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苏格兰热病
Sun Nov 07, 2004
爱尔兰苏格兰热病
有时候我怀疑自己有爱尔兰苏格兰热病,就是盲目追求喜欢和这两者有关的东西,那劲头和时下小秧子屁孩儿追星差不离。
比如说,我最喜欢的影星是肖恩·康纳利,那个苏格兰大胡子,演过007的那个,他和泽塔琼斯演对手戏才让我觉得压得住,其他什么小白脸哪儿能弹压得住泽塔琼斯的艳光四射?还有苏格兰威士忌,天下第一,那个被ESPN中文台翻译成什么约翰走路的就是——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么生猛的直译,我嘴里的一口酒差点没喷出来。
喜欢苏格兰顺带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格子服饰,算是一种副作用吧。
其实苏格兰对我的影响还小些,至少我感觉苏格兰人比较粗蛮,看加斯克因那腆着的大肚子就有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对爱尔兰的东西我几乎是无条件的投降。比如喝啤酒,我毫不犹豫就选GUINESS,现在看的小说是《尤利西斯》,作者乔伊斯好像也是爱尔兰的吧。
当然,接触最多的是爱尔兰民歌,这都要怪那个剃光头的SINEAD OCONNOR。第一次听她的歌是1990年,她那张1988年的专辑《NOTHING COMPARES 2U》,她的歌声一入耳膜,我便惊为天人。这张专辑,我翻过磁带,买过原声带,自己刻了光碟,又去买了原声碟,至今还在我汽车的CD机里,顺便说一下,我那6CD连放的CD机中,有五张爱尔兰风格的歌碟,其中三张是SINEAD OCONNOR的。每天上班下班,听着那些旋律,什么烦恼都忘了。
个人感觉爱尔兰的民谣有一种魔力:它大量利用小提琴,而往往没有鼓点的节奏,因此显得简单、干净,却又很优美流畅,有一种朴素之下的妖娆。最重要的是,爱尔兰民谣的旋律是欢快的,但总也摆脱不了一种忧伤,配上SINEAD的嗓音,让人感觉柔弱又刚强,清纯着却又狂野热情。她唱《DIFFERENCE》,居然全用弦乐伴奏,但一点都不缺少力量,绝的是她唱这首歌中间高音部分劈了嗓子,但这个劈了嗓子的声音和整个歌曲的气氛完全吻合,让人心悸,相比之下,那首PRINCE为她写的《NOTHING COMPARES 2U》就显得稍微华丽了些。
还有一张碟是她的演唱会,号称落寞胶水坡的怪才NUDE推荐给我的,都是老歌,有些和88年那张碟重复,但显然都是好听的歌,配器更加简单淳朴。还有几张则是另一个朋友传给我的,纯粹的民歌,有和SINEAD唱的相同的歌,但又是一个风味,是一个低沉悠扬的男声,配器很少。
我想自己是越活越抽抽了,年纪越大,居然越喜欢她的声线,尤其喜欢她唱自己国家的民歌,她曾经力求突破,出过一张全爵士乐风格的碟,我就不是很喜欢。而88年这张碟,我觉得每一首都是精品,无论是《皇帝的新衣》还是《最后熟悉的一天》,都很好听。爱尔兰民歌很喜欢用重复的旋律,妙就妙在这些重复的旋律很好听,反复歌咏着,就象诗经中那些民谣一样,吟咏起来远远近近,若晴天白云之下三三两两的采茶女,自在浅吟低唱,清爽灵秀,内里却有一种刁蛮的野性,妩媚不可言说。
我不大喜欢王菲,就因为我有个偏见,觉得她是模仿SINEAD的那种飘忽清丽的声线,但她怎么唱都是一股子都市钢筋混凝土的味道,不象SINEAD的声音,正如她所唱的那样:“MY APPLE TREE, MY HAPPINESS……”
其实,我这种喜欢也不过是皮毛而已,真正爱尔兰历史饱受苦难,我好像没怎么在意过,到美国的移民中,爱尔兰移民是非常主要的一支,而且,直到今天,爱尔兰的北部依然在大不列颠王国手中,北爱的极端武装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迄今仍然在为分裂的国土回到爱尔兰奋斗,这还不仅仅是民族和国土分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搀杂了宗教上的冲突——新教和天主教。这里面的血海深仇和是非曲直就没法说清楚了。
作为一个浅薄的追星族,咱们还是不去讨论这些吧。
爱尔兰苏格兰热病
有时候我怀疑自己有爱尔兰苏格兰热病,就是盲目追求喜欢和这两者有关的东西,那劲头和时下小秧子屁孩儿追星差不离。
比如说,我最喜欢的影星是肖恩·康纳利,那个苏格兰大胡子,演过007的那个,他和泽塔琼斯演对手戏才让我觉得压得住,其他什么小白脸哪儿能弹压得住泽塔琼斯的艳光四射?还有苏格兰威士忌,天下第一,那个被ESPN中文台翻译成什么约翰走路的就是——当时第一次听到这么生猛的直译,我嘴里的一口酒差点没喷出来。
喜欢苏格兰顺带也爱屋及乌,喜欢上了格子服饰,算是一种副作用吧。
其实苏格兰对我的影响还小些,至少我感觉苏格兰人比较粗蛮,看加斯克因那腆着的大肚子就有恨铁不成钢的痛心疾首,对爱尔兰的东西我几乎是无条件的投降。比如喝啤酒,我毫不犹豫就选GUINESS,现在看的小说是《尤利西斯》,作者乔伊斯好像也是爱尔兰的吧。
当然,接触最多的是爱尔兰民歌,这都要怪那个剃光头的SINEAD OCONNOR。第一次听她的歌是1990年,她那张1988年的专辑《NOTHING COMPARES 2U》,她的歌声一入耳膜,我便惊为天人。这张专辑,我翻过磁带,买过原声带,自己刻了光碟,又去买了原声碟,至今还在我汽车的CD机里,顺便说一下,我那6CD连放的CD机中,有五张爱尔兰风格的歌碟,其中三张是SINEAD OCONNOR的。每天上班下班,听着那些旋律,什么烦恼都忘了。
个人感觉爱尔兰的民谣有一种魔力:它大量利用小提琴,而往往没有鼓点的节奏,因此显得简单、干净,却又很优美流畅,有一种朴素之下的妖娆。最重要的是,爱尔兰民谣的旋律是欢快的,但总也摆脱不了一种忧伤,配上SINEAD的嗓音,让人感觉柔弱又刚强,清纯着却又狂野热情。她唱《DIFFERENCE》,居然全用弦乐伴奏,但一点都不缺少力量,绝的是她唱这首歌中间高音部分劈了嗓子,但这个劈了嗓子的声音和整个歌曲的气氛完全吻合,让人心悸,相比之下,那首PRINCE为她写的《NOTHING COMPARES 2U》就显得稍微华丽了些。
还有一张碟是她的演唱会,号称落寞胶水坡的怪才NUDE推荐给我的,都是老歌,有些和88年那张碟重复,但显然都是好听的歌,配器更加简单淳朴。还有几张则是另一个朋友传给我的,纯粹的民歌,有和SINEAD唱的相同的歌,但又是一个风味,是一个低沉悠扬的男声,配器很少。
我想自己是越活越抽抽了,年纪越大,居然越喜欢她的声线,尤其喜欢她唱自己国家的民歌,她曾经力求突破,出过一张全爵士乐风格的碟,我就不是很喜欢。而88年这张碟,我觉得每一首都是精品,无论是《皇帝的新衣》还是《最后熟悉的一天》,都很好听。爱尔兰民歌很喜欢用重复的旋律,妙就妙在这些重复的旋律很好听,反复歌咏着,就象诗经中那些民谣一样,吟咏起来远远近近,若晴天白云之下三三两两的采茶女,自在浅吟低唱,清爽灵秀,内里却有一种刁蛮的野性,妩媚不可言说。
我不大喜欢王菲,就因为我有个偏见,觉得她是模仿SINEAD的那种飘忽清丽的声线,但她怎么唱都是一股子都市钢筋混凝土的味道,不象SINEAD的声音,正如她所唱的那样:“MY APPLE TREE, MY HAPPINESS……”
其实,我这种喜欢也不过是皮毛而已,真正爱尔兰历史饱受苦难,我好像没怎么在意过,到美国的移民中,爱尔兰移民是非常主要的一支,而且,直到今天,爱尔兰的北部依然在大不列颠王国手中,北爱的极端武装爱尔兰共和军和新芬党迄今仍然在为分裂的国土回到爱尔兰奋斗,这还不仅仅是民族和国土分裂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搀杂了宗教上的冲突——新教和天主教。这里面的血海深仇和是非曲直就没法说清楚了。
作为一个浅薄的追星族,咱们还是不去讨论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