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昊《天鹅》:文艺青年的变速曲线

秦昊作为好妹妹成员被大众熟知和喜爱,而更令文青喜爱的是秦昊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他的绘画和摄影。
秦昊在成为歌手之前,也涉足过插画和摄影领域,绘画的才能在去年好妹妹发行的第七张专辑《追梦人》中就有所呈现,他为10位合作的女歌手亲自绘制了油画,以艺术的方式重现她们的经典专辑封面。而摄影的才能也在今年得以展示,10月,秦昊发布个人首部纪实摄影文集《常客》,记录了他和奶奶姚女士重返故乡重庆的一段寻光之旅。
更进一步,秦昊在这个冬天用一张全新的EP《天鹅》转换身份,5首歌曲搭配5支MV,组成一部故事,影射出秦昊作为音乐人和摄影师的平行人生。

从“好妹妹的秦昊”到“秦昊的秦昊”,经历了一种从青年视角到成年视角的成长。如今我们谈及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总会展示出经历成长的人特有的思维,那就是理解以及释然。不再因为年少冲动而执拗,也不再因为稚嫩而害怕。
这些改变后的态度和思维成为了《天鹅》这张EP的基调,没有伤情全无悲情,比起情感,这张EP更多在谈经历和生活,以及那些敢于直视生活的自我审视。EP中的音乐与以前的秦昊相比,更多的是作为音乐人的秦昊转换成一个摄影师的身份对自身心境的记录。这种转变是需要时间锤炼的,它就像一条变速的曲线,得失之间,得到的更多。
曲线生成计划 Step 1
以态度触摸疼痛
《脱焦》是EP曲序里的第一首歌,可以看作是整个故事的序幕,摄影师秦昊带领听众一同找寻迷失的自我。歌词用了大量摄影术语去表达,借由摄影师日常的困惑投射到都市人群共有的焦虑感。编曲上用磅礴的电气和迷离的电音碎拍,包裹着秦昊低沉的嗓音,交织出多重听觉空间,增加了整首歌的空间感。

MV中的秦昊是拍照对不上焦的摄影师,他对画面的真实感存疑,影像上的脱焦折射出内心的脱焦,面对职业创作中的焦虑,人生的迷失和彷徨,是放弃还是继续?我们大多数人都被这个世界的速度拖着前行,生活中的每一步似乎都在让你做出选择,都在考验你、逼迫你,让你自己决定结局。
MV的最后一幕定格在天空飞行的飞机,摄影师秦昊度过职业生涯的焦虑期,成为了一个忙碌的空中飞人,这为第二首歌《飞人》的故事埋下伏笔。

《飞人》探讨了都市人忙碌生活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996的工作模式是当代青年职场生活的常态,从周一到周六,拖着行李箱,一个城市接一个城市飞,在秦昊看来是一场周而复始的闹剧。
“我要飞到哪里/打开行李/是我用力伪装的孤单散落一地”,越忙碌就越孤单。城市人的孤单像一张又结实又黑暗的网,把每个人都覆盖,它是一切问题的症结。所谓孤单、冷漠、对生活袖手旁观似乎是都市人的代名词,除了为生活奔忙之外,日子过得毫无创意。
以真实的生活态度去触摸时代带给我们的疼痛,当一个音乐人的所思所想从一些个人情怀,变化到思考时代和社会,作为艺人的社会责任感就会被最大化的具象。摄影师秦昊的日常,或多或少也是我们每个职场人的生活倒影。
曲线生成计划 Step 2
剥离设定才洒脱
《悲剧总以喜剧的方式呈现》是这张EP最戏剧化的一首歌曲,秦昊与范晓萱、陈建骐、神思远的合作,从词曲、编曲到MV影像的呈现,都与之前的秦昊来了一次最彻底的剥离。
隐喻的歌词,迷幻摇滚的编曲,男女声混合的和声效果都很耐人寻味。秦昊和范晓萱在演唱部分放入各自的理解,范晓萱特意选择了低音区的key,形成与秦昊彼此胶着又具有反差的对唱,但音乐的层次却极为分明,非常好听。

“所见非所得/所得非所愿”,反复吟唱的这句话是整首歌表达的核心,这在支MV中用“山洞”将其影像化。“山洞”一幕借由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去表达现象与本质、真实与假象的区别,洞穴里面的世界是假象,阳光下的世界才是真实,走进山洞的是秦昊,走出去的是晓萱,在我看来这就是摄影师秦昊面对人生抉择的一次哲思,他开始思考要学会放下眼前的成功,去找寻真正的自我和初心。
摄影师秦昊为了找回自我,决定回到故乡重庆,音乐人秦昊也通过这首歌,摆脱了以往的设定,变得更自由,也更洒脱。
曲线生成计划 Step 3
距离与得失之间
EP中最早发布的单曲《常客》与秦昊的纪实摄影文集同名,但这首歌却是这条曲线最后的落脚点。
《常客》是一本书,也是一首歌,更是一封写给自己的信。秦昊说:“很多问题可能要回到家乡或者回到自己心里才能解决。”于是,少小离家的秦昊回到故乡重庆,与为建设家乡奉献青春的奶奶一同拿起相机,拍下各自与这座城的记忆,然后获得内心想要的答案。

对于这首同名曲,秦昊又回到了最简单的方式去表达,清淡温柔、不疾不徐地道出我们与故乡之间的关系。我们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进,与故乡的羁绊越来越浅了,但我们的根还在那里。
我们离开故乡,用脚步去丈量这个世界,得到一些又失去一些,最终成为了故乡的常客,进而延伸到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遇见的每个人,我们也是彼此的常客。我们无法永远属于一个地方,无法永远和一个人相伴同行,但我们之间拥有过的时间和走过的路,却成为生命中无法割舍的一部分。
最后的《天鹅》串联起了整个故事,秦昊与大提琴演奏家欧阳娜娜首次进行跨界合作,也是秦昊首次跨界古典音乐领域。这首歌采用人声+大提琴的方式录制,欧阳娜娜演奏法国作曲家圣桑创作的大提琴曲《天鹅》,同时,秦昊用人声演唱旋律,编曲在古典乐的基础上融入电子,庄重又不失现代感。

《天鹅》的MV也很特别,采用了动画的形式,用忧郁的蓝色线条勾勒出前四支MV中的重要元素,充满了想象空间。“天鹅”有多重意象,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无数面貌,不否定人性的多面性,去发现更多不同的自己。
据悉,秦昊的EP也将创作成一部微电影在不久的将来上线,让我们可以更直观地去了解音乐人秦昊和摄影师秦昊的多面人生。
凛冽的冬天,适合听秦昊这张《天鹅》,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张暖意盎然的专辑,相反在仔细聆听之后,会感受到一种清醒着的寂寞,会让你暂时忘却身体那微不足道的寒意,换来瞬间的失神。当每一个生活在城市中的人越来越关心自己内心的时候,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活得精彩而又有质量的时候,这样的音乐就成为了一种暗示。
让一个音乐人摆脱已有设定的桎梏破笼而出,需要的不只是一张专辑,但是一定需要一张专辑作为契机。比如《天鹅》之于秦昊,或许也之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