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一台

昨晚看了多半出《花为媒》,隐隐约约传出的曲调害的我妈也跟着失眠——她也一直犹豫要不要爬起来看看。
那个时期的那几部片子可真是经典,还有《刘巧儿》,我小的时候最爱当众表演的一段就是“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柱儿我不认识我怎能嫁给他啊~~~~”当时的新凤霞可真是风华绝代,瓜子脸,黑郁郁的双眼,那含娇带嗔的样子不输给同时期的任何一个香港女星,比如夏梦和陈思思。而且表情丰富,身段好看,唱腔优美婉转,真是天生的红星。虽然已经过去了快半个世纪,我仍能想象《刘巧儿》可以造成的轰动效应,成就了政治宣传的背景,也成就了另外一部更传统的大戏《花为媒》。这部片子跟《刘巧儿》相比,制作得显然更加精细,有丰富和精美的布景道具,再加上俊美的双生双旦,都被保留在电影胶片上成为经典。
评剧是河北京津地区流行的剧种,完全是普通话演出,唱腔和台词都没有京剧复杂,很脍炙人口。情节也更加平民,比较流行的几出都是演的小门小户的故事,好像不比京剧里头常见的家仇国恨。我觉得其实最具特性的评剧代表作应该是后来的《杨三姐告状》,农村社会里的家丑演变的一场情杀,涉及的几户的利益纠葛和各路人马的性格特征都很具有代表性。我小时候在农村待过,对于剧里的语言和人情世故都觉得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赵丽蓉扮演的农村大妈,实在是惟妙惟肖。赵丽蓉在之前提到的三部经典的评剧电影里都有精彩的演出,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都是戏,在我看来哪一部都比她后来在春晚上的演出要精彩很多倍。
《花为媒》应该是其中最好看,唱腔和台词写得最好的,情节也真是高潮迭起。本来我想看看就睡了,可是看的时候尘封在记忆里的精彩故事段落不断跳将出来,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
故事讲的是媒婆阮妈本来要把张家姑娘五可说合给王家少爷俊卿,结果俊卿爱上了表姐月娥而拒绝了这门婚事,还把素未谋面的五可给奚落了一通。阮妈妈去月娥家探听,发现月娥的爹根本不同意两家结亲,就决定再次撮合张五可和俊卿。但是因为俊卿害了相思病,所以她硬拉了俊卿的表弟贾俊英前去张家代为相亲。在张五可家的花园里,五可(新凤霞)和阮妈妈(赵丽蓉)表演了那段著名的唱段“报花名”,而聪明的五小姐更借助对花的描叙,把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王公子给狠狠嘲笑了一通。可是她发现了藏在假山后头的俊俏书生,一见倾心,勿以为他是前来认错的王俊卿而许下终身。后来月娥的娘不肯罢休,在新婚之日抢先带着女儿去拜堂,于是就闹出了一场婚礼两个新娘的闹剧……
本来张五可这个人物是别人罗曼史里头的插足者,应该是爱情故事里的配角,可是被巧妙的塑造成了第一女主角。她活泼美丽,还有恰到好处的泼辣,在自家是矜持有度的小姐,可是在抢着拜堂时一把就掀了对方媒婆一个大趔趄,非常可爱有喜感。除了将旦角的美发挥得很淋漓的花园一段,我喜欢的是大闹新房里头两个准新娘的较劲。月娥因为占了先机,所以心里头沾沾自喜,而五可则强压怒火,却还在心里暗暗把对手打量,把对方的美貌从头到尾夸了一遍。这段唱词非常口语化,形象而又俏皮,就是女人看女人的那种细节角度,这当口还有这份闲情,更让人觉得年轻女子的可爱。从这里头可以看出她拿得起放得下,就算这次婚姻真的被放空,也不见得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能是个有担当的女性。
故事结局是皆大欢喜。月娥配俊卿,五可配俊英,对观众的迎合使得其他一切不必要的麻烦都省去了,阮妈妈拽住了混乱中要逃跑的俊英,在还没有父母的同意的情况下,这位表弟就高高兴兴和佳人拜了堂。台下的观众如我等,也舒心一笑,心理颇得以满足。
看毕很想再看看《刘巧儿》,巧儿这个姑娘也是“错爱”,爱上的是“他”又不是“他”,很有趣的误会造成的冲突,但是现实社会有很多严酷的地方不能是戏剧里头惯用的闹剧就能糊弄过去的,所以《刘巧儿》更偏向是一部电影,而《花为媒》就纯是一部大戏了。
好的东西果然隔了多久看仍是好。以前的戏剧电影是很好的尝试,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演出,可是到了商业社会就渐渐沦落了而不知何处觅芳踪了,想来也是让人唏嘘的……
*节选唱词一段,就是五可赞月娥那一段:
(张五可唱)张五可用目瞅,从上下仔细打量这位闺闺女流;只见她的头发怎么那么黑﹖梳妆怎么那么秀﹖两鬓蓬松光溜溜,何用桂花油﹖高挽凤纂不前又不后,有个名儿叫仙人髻。银丝线穿珠凤在鬓边戴,明晃晃走起路来颤悠悠,颤颤悠悠恰似金鸡乱点头。芙蓉面,眉如远山秀,杏核眼灵性儿透,她的鼻梁骨儿高,相衬着樱桃小口,牙似玉,唇如朱,不薄也不厚,耳戴着八宝点翠叫的什么赤金钩。上身穿的本是红绣衫,拓金边又把云子扣,周围是万字不到头,还有个狮子解带滚绣球。内套小衬衫,她的袖口有点瘦;她整了整妆,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劲,透了一透袖;露出来十指尖如笋,她这腕似白莲藕,人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巧娘生下这位俏丫头下身穿八幅裙掐百褶是云霞皱,俱都是锦绣罗缎绸。裙下边又把红鞋儿露,满帮是花,金丝线锁口,五色的丝绒绳又把底儿收。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年轻的人爱不够,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迈老者见了她,眉开色悦,赞成也得点头。世界上这样的女子真是少有,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那个时期的那几部片子可真是经典,还有《刘巧儿》,我小的时候最爱当众表演的一段就是“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柱儿我不认识我怎能嫁给他啊~~~~”当时的新凤霞可真是风华绝代,瓜子脸,黑郁郁的双眼,那含娇带嗔的样子不输给同时期的任何一个香港女星,比如夏梦和陈思思。而且表情丰富,身段好看,唱腔优美婉转,真是天生的红星。虽然已经过去了快半个世纪,我仍能想象《刘巧儿》可以造成的轰动效应,成就了政治宣传的背景,也成就了另外一部更传统的大戏《花为媒》。这部片子跟《刘巧儿》相比,制作得显然更加精细,有丰富和精美的布景道具,再加上俊美的双生双旦,都被保留在电影胶片上成为经典。
评剧是河北京津地区流行的剧种,完全是普通话演出,唱腔和台词都没有京剧复杂,很脍炙人口。情节也更加平民,比较流行的几出都是演的小门小户的故事,好像不比京剧里头常见的家仇国恨。我觉得其实最具特性的评剧代表作应该是后来的《杨三姐告状》,农村社会里的家丑演变的一场情杀,涉及的几户的利益纠葛和各路人马的性格特征都很具有代表性。我小时候在农村待过,对于剧里的语言和人情世故都觉得再熟悉不过了,尤其是赵丽蓉扮演的农村大妈,实在是惟妙惟肖。赵丽蓉在之前提到的三部经典的评剧电影里都有精彩的演出,一举手一投足一张嘴都是戏,在我看来哪一部都比她后来在春晚上的演出要精彩很多倍。
《花为媒》应该是其中最好看,唱腔和台词写得最好的,情节也真是高潮迭起。本来我想看看就睡了,可是看的时候尘封在记忆里的精彩故事段落不断跳将出来,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
故事讲的是媒婆阮妈本来要把张家姑娘五可说合给王家少爷俊卿,结果俊卿爱上了表姐月娥而拒绝了这门婚事,还把素未谋面的五可给奚落了一通。阮妈妈去月娥家探听,发现月娥的爹根本不同意两家结亲,就决定再次撮合张五可和俊卿。但是因为俊卿害了相思病,所以她硬拉了俊卿的表弟贾俊英前去张家代为相亲。在张五可家的花园里,五可(新凤霞)和阮妈妈(赵丽蓉)表演了那段著名的唱段“报花名”,而聪明的五小姐更借助对花的描叙,把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王公子给狠狠嘲笑了一通。可是她发现了藏在假山后头的俊俏书生,一见倾心,勿以为他是前来认错的王俊卿而许下终身。后来月娥的娘不肯罢休,在新婚之日抢先带着女儿去拜堂,于是就闹出了一场婚礼两个新娘的闹剧……
本来张五可这个人物是别人罗曼史里头的插足者,应该是爱情故事里的配角,可是被巧妙的塑造成了第一女主角。她活泼美丽,还有恰到好处的泼辣,在自家是矜持有度的小姐,可是在抢着拜堂时一把就掀了对方媒婆一个大趔趄,非常可爱有喜感。除了将旦角的美发挥得很淋漓的花园一段,我喜欢的是大闹新房里头两个准新娘的较劲。月娥因为占了先机,所以心里头沾沾自喜,而五可则强压怒火,却还在心里暗暗把对手打量,把对方的美貌从头到尾夸了一遍。这段唱词非常口语化,形象而又俏皮,就是女人看女人的那种细节角度,这当口还有这份闲情,更让人觉得年轻女子的可爱。从这里头可以看出她拿得起放得下,就算这次婚姻真的被放空,也不见得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能是个有担当的女性。
故事结局是皆大欢喜。月娥配俊卿,五可配俊英,对观众的迎合使得其他一切不必要的麻烦都省去了,阮妈妈拽住了混乱中要逃跑的俊英,在还没有父母的同意的情况下,这位表弟就高高兴兴和佳人拜了堂。台下的观众如我等,也舒心一笑,心理颇得以满足。
看毕很想再看看《刘巧儿》,巧儿这个姑娘也是“错爱”,爱上的是“他”又不是“他”,很有趣的误会造成的冲突,但是现实社会有很多严酷的地方不能是戏剧里头惯用的闹剧就能糊弄过去的,所以《刘巧儿》更偏向是一部电影,而《花为媒》就纯是一部大戏了。
好的东西果然隔了多久看仍是好。以前的戏剧电影是很好的尝试,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演出,可是到了商业社会就渐渐沦落了而不知何处觅芳踪了,想来也是让人唏嘘的……
*节选唱词一段,就是五可赞月娥那一段:
(张五可唱)张五可用目瞅,从上下仔细打量这位闺闺女流;只见她的头发怎么那么黑﹖梳妆怎么那么秀﹖两鬓蓬松光溜溜,何用桂花油﹖高挽凤纂不前又不后,有个名儿叫仙人髻。银丝线穿珠凤在鬓边戴,明晃晃走起路来颤悠悠,颤颤悠悠恰似金鸡乱点头。芙蓉面,眉如远山秀,杏核眼灵性儿透,她的鼻梁骨儿高,相衬着樱桃小口,牙似玉,唇如朱,不薄也不厚,耳戴着八宝点翠叫的什么赤金钩。上身穿的本是红绣衫,拓金边又把云子扣,周围是万字不到头,还有个狮子解带滚绣球。内套小衬衫,她的袖口有点瘦;她整了整妆,抬了一抬手,稍微一用劲,透了一透袖;露出来十指尖如笋,她这腕似白莲藕,人家生就一双灵巧的手,巧娘生下这位俏丫头下身穿八幅裙掐百褶是云霞皱,俱都是锦绣罗缎绸。裙下边又把红鞋儿露,满帮是花,金丝线锁口,五色的丝绒绳又把底儿收。巧手难描,画又画不就,生来的俏,行动风流,行风流,动风流,行动怎么那么风流。猜不透这位好姑娘是几世修﹖美天仙还要比她丑,嫦娥见她也害羞。年轻的人爱不够,就是你,七十七、八十八、九十九……年迈老者见了她,眉开色悦,赞成也得点头。世界上这样的女子真是少有,这才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