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OST当修行的周深,在新歌里又有了新的上升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这句出自汉乐府《白头吟》的经典,一直以来都被人们传诵着,并且以诗歌的方式诵读和传承。而如今,因为有了周深演唱的《愿得一心人》,这段千古名句,从此后也将化为音符,让人从此可以用吟唱的方式,全新传承“白首不离分”的隽永情感。
当然,吟唱可以、原调不行,因为《愿得一心人》的原唱,是周深。
超越常人的音域,也让《愿得一心人》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情歌,它在天际回旋、它在云中回响,周深空灵的声音传递,让一首情歌由此脱俗,如一件动态的工艺品。
但周深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他的声音很美,但他的声音同样有情,而且可以共情。纯净空灵和饱满深情,在周深的演绎体,不再是矛盾体,而是共生体。正是因为如此,《愿得一人心》这首歌曲,既可以当成声音工艺品来欣赏,同样可以成为所有听者情感的慰籍。你能用来治愈,也可以用来疗伤。
作为一名“OST小王子”,从《愿得一心人》这首歌曲来看,如今的周深,不仅从世俗的人气角度,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咖位。而从音乐的角度来讲,更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度。
很多人认为OST只是一个商业行为,只是歌手服务于影视行业的一个工作,甚至是另一种音乐和歌声的推广渠道和通告。
错!
其实OST也是很多创作人和歌手的一种灵感来源。人的经历和阅历是有限的,人的直觉更是单一的,所以很多艺术家,都会通过旅行及文学和影视作品,来拓宽自己的艺术视界和表达空间。
就像《愿得一心人》这首歌曲一样,作为电视剧《鹤唳华亭》的主题曲,它不仅仅只是一首古风风格的作品,而是从剧集剧情延伸的一段凄美爱情。它的背后,是家国天下的宏大历史画卷;它的内核,又是剧中主角萧定权和陆文昔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这个基础上,词人尹约也用文白兼具的手法,将《白头吟》那句经典的“愿得一心人”进行拓展和延伸。并且跳脱单纯的诗歌创作视角,而是以剧中人的视角,用追诉的语态、对视的眼神,将一首诗以歌词的方式感性呈现。
而且,即使是写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尹约无论是笔触、立意还是文字的出口,都没有陷入那种“凄凄惨惨戚戚”的虐心,“一怀温暖”的出现,不仅让作品有了治愈的温度,也赋予了陆文昔、萧定权那段难舍难分的爱情,以一种细腻的温暖。
同样的,虽然是一首东方古典题材的作品,但作曲钱雷却并没有用套路的古风曲式,去打造《愿得一心人》这样的古典情歌。整首作品的旋律谱写,不仅细腻、柔美,而且兼具了东方文化的秀美和西方古典的华美。也因为曲式上融入了很多当代技巧元素,让《愿得一心人》这首作品,在打通东西方融合气质的同时,有了更符合现代人聆听习惯的韵律。
在编曲上,《愿得一心人》的音乐主线,用的也是极简的钢琴加大提琴,之后加入的乐队,也只不过是吉他、贝斯和鼓这传统三大件及弦乐团,没有民族乐器,也不用华丽音效。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整首歌曲反而有了更多的留白,不仅每件乐器都能有各自抒情的空间,还让周深的人声表达,能够有更多的回味和回响。
周深在《愿得一心人》这首歌曲里的演绎,可以用平静但汹涌来形容。虽然,平静和汹涌原来应该是一对反义词,但艺术最高的境界,恰恰就是内外的反衬。
就像周深在《愿得一心人》这首歌曲里呈现的那样,他只是以一种沉浸式的语态,陷入于音乐和情感的世界里,词曲有多美,他同样也用歌声同步并升华着这份隽永,和美。
但在这个基础上,情绪又随着音乐的递进而变化、发酵,当越来越多的情感聚焦于声线,即使没有人声技巧上的爆发,但那份柔美的热烈、清新的饱满,却终将汇聚成情绪的长河,以深情款款的方式汹涌澎湃。
值得注意的是,《愿得一心人》这首歌曲还有一个异于一般作品的结构。从主歌到副歌,这首歌曲第一段的情绪和人声递进,恰恰是以反递进的方式递进的。也就是说,周深的演绎到了副歌部分,你以为会有一个从收到释放的递进,但他却反而用了一种近似降纬的方式,将情绪又拽了回来。
而这种对于情绪释放的克制,也完成了感悟更好的积累和储备,于是在第二段的作品递进中,当“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离分”的诗句从周深的声线中传递出来时,就有了一种更通透的上扬,即使演唱节制,但情绪却从此弥漫,由此营造出“风雪半生”的时空感、画面感和艺术感。
如果说电视剧《鹤唳华亭》,让人看到了家国情怀之下的浪漫爱情。那么周深的《愿得一心人》,不仅仅只是让你听到一首情歌,而是让你从一首情歌里,知道一种爱情,叫懂得。这也难怪这首主题曲,不仅仅只是一首OST,更成了剧情的引线,以及贯穿全剧始终的BGM,在无数断肠和浪漫的场景中被运用,剧中人带来的共情,一次次被周深唯美的歌声推动。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OST小王子”的周深,并不仅仅只是唱OST,而是把经历OST作品的多元视角,当成一次又一次的音乐修行,在修行中唯美,在修行中领悟。并让这份领悟,最终以纯美的歌声,让更多人听见和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