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地球》:生于1988的郭一凡,想用音乐跟这个世界谈谈
撰文 / 王击凡
“别怕,别怕,方向错了,谁又没错过?地球照样转动!”
这是来自郭一凡新歌《88》中的歌词。《88》是郭一凡新专辑《重返地球》的首波主打,特别选在今年的8月8日发行,以此纪念生于1988年的郭一凡自己,以及同代人已届而立之年的青春。好一句“谁又没错过?地球照样转动”,既回应了《重返地球》的专辑概念,同时又道出了郭一凡内心深处的“不怕”。
三十岁,是时候学会勇敢无惧,把二十多岁时的左怕右怕抛诸脑后,尽情实现自己最想要实现的事,郭一凡也不例外。年轻时,郭一凡亦有过害怕“方向错了”的惶恐时刻:当过一段时间的歌手,名气和关注却随时间逐渐冷却,后来机缘巧合下,转型为幕后制作人……兜兜转转间,郭一凡对自己的选择,也曾不太确定是否“选对了”。
《重返地球》的专辑封面并非常见的大头照,而是一幅意象深远的插画:独自一人的男子坐在一顶褐色帽子上(帽子正是郭一凡的日常标配造型),他的周遭是一片汪洋大海,心爱的吉他、键盘、贝斯、音箱全都泡在水里,就当你以为一切已经完蛋了的时候,远处却正有一只和平鸽口衔橄榄枝缓缓飞来……
“直至我看见,那蔚蓝的星球在眼前。那些熟悉的一切,还有曾爱的世界,等着我回归!触碰到地面,泪流满面!”这张专辑的同名单曲《重返地球》,或许也正记录着郭一凡起起落落的心路历程。离开过,然后又再回来,回归幕前重新拿起吉他与麦克风,让郭一凡再度鼓起勇气的,是对音乐始终如一的爱。
对生于1988年的郭一凡来说,这三十多年来,他一而再再而三地、最想要重返的“地球”,就是唱歌这件事。从四五岁就站上舞台唱歌开始,到终于发行自己人生中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个人专辑《重返地球》,这中间经历过太多的波折与磨难,但无论如何,他还是很想要唱歌给你听,以郭一凡的方式。
1. 幕前?幕后?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2012年那一档名为《声动亚洲》的选秀节目?谭咏麟、李克勤、齐秦、张宇、黄舒骏、高晓松、孙楠等评委,把当时年仅24岁的郭一凡选进了中国代表队的六强,与来自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选手同场竞技。而郭一凡在《声动亚洲》同一队的队友,还包括后来声名大噪的霍尊、常石磊。
郭一凡所走的音乐路,跟在幕前熠熠生辉的霍尊、在幕后闪闪发亮的常石磊相比,好像又有那么一点不一样。他并没有单独选择某一条路走下去,而是站在幕前、幕后两条道路的中间,举棋不定。在旁人眼中,郭一凡作为歌手的幕前之路,或许走得不算太顺利。即使曾经签约在知名音乐人旗下、也发过几首单曲,最终亦没有引起太大的水花。
回忆起郭一凡过去几年的沉寂期,郭一凡最大的伯乐、金曲制作人荒井十一是这样说的:“当时,他准备要做一张专辑,后来那张专辑却不了了之了。他所向往的那个音乐道路,原来跟他所想象的不太一样。所以,他当时整个人就是处在一个非常无奈的状态。”而这种“无奈”,郭一凡也忠实地反映在《重返地球》的创作当中。
从商业的角度而言,假如幕前这条路走不通的话,郭一凡也是时候该转战幕后试试看了?机缘巧合,荒井十一看到了郭一凡在幕后制作中的能力,其他的音乐圈朋友也开始把一些幕后的活儿交到他手上。“别人也会因为我做了编曲,就问我能不能做制作”,在成为一名幕后创作者的道路上,郭一凡慢慢找到了一种“被别人需要”的感觉。
与生俱来的音乐才华,让郭一凡在幕后工作方面做得如鱼得水,无论是给别人编曲、作曲、配器、甚至是担纲制作,都是郭一凡的强项。但“能做”跟“想做”到底是两回事,在郭一凡心中,他最想要做的,还是写自己的歌,给自己唱,做自己的音乐。但到底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呢?当时的他,也并不知道。
2. 八零后,别怕
郭一凡的尴尬处境,跟他的80后同代人,或有几分相似。
即使成长在一个空前开放的年代,80后还是有很多无法逾越的掣肘。比起事事按部就班的70后、凡事随心所欲的90后(以及完全放飞自我的00后),80后的这一代人,仿佛总是身处某个夹缝动弹不得一样,明明心里也有自己想做的事,却出于种种原因无法达成。
郭一凡揶揄自己是“隐藏在Credit(制作人员名单)里的歌坛失踪人口”。他清楚自己永远无法割舍唱歌这件事,但又陷在一个进退维谷的迷惘状态,甚至一度想过要放弃当艺人,“仿佛是有人在告诉你,你一直在学的那个东西,你身上最强的那个点,不行了。”《重返地球》里,好几首表达那种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感”的作品,都写于那个时候。
《人与人》里,“拼命看上去过得体面,试图证明自己比较特别”的我们;《胡说》里,“都忙着表达,生怕错过,用所有掩饰空洞”的我们;《追风》里,“每次说的壮语豪言,都消失在天边,说到做到难如登天”的我们……在华语音乐的范畴里,我们甚少有机会看到如此生动地描绘真实生活的作品,郭一凡几乎是赤裸裸地把自己“扛”出来了。
郭一凡也坦诚,写这张专辑的时候,他整个人都处于一个不太好的生命状态里头,无论是工作、经济、生活,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但偏偏正是这种“不确定”,让《重返地球》里的这些歌变得如此迷人。
正如郭一凡在《88》里所唱的:“转眼而立之年就已在我身后,我还没成为想成为的哪一个。别怕,别怕,扑面而来的,都只是生活!”生于1988年的郭一凡,决定用一首《88》,向自己的而立之年说“88”。
离开三十岁、转身踏入自己的31岁,对荒井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酷的举动:“因为郭一凡曾经历过那样的无奈,他很需要有一个人来鼓励自己,结果这个来鼓励自己、跟自己说‘别怕’的人,竟然就是他自己!”
每一位不再年轻的80后,都一定能从《88》以及《重返地球》里的其他作品当中,找到某种共鸣与安慰。这得归功于郭一凡强大的共情能力,他把自己与生活的交手,变成可以拿出来与公众分享的音乐作品,并与同龄人的生活发生交集。
郭一凡也身体力行地,用自己的歌证明了一件事:无论你此刻是什么年纪,都别怕,别怕。
3. 脚踏实地的漫画人物
在为郭一凡监制了一整张《重返地球》的荒井眼中,日常生活中的郭一凡既谦虚又踏实,活得就像他自己写的《漫画人物》一样热血:“像个漫画人物般简单,生活用自己线条勾勒,做个正派,努力善良,满身伤,笑依然爽朗……”
娱乐圈里大概很少有像郭一凡这样的稀有物种了,连郭一凡也自嘲说,目前的生活方式就跟一个“小老头”没什么两样。“像个漫画人物般活着,倒下几次就爬起几次”,经历过颓废、迷茫的阶段,现在的郭一凡,终于找到了让自己快乐起来的方法,那就是继续唱下去,继续写下去,继续为自己热爱的事奋斗下去。
“其实人并不需要有那么多的杂念,我就努力地工作,开心地做音乐,这样就已经足够了。我现在才发现,不管是什么,都阻挡不了我继续爱音乐这件事。”
对自己的创作,郭一凡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自己得觉得好听”。为了实现这一点,他无时无刻都在琢磨专辑里的每一个细节。无论是吉他的音色选择、还是编曲的层次感,郭一凡都希望能做到,用音乐的细节来打动听者。“我希望这些歌听上去既是好听的,同时又能有一定的劲儿跟个性。作品必须是经过创作者本人的认真思考,才敢拿出来的。”
郭一凡形容,《重返地球》是他从出生到现在“花在一个事情上面精力最多的”一次,他付出了全力,因此也不再计较得失成败。而曾经制作过无数知名专辑的荒井说,《重返地球》发行一个多月至今,他仍然维持在每天全专循环听两到三遍的高频率,这足以证明专辑的耐听性。荒井还表示,《重返地球》绝对在华语专辑“该有的那个标准线以上”。
《重返地球》这个专辑名字,初听起来以为是科幻类的题材,其实背后也藏着郭一凡鼓励自己“脚踏实地”的小小心意。这张专辑之于郭一凡的意义,或者也是让他真正懂得了“脚踏实地”这四个字的真正意思吧:“就是真实地去做一些事情,不要活在想象里面,脚踏实地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这就是我写这些歌的初衷。”
郭一凡当年参加选秀时,最广为传颂的一首作品,就是以原调挑战张雨生原版的《我期待》。时隔多年再重听这一首《我期待》,我发现张雨生在上世纪90年代所期待的,也是此时此刻郭一凡正在期待的事,那就是,回归到创作的基本步,也找回热爱音乐的初衷:“我期待,有一天我会回来,回到我最初的爱……昂首阔步,不留一丝遗憾!”
郭一凡的《重返地球》专辑让我学会的是,要更多的花力气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不只是只停留在“说”的空想阶段,不然你的期待永远不会成真。当你偶尔害怕畏惧的时候,就记住《88》里的那一句“别怕,别怕”,然后昂首阔步地,脚踏实地,重返属于你自己的地球吧,那里一定会有人在等待着你。
别怕,别怕。
12月17日(上海)、12月18日(北京),郭一凡将在京沪两地的爵士盛殿Blue Note开唱,以两场“重返地球”专场Live演唱会,为自己的《重返地球》发片之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连郭一凡也说,下一次开Live、下一张唱片,都是可遇不可求的事,他也很难保证什么时候才会再有。所以如果可以的话,这一场,希望能看到你们都来听,一起陪他“重返地球”吧。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微博:@王击凡
公众号:豁达音乐时代
邮箱:xiaowangzi1984@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