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甘爸,你在天堂还好吗?(06/03/06)

Jane Birkin:“Tant pis pour les vieux, ce sont de jeunes artistes en vogue qui ont repris l'affaire, et c'est très bien comme ça! Cet album-hommage, c'est parfait, car l'obsession de Serge était d'être connu des plus jeunes”。
她说得对。整张致敬专辑《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里面出现的名字都是当红的年轻乐队。老人家是不会对Serge Gainsbourg感兴趣的。此处的“老”跟年纪关联不大。你也许20出头,可你的心未必。谁又敢说Marianne Faithful和Françoise Hardy老?
尽管离世多年,貌似过时,但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面,至今仍回味得到后人无法抵达的前卫。连Geoff Barrow和Adrian Utley都说,Portishead受《l'Histoire de Melody Nelson》影响巨大。是的。几年前听到这张70年代的老唱片时,我惊异地发现其中弥漫着类似Trip-hop的颓美情绪和性感节奏。即便我听不懂任何一句,也觉得法语由这个低调的男声讲出来,特别诱人。他涉猎的音乐类型之广也真是叹为听止!
其实对于法国以外的人来说,与我们一样,最初接触到的Monsieur Gainsbourg都是“Je T'aime...Moi Non Plus”。数十年前,这样一首肆意的作品,令这些Anglo-saxonnes,如获至宝般,从此便逐一收藏甘先生的唱片,潜移默化地“中毒”。当他们也开始做音乐,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因甘先生而改变非小。
熟悉的曲子,填上了英文歌词,反而有些怪。习惯问题。翻译甘先生的歌词应该颇耗脑汁吧?其实全部的cover versions并非我想象的那么令人激动。参差不齐。也可能是个人偏见。我急性子嘛!应多听听再下定论。
跳着听的。第一首自然是我最最最爱的Portishead。掰着手指小算一下,这三个大懒鬼已经9年没出唱片了(Beth单飞那张虽然也很极品,且有Adrian坐镇客串,但不算乐队的功课啦!),我等得花儿开了又谢了,哭~所以这支“Requiem For Anna”可是珍贵的录音喔!我们在里面听到的是Beth前所未有的低沉嗓音!乍听着实吓到我了!Repeat了N+1遍才敢确信,这是如假包换的Beth。莫非她试图效仿Marianne Faithful把自己变成“女烟嗓No 2”?抑或“嗓音”也是向甘先生致敬的一部分?用心良苦啊!
“Requiem Pour Un Con”的另一cover是Faultline、Brian Molko及Françoise Hardy。之前还听过包括Vanessa Paradis在内的好几个翻唱,比较中意的是电子版《I Love Serge》里的那个。值得一提的是,英文的译词十分贴切传神。(扯一句:我的Thème啥时候才能达到这火候啊?叹气~)
Tricky这家伙可真是久违了。此人归隐了是怎么着?咋一直没动静呢?最近一次看到他那张难看却亲切的脸似乎是在电影《Clean》里面。“Good-bye Emmanuelle”让我重温了他极具个人色彩的Trip-hop:暗淡的节奏背景、忽远忽近的女声、略显阴恶的独白。暂可忽视歌词为何,总之是我喜欢的Tricky。
Gainsbourg有相当可观的作品是Raggae。即便我对这种音乐始终不感冒。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却没想到是Marianne Faithful。她是JB的朋友,也因此与甘先生有几面之缘。看她回忆起当年的点滴,八卦的我立马满心问号:咦,他俩居然没搭上?好可惜。不然又是一段“belle histoire d'amour”。那么美丽的Marianne!又或者那时她已为Mick Jagger所霸占?……
REM也很久没交功课了吧?精选辑不算啦!Michael Stipe这位领头的大闲人该打PP的说!“L'hôtel Particulier”是《l'Histoire de Melody Nelson》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曲。并非我偏心,Michael的翻唱真的不输Gainsbourg。且把原作的浓烈黑白片配乐的风格延续得不错。
Jarvis Cocker,又一个几乎销声匿迹的名字。尽管他还年轻。但号称听Brit-pop的新生代,不知道Pulp为何方妖孽的大有人在。可悲!是和Kid Loco的合作。后者曾为Pulp做过一些remix。“Je Suis Ven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是首悲伤的歌。我爱在散步时卡拉圈K它。Jane Birkin的版本无与伦比。所幸的是,Jarvis的嗓音很美,也很诗意。
之前提过Cat Power在法国有多红。并非空穴来风。媒体甚至封她为“Indie女王”(啮啮别吃醋哦~哈哈~)。个人觉得未免名过其实。虽然我也喜欢过她早期好几张唱片,可是“女王”还轮不到她。把“Je T'aime...Moi Non Plus”这么重要的作品交与她,足见法国人对她多偏心。不过还好她不辱使命。两个女声的暧昧并不比当年的“异性恋”版差。那份酥软到骨子里的抒情,却只有女子才可以。挖,正中某些人的下怀吧?嘿嘿~切莫对号入座:)
《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的头一项公德:将甘先生唱到更多陌生人的耳朵里。第二项公德:聚集了一堆优秀却渐为听者遗忘的艺人。
http://meowyoung.spaces.live.com/blog/cns!640BD17014B6C78F!866.entry
她说得对。整张致敬专辑《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里面出现的名字都是当红的年轻乐队。老人家是不会对Serge Gainsbourg感兴趣的。此处的“老”跟年纪关联不大。你也许20出头,可你的心未必。谁又敢说Marianne Faithful和Françoise Hardy老?
尽管离世多年,貌似过时,但在他的许多作品里面,至今仍回味得到后人无法抵达的前卫。连Geoff Barrow和Adrian Utley都说,Portishead受《l'Histoire de Melody Nelson》影响巨大。是的。几年前听到这张70年代的老唱片时,我惊异地发现其中弥漫着类似Trip-hop的颓美情绪和性感节奏。即便我听不懂任何一句,也觉得法语由这个低调的男声讲出来,特别诱人。他涉猎的音乐类型之广也真是叹为听止!
其实对于法国以外的人来说,与我们一样,最初接触到的Monsieur Gainsbourg都是“Je T'aime...Moi Non Plus”。数十年前,这样一首肆意的作品,令这些Anglo-saxonnes,如获至宝般,从此便逐一收藏甘先生的唱片,潜移默化地“中毒”。当他们也开始做音乐,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人生因甘先生而改变非小。
熟悉的曲子,填上了英文歌词,反而有些怪。习惯问题。翻译甘先生的歌词应该颇耗脑汁吧?其实全部的cover versions并非我想象的那么令人激动。参差不齐。也可能是个人偏见。我急性子嘛!应多听听再下定论。
跳着听的。第一首自然是我最最最爱的Portishead。掰着手指小算一下,这三个大懒鬼已经9年没出唱片了(Beth单飞那张虽然也很极品,且有Adrian坐镇客串,但不算乐队的功课啦!),我等得花儿开了又谢了,哭~所以这支“Requiem For Anna”可是珍贵的录音喔!我们在里面听到的是Beth前所未有的低沉嗓音!乍听着实吓到我了!Repeat了N+1遍才敢确信,这是如假包换的Beth。莫非她试图效仿Marianne Faithful把自己变成“女烟嗓No 2”?抑或“嗓音”也是向甘先生致敬的一部分?用心良苦啊!
“Requiem Pour Un Con”的另一cover是Faultline、Brian Molko及Françoise Hardy。之前还听过包括Vanessa Paradis在内的好几个翻唱,比较中意的是电子版《I Love Serge》里的那个。值得一提的是,英文的译词十分贴切传神。(扯一句:我的Thème啥时候才能达到这火候啊?叹气~)
Tricky这家伙可真是久违了。此人归隐了是怎么着?咋一直没动静呢?最近一次看到他那张难看却亲切的脸似乎是在电影《Clean》里面。“Good-bye Emmanuelle”让我重温了他极具个人色彩的Trip-hop:暗淡的节奏背景、忽远忽近的女声、略显阴恶的独白。暂可忽视歌词为何,总之是我喜欢的Tricky。
Gainsbourg有相当可观的作品是Raggae。即便我对这种音乐始终不感冒。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却没想到是Marianne Faithful。她是JB的朋友,也因此与甘先生有几面之缘。看她回忆起当年的点滴,八卦的我立马满心问号:咦,他俩居然没搭上?好可惜。不然又是一段“belle histoire d'amour”。那么美丽的Marianne!又或者那时她已为Mick Jagger所霸占?……
REM也很久没交功课了吧?精选辑不算啦!Michael Stipe这位领头的大闲人该打PP的说!“L'hôtel Particulier”是《l'Histoire de Melody Nelson》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曲。并非我偏心,Michael的翻唱真的不输Gainsbourg。且把原作的浓烈黑白片配乐的风格延续得不错。
Jarvis Cocker,又一个几乎销声匿迹的名字。尽管他还年轻。但号称听Brit-pop的新生代,不知道Pulp为何方妖孽的大有人在。可悲!是和Kid Loco的合作。后者曾为Pulp做过一些remix。“Je Suis Venu te Dire Que Je M'en Vais”是首悲伤的歌。我爱在散步时卡拉圈K它。Jane Birkin的版本无与伦比。所幸的是,Jarvis的嗓音很美,也很诗意。
之前提过Cat Power在法国有多红。并非空穴来风。媒体甚至封她为“Indie女王”(啮啮别吃醋哦~哈哈~)。个人觉得未免名过其实。虽然我也喜欢过她早期好几张唱片,可是“女王”还轮不到她。把“Je T'aime...Moi Non Plus”这么重要的作品交与她,足见法国人对她多偏心。不过还好她不辱使命。两个女声的暧昧并不比当年的“异性恋”版差。那份酥软到骨子里的抒情,却只有女子才可以。挖,正中某些人的下怀吧?嘿嘿~切莫对号入座:)
《Monsieur Gainsbourg Revisited》的头一项公德:将甘先生唱到更多陌生人的耳朵里。第二项公德:聚集了一堆优秀却渐为听者遗忘的艺人。
http://meowyoung.spaces.live.com/blog/cns!640BD17014B6C78F!866.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