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苏慧伦《恋恋真言》
我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第一次接触这张专辑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深深喜欢上这张专辑,反复聆听、爱不释手;而一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这是最值得珍藏的华语唱片之一。
《恋恋真言》专辑,由滚石唱片发行于2001年的圣诞节。因为前一张专辑销量惨遭滑铁卢,彼时的苏慧伦,正历经出道以来最严重的低潮期。
1990年,顶着一头俏丽短发的苏慧伦以青春少女形象出道,在短短几年时间内推出了包括《追得过一切》、《甜蜜心事》、《六月的茉莉梦》等多张畅销专辑,奠定了歌坛新一代玉女掌门人的地位,其中与成龙合唱的《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更是红遍两岸三地,成为众多70后和80后的KTV拿手曲目。90年代中期,唱片公司曾试图让她转型为像辛晓琪那样的苦情怨妇形象但并不成功,而之后一首翻唱自Fool's Garden乐队同名曲的《Lemon Tree》却意外让她寻得“变身法门”,并再接再厉推出了《鸭子》和《傻瓜》两张专辑,组成 “变身三部曲”,成就了苏慧伦整个歌唱生涯的巅峰。巅峰之后,自然是低谷,特别是1999年发行的《懒人日记》专辑,滚石唱片广邀各路高手,如人山人海、伍佰、陈珊妮等共同打造,糅合了诸多新曲风,在营销上也是重金投入,发行当日甚至包下整个西门町将其命名为“懒人街”。而这一切换来的是仅仅六万张的专辑销量,尽管当时的华语乐坛已然在走下坡路,但这个销售数字还是显得格外刺眼。
而正是这样的大背景,为苏慧伦的经典专辑——《恋恋真言》的诞生创造了契机。对唱片公司而言,或许已不敢再如从前一样砸下最丰富的资源(如企划、包装、商业推广方面的资源);而对歌手本身而言,也有意要放下过往的种种包袱,撕掉身上的各色标签,回归音乐,简单歌唱。 因而,“洗尽铅华、返璞归真”成为《恋恋真言》专辑的主旨,但“简单”的力量往往是最为强大的。专辑内页中这样写道:“苏慧伦的音乐是什么呢?听起来是单纯的、想起来是复杂的、唱起来是淡淡的、停下来是深深的”,我认为,这正是对《恋恋真言》专辑最真实的写照。
文艺,俨然已经成为当下台湾流行音乐的绝对主流,即使大牌如田馥甄、杨丞琳等歌手,都不遗余力地构建文艺的音乐人设。而在近二十年前,台湾乐坛百花齐放,偶像风暴高潮迭起,内敛自省的文艺风尚被归类为独立音乐,站在商业大碟和偶像歌手的对立面。尽管苏慧伦当时依然是偶像身份,但《恋恋真言》专辑承载的却是小众文艺的基因,这一点,从专辑参与者上便可见一斑。专辑封面来源于苏慧伦在录音室工作时的一张侧拍照,左下角有一个抱着吉他未露脸的男子,他叫钟成虎,而拍摄这张照片时,工作室内其实还有另外一个人,他叫陈建骐。钟成虎和陈建骐,这两个如今众多台湾文艺女神背后的男人,在当时不过初出茅庐,承担专辑中部分吉他和键盘的演奏工作。此外,后来各自都在台湾乐坛独当一面的王牌制作人王治平、学院派古典美女李欣芸、电音奇才李雨寰、自然卷的奇哥也分别承担了部分歌曲的制作、弦乐编写、作曲和编曲等工作。
而《恋恋真言》专辑幕后制作真正的灵魂人物,是卢昌明和林暐哲。关于林暐哲,相信很多乐迷都耳熟能详,是的,就是那个在魔岩和杨乃文工作爱情两不误(然而早已分手)、不惜卖掉房产一手捧红苏打绿(结果对簿公堂)的林暐哲,他在专辑中贡献了一首词曲全创作、担任了多首歌曲的制作人并参与了部分歌曲的编曲;而关于卢昌明,恐怕只有少数资深文艺青年才有所耳闻,他在2008年不幸英年早逝,因此网络上关于他的资料也非常有限。卢昌明出身广告导演,于80年代在台湾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意识形态广告和广告歌曲,后来转型为先锋音乐人,推出了风格相当超前的《少数民族》、《热恋伤痕》等专辑,而《恋恋真言》正是他音乐制作生涯中一张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他在这张专辑中创作了四首词和三首曲,并担任了部分歌曲的制作人和MV导演。
《秋天的海》(Track9 词:姚谦/曲:周传雄/编曲:李雨寰)是我与《恋恋真言》专辑的初次相遇,2005年的某一天,还在念大学的我问那时的暗恋对象:“你最喜欢的流行歌曲是哪一首?”,得到的回答是“我觉得《秋天的海》还不错”,于是下载来听并当即表示嗤之以鼻(当时我的偶像是王菲和李玟,觉得自己的音乐品味既洋气又独特,人嘛,谁没有年轻过呢)。这首歌并不是专辑宣传期的主打歌,在曲目编排上也被放到倒数第二首这个容易被忽视的位置,但事实证明这是专辑中后劲最强的一首歌,成为无数电台DJ和乐迷的心头好。“大海不明白/弄潮的人啊/夏天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一句歌词写尽多少失恋男女的感伤心境,姚谦以自己在冬季威尼斯海边的旅行体验为发想,试图“从遗忘者的视角观看这个世界”,而小刚擅长的悲情旋律在李雨寰的巧手编排下,化成一片灰蓝色的海洋,迷蒙而哀伤,平静却汹涌;
《恋恋真言》专辑的主基调是民谣与抒情摇滚,编曲上以真乐器编排为主。开场曲《因为》(Track1 词/曲:卢昌明/编曲:Laurence Juber)由木吉他大师Laurence Juber跨刀编曲并负责吉他演奏,质朴的纯吉他伴奏与苏慧伦干净的嗓音相得益彰,传递出爱情中的温暖与安定。这首歌也是专辑的首波主打曲,MV中却未出现歌手的信息和影像,卢昌明希望借此方式让听众抛开所有的外在和干扰,重新将注意力都集中到音乐和演唱本身;
专辑中唯一一首苏慧伦的创作《我离开》(Track4 词:苏慧伦/曲:苏慧伦&刘思伟/编曲:吕圣斐)则采用了纯钢琴伴奏,编曲及钢琴演奏由后来以《海角七号》电影原声带闻名的吕圣斐担纲,在我看来,这首歌是整张专辑中旋律最优美的一首,在缓缓流淌的音符和娓娓道来的吟唱中,失恋的遗憾与悲伤最终都化为释然与希望,令人动容;
重唱曲《和雨跳舞》(Track10 词:向月娥/曲:陈冠茜/编曲:林暐哲&钟成虎&陈建骐)曾收录在苏慧伦1992年的专辑《寂寞喧哗 给我爱》中,而此次重唱选择了吉他伴奏,带有Bossa Nova的韵味,平添了几分轻松与惬意。这首歌并没有采用传统的录音配唱方式,而是收录了由苏慧伦、钟成虎(吉他)和陈建骐(键盘)在录音室共同完成的live rehearsal版本,虽然在收音上有瑕疵(比如vocal收音不稳定),却更加凸显了音乐的本真;
专辑同名曲《恋恋真言》(Track2 词/曲:卢昌明/编曲:王治平)和《最后一次感动》(Track6 词:卢昌明/曲:李欣芸/编曲:王治平&李欣芸)则分别采用了band sound和弦乐的编排,试图从不同的侧面捕捉都会女子在恋爱中微妙诡谲的情绪色彩;
《Final Home》(Track3 词/曲/编曲:林暐哲)和《Dying》(Track5 词/曲:卢昌明/编曲:王治平)是专辑中两首带有异国风情的歌曲。《Final Home》无论是英式摇滚的编曲还是歌词中的“Beatles” 、“香菇头”和“Manchester”都散发着浓浓的英伦况味,这首看似欢快的歌曲表达的却是对恋人和感情的不确定与安全感的缺失,表达方式值得玩味;
据说录制《Dying》的时候,卢昌明开玩笑让苏慧伦一定要好好唱,因为他以后会在自己的葬礼上播放这首歌。这无疑是专辑中艺术性最强的一首歌,“像一朵云躲藏在黑夜里/像一颗星消失在阳光里/像大海中吞没了一丝的雨/而我正消失在你怀里”,灰暗的歌词、疏离的vocal处理加上冷色调的弦乐编排,像极了一部晦涩的法国文艺电影;
相较于专辑中的抒情曲,两首“插电”的快歌《错觉》(Track7 词/曲:JRB/编曲:林暐哲&徐千秀&蔡坤奇&任柏璋)和《太快》(Track8 词/曲:大熊/编曲:林暐哲&徐千秀&蔡坤奇&任柏璋)的质量也毫不逊色。我特别喜欢《错觉》这首歌,除了流畅的旋律和节奏外,歌词也非常巧妙,“遥远的天空/闪着光的屋顶/红着灯的车尾在滑行”、“没有止境的这条高速公路/想要和天相连”,开篇营造出的恣意洒脱,与后面“所以我怀疑/我的感觉/所有看到的一切/只是错觉/所以我怀疑/人去楼空/所有灿烂的笑容/只是错觉”形成强烈的反差,一张一弛的对比更加彰显了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论唱功,苏慧伦或许称不上实力唱将,但她的音色澄明、纯净又不乏质感,和《恋恋真言》专辑的气质极为契合。在这张专辑中,她减少了之前直来直往的演唱方式,加强了假音和气音的运用,在抒情歌曲的演绎上更加细腻;而在快歌方面,她嗓音中甜甜的少女感和词曲本身的深刻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甜而不腻、引人回味。
滚石唱片当年对《恋恋真言》专辑的定位是“希望挖掘二十五岁以上到三十几岁的消费者来听歌”,因此放弃了综艺通告等面向低龄受众的宣传方式,转而选择了电台打歌和全台咖啡馆小型巡演。不得不说,这样的定位是精准的(至少在我身上是这样的):我在二十岁出头的年纪第一次接触这张专辑却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在三十出头的年纪深深喜欢上这张专辑,反复聆听、爱不释手;而一直到现在我仍然认为这是最值得珍藏的华语唱片之一。然而,唱片公司恐怕没有想到,三十几岁的人群大多为生活所累、疲于奔命,纵然专辑质量再上乘,又有多少人有闲情逸致来欣赏呢?这个受众群体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当然,流行音乐低龄化问题,貌似至今也并没有寻得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因此,这张专辑当年的销量自然也是惨淡收场,而它也成为苏慧伦在滚石推出的最后一张唱片。之后她无心恋战,转而进入戏剧圈发展,一直到五年后才加盟环球唱片,并相继发行了《苏慧伦同名专辑》和《左撇子 旋转门》两张专辑,可以听出,这两张专辑其实都沿袭了《恋恋真言》专辑的风格。或许,从《恋恋真言》开启的“后苏慧伦时代”,才是歌者自己最为享受、最想要表达的状态吧。
今年,出道三十年、年近五十的苏慧伦即将推出全新专辑。对于经历过华语音乐黄金年代的乐迷而言,当年那批歌手如今能够再出专辑,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幸运和宽慰。因为这代表着歌手们的坚持和勇敢,代表着他(她)们真的如当年所说的那样把音乐当作他(她)们生活的一部分,更代表着我们虽然都已青春不再,但依然需要音乐的感动和慰藉。
所以,请继续好好唱歌给我们听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