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起陈达
《山城走唱》这张唱片收录了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上的民谣17首,其中特别收录了恒春民谣代表人物陈达不同时期演唱的三个版本的<思想起>。< 思想起>──又称「思想枝」,是最广为人知的台湾恒春民谣,相传为清广东人巫元束只身渡台,入赘恒春龙銮社垦荒,因思乡而唱出的曲调。后来曲调广泛传播,歌词表现内容也涉及生活的各方面,主要用于叙景、歌颂及祝贺。陈达照片和<思想起>试听 http://ourfolk.net/2007/09/16/57/
思想起陈达
如果没有台湾民谣运动,没有被民间音乐调查者发现,陈达的人生简历可以这样写:他的祖先来自福建泉州,他的外祖母是恒春平埔族原住民。公元1906年4月16日出生于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家中排行老八;12岁离家寄住卑南的二姐家;17岁跟随兄长学习月琴,开始流浪卖艺生涯;29岁染病半身不遂,左眼失明;40多岁时返回家乡恒春,和邻村的一个寡妇住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家庭,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但并没有生养自己的孩子,这个寡妇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她又跟别的男人跑了;65岁时,上天怜悯这个苦命人,他的身体神奇的康复,偶尔外出唱歌,赚些饭钱;67岁时,与先前那个寡妇的儿子打了一场官司,因为他的这个养子回来恐吓他,索要他的房屋的产权,官司打赢了,但从此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贴身携带着自己的房权证明,他的迫害幻想症越来越严重,生活在恐惧不安的精神世界里;73岁,流浪在台北街头,被关进精神病院;75岁,公元1981年4月11日,他从枫港准备搭车回恒春,在去车站的路上横穿马路,被一辆大客车撞死。
1967年夏天,民间音乐调查者许常惠在恒春采风,发现了这位贫苦的歌者,在他的田野调查笔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下午四点,我们一进门即感到四面乌黑而闷热,像在热锅中似的难受。我慢慢的识别,有一个床位在地上,还有些破旧的炊事用具,最后我认出一把月琴挂在墙壁上,这便是’红目达仔’的全部财产。在黑暗中,贫困和孤独陪伴着他…然而当他拿起月琴,随着发出那悲啼似的歌声…我感到这个被现代都市人们忘却了的世界,是多么真实、纯朴而感伤。”,并惊呼找到了“民族音乐的灵魂”。
从此,陈达的名字进入了都市的音乐界,当时他61岁。1971年,他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陈达和他的歌》;1976年,台北著名的稻草人咖啡馆邀请他常驻演出;1977年,淡江大学邀请他参加“中国民俗歌谣演唱会”,这一年他还受邀参加了“第一届民间乐人音乐会”;1978年,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邀请他为舞剧“薪传”录制间奏;1979年,录制《中华民俗音乐专辑》第一辑“陈达与恒春调说唱”;1980年,参加了高雄“庆祝光复节纪念演唱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受邀在演唱会亮相。
常驻台北稻草人咖啡馆期间,有人采访他,他用手指比划着说,有人发达,有人落魄,有的人是大拇指,有的人是小指头。他把两个小指头叠在一起,“我是小指头下面这个小指头”,“我是生活无法渡,才弹琴唱歌”。他并不适应演唱会这种场合,常常需要举办方减弱舞台灯光他才会停止演唱。他甚至可能不理解“民族音乐的灵魂”的意义。实际上,在他经常受邀演出的那几年,他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在他意外遇难之后,台湾社会各界纷纷表达歉疚,没有保护好“国宝”。
属于他的命运轨迹,并没有因为音乐史上的价值而改变,颠簸流离,穷困不安,直到死于非命。他和这个把他奉为国宝的外界城市的联系,最现实的是他至死贴身携带的房屋产权书,这能证明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身之地。他始终是一个唱着“思想起”的渡台客。他的歌就是他的命运。
思想起
思想起 祖先艰辛过台湾 不知台湾生做啥款?
思想起 海水绝深反成黑 在海山浮心漂心艰苦
思想起 黑水要过几层啊 心该定 碰到台风搅大浪
有的抬头看天顶 有的啊 心想那神明
思想起 神明保佑祖先来 海底千万不要作风台
台湾后来好所在 经过三百年后人人知
思想起 自到台湾来住起
石头吓大粒 树啊吓大枝 一脚开垦来站起
。。。
思想起陈达
如果没有台湾民谣运动,没有被民间音乐调查者发现,陈达的人生简历可以这样写:他的祖先来自福建泉州,他的外祖母是恒春平埔族原住民。公元1906年4月16日出生于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家中排行老八;12岁离家寄住卑南的二姐家;17岁跟随兄长学习月琴,开始流浪卖艺生涯;29岁染病半身不遂,左眼失明;40多岁时返回家乡恒春,和邻村的一个寡妇住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家庭,他们一起生活了十一年,但并没有生养自己的孩子,这个寡妇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她又跟别的男人跑了;65岁时,上天怜悯这个苦命人,他的身体神奇的康复,偶尔外出唱歌,赚些饭钱;67岁时,与先前那个寡妇的儿子打了一场官司,因为他的这个养子回来恐吓他,索要他的房屋的产权,官司打赢了,但从此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贴身携带着自己的房权证明,他的迫害幻想症越来越严重,生活在恐惧不安的精神世界里;73岁,流浪在台北街头,被关进精神病院;75岁,公元1981年4月11日,他从枫港准备搭车回恒春,在去车站的路上横穿马路,被一辆大客车撞死。
1967年夏天,民间音乐调查者许常惠在恒春采风,发现了这位贫苦的歌者,在他的田野调查笔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情景,“下午四点,我们一进门即感到四面乌黑而闷热,像在热锅中似的难受。我慢慢的识别,有一个床位在地上,还有些破旧的炊事用具,最后我认出一把月琴挂在墙壁上,这便是’红目达仔’的全部财产。在黑暗中,贫困和孤独陪伴着他…然而当他拿起月琴,随着发出那悲啼似的歌声…我感到这个被现代都市人们忘却了的世界,是多么真实、纯朴而感伤。”,并惊呼找到了“民族音乐的灵魂”。
从此,陈达的名字进入了都市的音乐界,当时他61岁。1971年,他录制了自己的第一张唱片《陈达和他的歌》;1976年,台北著名的稻草人咖啡馆邀请他常驻演出;1977年,淡江大学邀请他参加“中国民俗歌谣演唱会”,这一年他还受邀参加了“第一届民间乐人音乐会”;1978年,云门舞集的创办人林怀民邀请他为舞剧“薪传”录制间奏;1979年,录制《中华民俗音乐专辑》第一辑“陈达与恒春调说唱”;1980年,参加了高雄“庆祝光复节纪念演唱会”,这是他最后一次受邀在演唱会亮相。
常驻台北稻草人咖啡馆期间,有人采访他,他用手指比划着说,有人发达,有人落魄,有的人是大拇指,有的人是小指头。他把两个小指头叠在一起,“我是小指头下面这个小指头”,“我是生活无法渡,才弹琴唱歌”。他并不适应演唱会这种场合,常常需要举办方减弱舞台灯光他才会停止演唱。他甚至可能不理解“民族音乐的灵魂”的意义。实际上,在他经常受邀演出的那几年,他的经济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在他意外遇难之后,台湾社会各界纷纷表达歉疚,没有保护好“国宝”。
属于他的命运轨迹,并没有因为音乐史上的价值而改变,颠簸流离,穷困不安,直到死于非命。他和这个把他奉为国宝的外界城市的联系,最现实的是他至死贴身携带的房屋产权书,这能证明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落身之地。他始终是一个唱着“思想起”的渡台客。他的歌就是他的命运。
思想起
思想起 祖先艰辛过台湾 不知台湾生做啥款?
思想起 海水绝深反成黑 在海山浮心漂心艰苦
思想起 黑水要过几层啊 心该定 碰到台风搅大浪
有的抬头看天顶 有的啊 心想那神明
思想起 神明保佑祖先来 海底千万不要作风台
台湾后来好所在 经过三百年后人人知
思想起 自到台湾来住起
石头吓大粒 树啊吓大枝 一脚开垦来站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