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The Jazz Age
匪夷所思的Jack。直至今日仍位於我最愛的英國樂隊前列。他們唱的是底層市民的人生,卻有著許多中產階級小混混樂隊無法刻意製造的優雅。
在黃金的打口年代末期認識他們。因為一張精緻的日本盤《The Jazz Age》。封面男子的裝扮及表情,根本是british style的最佳代言。
也許在Too Pure旗下出版的第二張專輯《The Jazz Age》並非Jack的巔峰之作,因為他們早在96年的首張專輯《Pioneer Soundtracks》就已登峰造極,那是張無可挑剔的Brit-pop經典。《Pioneer Soundtracks》的“零缺點”演繹及編排加上磅礴的氣勢,不但令同期的許多唱片相形見絀,也令其後的《The Jazz Age》難以突破。最可貴的是,對弦樂的熱衷並未使他們的音樂顯得濫情,反而起到點睛作用,平衡著唱片的整體情緒,也令Jack擁有了別支樂隊無法拷貝的精神。
作為七人樂隊的領袖,Anthony Reynolds的演唱為每首歌增添了鮮活的靈魂。他天生的沒落貴族氣也奠定了我對Jack最初的認知。他是個極有才華的人。Jacques是Anthony除Jack之外的一個side project,他也曾以個人名義發表過作品。他還喜歡攝影和寫作。大家可以在這裏見識到他音樂以外的其他才藝。
Jack的歌詞言之有物從來都不是空洞的文字遊戲,這是他們的另一特色。我是花了點功夫研究《The Jazz Age》的,除了這首“Lolita Elle”(Jack在notes裏面建議的further reading就包括了Vladimir Nabokov的《Lolita》),我偏愛的還有“Cinematic”、“Nico’s Children”、“3 o’Clock In The Morning”、“Saturday Night”。
“3 o’Clock In The Morning”是開篇曲。絕美的弦樂開場刺激我洗耳恭聽接下來的發展,便如是一個故事的好開頭,令人期待。
“Saturday Night”是我之前在週六晚節目中愛播的,因為切題,也因為它可以很好地把收音機邊仍處於浮躁狀態的人帶入音樂的氛圍裏面。Anthony的低沉婉約的嗓音很適合在夜晚打開聽者關閉的耳朵和心。尤其喜歡其中的一段吉他過門,養耳到不行!
Jack們在“Cinematic”跟神交已久的電影界大家打招呼,幻想Jean Cocteau跟畢卡索晚餐;Andy Warhol正在拍Nico;Woody Allen愛上了曼哈頓……雖然從未親臨其境,但我們讀過書看過電影做過相同的夢。電影裏面有我們曾奔跑過的街道曾相愛過的床。於是在似曾相識的場景和愛情裏面,我們也可以成為明星。房東來踢門的時候跟他聊聊費裏尼,告訴他貧窮也是一種時髦。我們應該多說法語。在最後的審判時刻大聲引用詩句。苦難的歲月經過,年華老去,也要記得那些時光。這樣的歌詞,怎不叫人為之動容?
“Nico’s Children”講的是連明天都沒有更遑論未來的困苦愛情。因為身無長物,也許明天就死掉。所以奮不顧身毫無尊嚴,那種末日的骯髒的愛情。絕望到不求救贖。這是我聽過的最痛的情歌之一,而且還好聽得要命!在機關重重的愛情裏面屢戰屢敗的我,每次都會聽這首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淚。(我愛youtube!!!點這裏聽“Nico’s Children”的現場)
《The Jazz Age》日本版裏面照例有Bonus Tracks。其中“Yuka’s Life”是當年即將上演的音樂劇《Tokyo Love Story》的一首作品。神經過敏的《東京愛情故事》迷們一看都難免嚇一跳吧?
2002年,Jack推出第三張專輯《The End Of The Way It's Always Been》,我還沒機會聽。但想來不會太差吧。《The Jazz Age》那麼棒也賣得不好,成了滄海遺珠,所以商業成績有時真不能作數。
關於《The Jazz Age》的評論,來自於《Uncut》,有一定參考價值。這張專輯入選為當月的最佳唱片,並得到了五顆星滿分的好成績。好玩兒的是,Jack被稱為“the Sistine Chapel of modern orchestra rock”。
http://meowyoung.spaces.live.com/blog/cns!640BD17014B6C78F!1870.entry
在黃金的打口年代末期認識他們。因為一張精緻的日本盤《The Jazz Age》。封面男子的裝扮及表情,根本是british style的最佳代言。
也許在Too Pure旗下出版的第二張專輯《The Jazz Age》並非Jack的巔峰之作,因為他們早在96年的首張專輯《Pioneer Soundtracks》就已登峰造極,那是張無可挑剔的Brit-pop經典。《Pioneer Soundtracks》的“零缺點”演繹及編排加上磅礴的氣勢,不但令同期的許多唱片相形見絀,也令其後的《The Jazz Age》難以突破。最可貴的是,對弦樂的熱衷並未使他們的音樂顯得濫情,反而起到點睛作用,平衡著唱片的整體情緒,也令Jack擁有了別支樂隊無法拷貝的精神。
作為七人樂隊的領袖,Anthony Reynolds的演唱為每首歌增添了鮮活的靈魂。他天生的沒落貴族氣也奠定了我對Jack最初的認知。他是個極有才華的人。Jacques是Anthony除Jack之外的一個side project,他也曾以個人名義發表過作品。他還喜歡攝影和寫作。大家可以在這裏見識到他音樂以外的其他才藝。
Jack的歌詞言之有物從來都不是空洞的文字遊戲,這是他們的另一特色。我是花了點功夫研究《The Jazz Age》的,除了這首“Lolita Elle”(Jack在notes裏面建議的further reading就包括了Vladimir Nabokov的《Lolita》),我偏愛的還有“Cinematic”、“Nico’s Children”、“3 o’Clock In The Morning”、“Saturday Night”。
“3 o’Clock In The Morning”是開篇曲。絕美的弦樂開場刺激我洗耳恭聽接下來的發展,便如是一個故事的好開頭,令人期待。
“Saturday Night”是我之前在週六晚節目中愛播的,因為切題,也因為它可以很好地把收音機邊仍處於浮躁狀態的人帶入音樂的氛圍裏面。Anthony的低沉婉約的嗓音很適合在夜晚打開聽者關閉的耳朵和心。尤其喜歡其中的一段吉他過門,養耳到不行!
Jack們在“Cinematic”跟神交已久的電影界大家打招呼,幻想Jean Cocteau跟畢卡索晚餐;Andy Warhol正在拍Nico;Woody Allen愛上了曼哈頓……雖然從未親臨其境,但我們讀過書看過電影做過相同的夢。電影裏面有我們曾奔跑過的街道曾相愛過的床。於是在似曾相識的場景和愛情裏面,我們也可以成為明星。房東來踢門的時候跟他聊聊費裏尼,告訴他貧窮也是一種時髦。我們應該多說法語。在最後的審判時刻大聲引用詩句。苦難的歲月經過,年華老去,也要記得那些時光。這樣的歌詞,怎不叫人為之動容?
“Nico’s Children”講的是連明天都沒有更遑論未來的困苦愛情。因為身無長物,也許明天就死掉。所以奮不顧身毫無尊嚴,那種末日的骯髒的愛情。絕望到不求救贖。這是我聽過的最痛的情歌之一,而且還好聽得要命!在機關重重的愛情裏面屢戰屢敗的我,每次都會聽這首別人的故事,流自己的淚。(我愛youtube!!!點這裏聽“Nico’s Children”的現場)
《The Jazz Age》日本版裏面照例有Bonus Tracks。其中“Yuka’s Life”是當年即將上演的音樂劇《Tokyo Love Story》的一首作品。神經過敏的《東京愛情故事》迷們一看都難免嚇一跳吧?
2002年,Jack推出第三張專輯《The End Of The Way It's Always Been》,我還沒機會聽。但想來不會太差吧。《The Jazz Age》那麼棒也賣得不好,成了滄海遺珠,所以商業成績有時真不能作數。
關於《The Jazz Age》的評論,來自於《Uncut》,有一定參考價值。這張專輯入選為當月的最佳唱片,並得到了五顆星滿分的好成績。好玩兒的是,Jack被稱為“the Sistine Chapel of modern orchestra rock”。
http://meowyoung.spaces.live.com/blog/cns!640BD17014B6C78F!1870.e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