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 Velvet《Psycho》——静谧暗流的汹涌闪耀。

在初期视觉部分曝光后,实在是觉得“SM要是再不给首好歌,真的连视觉策划团队都对不起了”。
对于一般的K-POP流行女团来说,这首歌显得非常“不刺激”,更不要说是一贯强调“刺激死你”的Red Velvet了。但很奇怪的是,往往Red Velvet在很多没有那么强调“侵略性”的作品上,反而能够把质感和所谓的“音乐性”把控的很好。
与《Bad Boy》一样,《Psycho》最主心骨的音乐脉络深深根植于90年代的世界风R&B大潮,即便是用尽了现代流行生产线上的配器和美丽时尚偶像女声的填充,也难以掩盖音乐上的厚重与琐碎感,这在当年的《Bad Boy》上已经深刻验证了。
开篇的编曲和吟唱很复古的中世纪马戏童话风,梦幻复古带着点戏谑,紧接着主歌第一句开口,就在让人质疑“会不会有点过于元气可爱风了?”的时候,编曲突然开始丰富起来,一轨闪亮的电子音效贯穿节拍之上,忽然间将循规蹈矩的河面变得时尚而波光粼粼。尤其是这段编曲在Rap部分的凸现,非常抢耳精致的编曲细节。
而副歌部分加了一轨变调处理后的铜管音效,营造一种暗黑森林童话和雾蒙蒙的英伦时尚感,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紧促压抑的“恐怖片式戏剧喘息感”,这点真的将歌曲提升到了一个“感性氛围”上,这是纯粹的创意。让整首歌完全跳脱了一般意义上的“跳跃可爱风韩国女团歌曲”,真正践行了鬼新娘的暗夜童话悬疑气质。(亚洲小嗓唱腔女声对氛围的营造恰恰是和之前泄出的demo最不一样的取胜特色。这种概念上的“软性打造”需要的恰恰就是不能表达得太满,所以把一块小蛋糕分给五个人,反而给的空间和意向感会“多”)
同时,与以往一样的、SM最引以为傲的“视觉”与“概念性”为整首歌曲软性加分不少,可能单独拿出来确实有些“小而精”,不像前两部曲,不管是惊世骇俗的《Zimzalabim》还是鲜明流行的《Umpah Umpah》,都是有那种传统主打气质的“主食感”和“压场感”的,而这首歌相对就很“饭后甜点”。可能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Psycho》直接成为最终章豪华大礼包的主打,用概念策划上的“大场面”气势为歌曲加分,让原本“小”的歌曲忽然散发出“压场终章”的气势,没有辜负这次三部曲终章那么抢眼的视觉设计和概念策划,内核与外包装结合的非常好。
最终,Red Velvet以精美华丽的中世纪黑童话结束了流行嘉年华的巡礼,最后一站这看似安静、波澜不惊的黑暗森林里的小溪,却意外的精美尖锐、暗流汹涌,闪耀着杀人粼粼波光,宛如黑夜中潜行的美丽毒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