九分宿命加一分悲怆。后三分钟曹芳的演唱,很不幸,林夕的词和陈辉阳的曲在节律上多次抛锚,在“不怕痛苦只怕没机会受苦”时不幸跌进坑里,到“个性退步”时,好不容易缓过神,又呛了口茶。才出狼窝又入虎口啊。
能邀到陈小霞为《走出红楼》作曲并开腔本属幸事,无奈陈辉阳的编曲有些饥不择食,低音区的空位随随便便用个鼓机填满了事,跌跌撞撞把整首歌逼成老年的士高。林夕三句半式的填词也屡屡逼闻者出戏。最困惑的是,陈辉阳为何要硬生生嫁接上一个血脉不通的C段?纯属狗尾续貂。
《我自跳我舞》的意境、旋律和编曲原本不错,二胡、古筝与弦乐组的交织出的线条颇似流云飞檐,如果能为某部中国古建筑纪录片作配乐,当属上佳之选。遗憾的是尾段卡奇社的颗粒声线地气太重,仿佛土地公挡道,仅仅是“扬起了尘土”,远不及“云深不知处”。
《流芳怨》似乎是很多人的心头好,林夕的词无情刺破《荼靡时代》中“等你风采不再改朝再换代正中我下怀”这最后一息憧憬,陈辉阳的曲也做出了闺情绮怨。遗憾的是主唱冯颖琪虽然唱得精准,但缺乏神采。不妨请《走出红楼》的陈小霞再多唱一首吧。
香港的唱片市场逐年微缩,但发烧唱片却不愁销路,这恐怕要得益与一帮财力充足的中年中产听众。《十二金钗众生花》也贴上了标签,宣称“逾百万港元制作试机天碟”,但其录音并不出色:声音缺乏方位感,乐器层次不清晰,除关淑怡、林二汶和冯颖琪外,其他歌手也算不得靓声。发烧友的耳朵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吧。
最后要诟病的是华而不实的唱片包装:封面封底用上厚纸版,内页制成折页,成本想必应该不低,但偏偏欠奉塑料碟托,只是不负责任的在封二封三贴上两个方形纸袋,碟片就赤裸裸插在里面,才听了两次碟面就有划痕了。黐线!
同样是概念唱片,同样是花的意念,同样是讲女人心,同样是中西交叠,此刻我愈发觉得十六年前的《野花》开得更香了。
http://jetty.blogbus.com/logs/10107090.html
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讲闷,因为我真係专程嚟同你唱衰。
去年底,香港艺术节公布了2007年的节目日程,其中我最关注的当属陈辉阳的《十二金钗众生花》,当时主办方并未透露太多节目详情,只道“11位乐师及神秘歌星现场演绎”,而我也没多考虑,在公开发售首日就买了票。临近演出前一个月,关淑怡主唱的主题曲《众生花》惊艳派台,马上吊起胃口。虽然演出当晚听到陈辉阳的曲是喜忧参半,关淑怡也没有出场,但好在有林二汶和李香琴的出色表演,算值回票价。捱到8月唱片上市,主唱阵容大换血,抱着这种好奇迫不及待第一时间买下,指望慢慢煲出点鲜味,无奈大部分作品初听新奇,但经不起推敲,每听一轮都如坐针毡,那感觉就是我和你讲的第一个字——“闷”。
不想让你看得也太闷,容我从少数亮点开始,剪一条也许精彩的预告片。
《众生花》先声夺人,第一印象不差,中西乐盘根错节,编曲玩的是万花筒。仔细回味,最妙的其实是有个电子探戈的底子把全曲策动得花枝震颤。曲编得密,再要唱得透着实不易,幸有关淑怡救场,银针引线秀金花,针针扎准,线线吃深,穿透力非同小可。相形之下,现场的冯颖琪版和碟尾的古筝版则失色不少,简直是绣花与印花的分别。《众生花》的节拍很重,让我想到伍佰为莫文蔚编的《幻听》和张亚东为王菲编的《新房客》,前者招摇泼辣,后者势如破竹。三曲串联,饶有趣味。
最抢镜之作当属《三千年后》,写过《拾香记》的陈慧颇显功力,勾画出一段教人唏嘘的前尘往事。其中一句“再见,唔好怪我第一句就同你讲再见”更是迅速传遍坊间。而李香琴的独白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再打通关节,借关淑怡叹出幽怨之气,杀伤力非同小可。难怪音乐会当晚,此曲赢得了三分钟掌声回报。遗憾的是陈辉阳配曲诚意欠奉,基本上是复制四年前他与陈锦标联手为陈慧娴改编的《Gloomy Sunday》。
新西兰著名歌剧女伶Kiri Te Kanawa演绎的Puccini歌剧Tosca选段Vissi d'arte,足以征服最挑剔的听众。遗憾的是这首歌站错了位置,往前两首有《众生花》,往后两首《三千年后》,劳苦大众偶尔会尝鲜,但必然更认同对本土演绎。如果能移到这张闷碟的后半部分,倒是可以提神醒脑。
《天涯歌女》的So Poetic Remix制作得还是颇见心机的,弦乐和电子搭出一个轻盈的结构,再借中乐的音色装点,最后与周璇的原声混在一起,虽不好说真的Poetic,但至少也是惬意松弛的。远胜过英国DJ Ian Widgery几年前在Shanghai Lounge Divas玩的那个上海出租车版。但如果仔细斟酌,还是能发现一些瑕疵:间奏在2分15秒之后出现了一段沉郁的下行音阶,令气氛变得诡异,在2分40秒左右用二胡为即将重现的人声作引,收尾略显潦草;精准的电子节拍与年代久远的录音也未能严丝合缝的贴在一起,第一段有些超前,第二段滞后,相信这是技术缺陷造成的,好在这个时差小于32分音符,不认真听发现不了。
既然这张碟是交由GOLDLABEL发行,那么吴雨霏和邓丽欣的出现,有理由相信是Paco的授意。吴雨霏的唱功历来都不值得浪费口水去讨论。倒是邓丽欣与《酒涡与燕窝》还算合契,可以和她早前的《青山散步》相提并论。编曲做得郁郁葱葱,衬得出她的娇甜。当然,选角如果没什么多局限的话,我倒希望这首歌能做成一个清爽的合唱,女声选王菀之,听她的《心挂挂》,那种娇贵纤弱不正是燕窝的特质么?至于男声,不妨考虑有一对酒涡的林一峰吧!
《荼糜时代》和《星星月亮太阳》是一听便知的陈氏作品,两者的旋律、调性和织体均无太大分别。幸而《荼靡时代》玩转拍从3/4滑到4/4窜到6/8再U-turn,幸而《星星月亮太阳》被林二汶唱得裙摆摇曳时光荡漾,否则,这么一对歌出现在同一张唱片中,唉,差不多令人窒息。
五分钟的《爱情动物》,基本上可以视为两首的作品。前两分钟纯器乐,长笛主奏舒缓的穿行是九分宿命加一分悲怆。后三分钟曹芳的演唱,很不幸,林夕的词和陈辉阳的曲在节律上多次抛锚,在“不怕痛苦只怕没机会受苦”时不幸跌进坑里,到“个性退步”时,好不容易缓过神,又呛了口茶。才出狼窝又入虎口啊。
能邀到陈小霞为《走出红楼》作曲并开腔本属幸事,无奈陈辉阳的编曲有些饥不择食,低音区的空位随随便便用个鼓机填满了事,跌跌撞撞把整首歌逼成老年的士高。林夕三句半式的填词也屡屡逼闻者出戏。最困惑的是,陈辉阳为何要硬生生嫁接上一个血脉不通的C段?纯属狗尾续貂。
《我自跳我舞》的意境、旋律和编曲原本不错,二胡、古筝与弦乐组的交织出的线条颇似流云飞檐,如果能为某部中国古建筑纪录片作配乐,当属上佳之选。遗憾的是尾段卡奇社的颗粒声线地气太重,仿佛土地公挡道,仅仅是“扬起了尘土”,远不及“云深不知处”。
《流芳怨》似乎是很多人的心头好,林夕的词无情刺破《荼靡时代》中“等你风采不再改朝再换代正中我下怀”这最后一息憧憬,陈辉阳的曲也做出了闺情绮怨。遗憾的是主唱冯颖琪虽然唱得精准,但缺乏神采。不妨请《走出红楼》的陈小霞再多唱一首吧。
香港的唱片市场逐年微缩,但发烧唱片却不愁销路,这恐怕要得益与一帮财力充足的中年中产听众。《十二金钗众生花》也贴上了标签,宣称“逾百万港元制作试机天碟”,但其录音并不出色:声音缺乏方位感,乐器层次不清晰,除关淑怡、林二汶和冯颖琪外,其他歌手也算不得靓声。发烧友的耳朵不是那么好对付的吧。
最后要诟病的是华而不实的唱片包装:封面封底用上厚纸版,内页制成折页,成本想必应该不低,但偏偏欠奉塑料碟托,只是不负责任的在封二封三贴上两个方形纸袋,碟片就赤裸裸插在里面,才听了两次碟面就有划痕了。黐线!
同样是概念唱片,同样是花的意念,同样是讲女人心,同样是中西交叠,此刻我愈发觉得十六年前的《野花》开得更香了。
http://jetty.blogbus.com/logs/10107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