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awberry Swing
Frank Ocean-Strawberry Swing
我不得不说,这首歌最好的部分其实是最后Coldplay的取样——但我并没有觉得说原版要比Frank Ocean这版好的意思,Coldplay最大的问题就是贫血:Chris Martin永远性冷淡的声音、英伦式空洞的歌词,大部分时间除了好看并没有什么内容。就像原版的“Strawberry Swing”,短小语句与片刻意象展露出娇柔姿态,编排上也没有什么情绪起伏,是我会说的“花瓶音乐”。
实际上在改编中做加法是很危险的事,画蛇添足远比锦上添花来得容易。但Frank Ocean在这里不仅大胆地重写,扩写,还更大胆地把原版取样进来,最后的效果是——他赋予了最后一段的Coldplay全部意义。现象级“反客为主”。
Frank Ocean虽然没在编曲上动多少刀子,但他却在歌词与演唱上完全改变了歌曲的基调,同时,这两个版本又巧合地概括出黑白文化的差异:你是白人岁月静好,我就要做成硝烟弥漫,仿佛映照着黑人文化中根深的苦难。两首“Strawberry Swing”其实都是一种nostalgia,但Coldplay的实在太轻太轻了,轻到压得你喘不过气来,听他唱你会觉得,只要他想,他还可以回去荡着那草莓秋千。但Frank Ocean把它设为世界末日,是战火纷飞,生灵涂炭,原子弹随时可能落在家前草坪,穷途末路是对流逝时光不复返的隐喻——有趣,同样唱着孩童时荡秋千,唱着那些时光是多么珍贵,Coldplay的故事是现实的,但它却如此空泛,Frank Ocean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却如此有分量,这是创作思路与演绎能力的差距:在句与句有较大间隙而易稀释情感的情形下,法海在每一句注入万分的真挚,用余温填满了空缺;原曲的愁思难觅根基,他就用这样的末日浪漫主义化为底蕴,让那些电吉他riff和弦乐都溅出了壮烈的火花。“你我皆为凡人,不是吗?”他恸喊道。如此渺小,如此悲怆。
bridge的吉他扫弦声中,他的爱人乘着飞船离去,背后道别的是垂死的世界,是燃烧的天空,是数以百万的人。是他自己。此时或许泪水覆满了他的眼眶,但或许没有,或许他只是呆呆看着天空,看见焦灼的云层中Chris Martin空空的声音飘过:“天空可能是湛蓝的,可能是灰黑的,但我毫不在意,没有你,这有什么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