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obastank -Every Man For Himself

我们不可否认在摇滚流行化的过程中,已经被一些所谓铁杆骂得狗血淋头的新金属(Nu-l)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到的作用,从Korn到Limp Bizkit再到依然在大红大紫但本质发生了斗转星移的Linkin Park和Slipknot等等,都是这股席卷全球的大潮的一份子.笔者作为一个小伪摇,也是从新金属泛滥那阵子开始对非主流音乐产生兴趣的.
但是潮起终有潮落时,当老牌死忠们幸灾乐祸地看着大多数的新金乐队来去匆匆是又拿出llica, Iron Maiden等一等众老而不死持久弥坚的事例指着Nu-Metal迷的鼻子数落,却忘记了这些经典乐队也是在流行风中脱颖而出的时代弄潮儿,经不经典不是由几张自以为是的嘴而是由时间和听众集体决定的,我们不能否认Linkin Park(愤青又开始嗤之以鼻),Korn这些乐队是新金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值得去铭记.时间会证明.
好吧,回到正题上来.在WONM(Wave Of Nu-Metal)过去后,摇青们新的宠儿又是什么呢?Punk和Thrash-Metal后是Pop-Metal,Pop-Metal之是Kurt引领的无敌Garage疯狂地球.再然后便是Nu-l.但是现在,连闹Nu-l都过去了,大瓦尔特走了有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新金属走后呢?
这时候,两种起源时间和Nu-l相去不远的风格终于浮出水面---Pop Punk和Post Garage.Pop Punk现在也有热到臭大街的趋势,不管所谓真摇客怎么说,我们至少看到了无数的Teenager跟着他们踩滑板扎领带上窜下跳共唱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气势,我们就该知道,人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而相对摇滚一些的Post Garage,其实也是以富有爆发力但又不失优美的旋律见长的风格.本质上,咳…个人意见除了少了Hip-Hop风格的影响外,和Nu-Metal倒是很像的.比如Post Garage的领军乐队Foo Fighters和Hoobastank就是经常被一些九流合辑归入Nu-Metal类.不得不说,这不是一个偶然.
话说到Hoobastank,他们的新专集和上一张专集风格倒是改变不大.这支年轻的乐队相信还没有失去最初的创作激情,依然做着最青葱的梦.
专集本身的编排相当有意思.我的意思是,作为Intro的不仅是作为将带出来的引子,它也要传达一种信息---我相信是对于毫无道理却又残酷固执的现实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嘲讽,表达的是一种难言却又辛辣的愤怒.然后便是作为回应的,强烈进行式的节奏,是专集中最重要的重歌(相对于类似于这类抒情的柔歌来说).歌词写得令人热血沸腾,也表达了乐队的野心---“We're holding the key/to unlock our destiny/We were Born To Lead/We're finally free/no longer following”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乐队向自以为是的卫道者们挑战的决心,要开创一个时代.这样的精神,相信对叛逆青年们的吸引力是非同小可的.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一群学生冲进教导处一边大吼着“I'm not afraid to break away”一边砸烂教导处主任的狗头.当然,仅仅是一个设想---任何革命都不能来自泄一己私愤的愿望.但是当这种精神贯彻时,受到压迫的人们想必会变的更坚韧勇敢,静静地去争取胜利.
哦,一个不小心,将Hoobastank上升到一个高度了.是的,事实上很难说这样一支商业的乐队做这样的主题这样的音乐出自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迎合或者抒发,总之要去领导或不得不领导,其结果Kurt那边摆着呢.
不过作为一支出色的商业乐队, Hoobastank是在迎合了听众的口味的同时尽量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有其生命力. Hoobastank的长处或许更在其抒情慢歌,比如令他们大红大紫的那首The Reason,轻软的木吉他衬托出主唱声线的力度,制造出了痛心疾首撕心裂肺的效果(是否略有夸张?),才打动到了无数流行听众的神经.而作为专集头号主打的If I Were You,与The Reason唯有的两个不同或许只是伴奏中吉他音色略有改变以及那个真的很好听的前奏.关于第一点,其实那把吉他加上主唱似乎并没有完全给这首抒情歌造成的不软不硬的效果倒是为我所不喜的(其实我知道大多数人听起来还是很说的过去甚至觉得很出色的,这涉及个人喜好问题了…),当看MTV Asia Awards转播的时候第一次听这首歌其实我觉得是一塌糊涂的,因为主唱那天的声音完全没放开,太粘了…所以给我造成了恶感.后来听CD版本才发现其实这首歌很不错,完全可以在我的Windows Media的媒体库里占一个四星的位置,其中最大的原因当然是还算优美的旋律,但是那段撩人情怀的前奏或许也为它加了很多分.就像对前尘往事美好回忆的开始,然后正式的旋律才开始,触起了自己不敢过多直面的感情,听上去真的很令人…忧伤.这也是我对这首歌怀有一些特别好感的全部理由.
关于其他的曲目,其实说把它们拿出来逐个说还真不容易,可以说这张专辑比较平均,既没有能被像The Reason那样传唱到臭大街的单曲,但是每一首曲目又不乏自己独特的光芒,暂且借用一位乐评人泛泛而论的句子来结一下其他曲目: Don't Tell Me开始的柔软会迷惑你的听觉,后部分会让你清醒过来。If Only 和More Than A Memory的编曲算是专辑较为轻盈,硬摇滚的影子少了些,同样显的流行化。对于后者则是专辑最富有特点的歌曲,木吉他的使用,7分多的长度,民谣乐器的运用,温柔至极。而有些金属和Hard Rock旋律的Finally Awake,当然专辑中其他歌曲也有些这样的旋律。我相信他的感觉跟我差不多,就是基本上来说,这张专辑可以被Born To Lead和If I Were You代表的两种类型,一概而论地说就是比较重的和比较抒情的两类歌曲.那么,如果你的MP3容量不够把整张专辑都收进去又实在喜欢它的话,我可以建议把More Than a Memory和Inside Of You也给加入你的H盘.
总体来说, Hoobastank作为典型的摇滚发家者,他们的个性比之我们耳熟能详的另一些非主流大牌是弱了一些,比起作为前辈的Foo Fighters资历和传奇性又不足.但是他们能取悦我们的耳朵,这样子即使有人以坚守信念的角度指责他们,但更多数的人们只是由衷地记住了这个名字---被我们翻译成好把戏的Hoobastank.
http://niner.blogbus.com/
但是潮起终有潮落时,当老牌死忠们幸灾乐祸地看着大多数的新金乐队来去匆匆是又拿出llica, Iron Maiden等一等众老而不死持久弥坚的事例指着Nu-Metal迷的鼻子数落,却忘记了这些经典乐队也是在流行风中脱颖而出的时代弄潮儿,经不经典不是由几张自以为是的嘴而是由时间和听众集体决定的,我们不能否认Linkin Park(愤青又开始嗤之以鼻),Korn这些乐队是新金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而值得去铭记.时间会证明.
好吧,回到正题上来.在WONM(Wave Of Nu-Metal)过去后,摇青们新的宠儿又是什么呢?Punk和Thrash-Metal后是Pop-Metal,Pop-Metal之是Kurt引领的无敌Garage疯狂地球.再然后便是Nu-l.但是现在,连闹Nu-l都过去了,大瓦尔特走了有小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那新金属走后呢?
这时候,两种起源时间和Nu-l相去不远的风格终于浮出水面---Pop Punk和Post Garage.Pop Punk现在也有热到臭大街的趋势,不管所谓真摇客怎么说,我们至少看到了无数的Teenager跟着他们踩滑板扎领带上窜下跳共唱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气势,我们就该知道,人气来了,挡都挡不住.
而相对摇滚一些的Post Garage,其实也是以富有爆发力但又不失优美的旋律见长的风格.本质上,咳…个人意见除了少了Hip-Hop风格的影响外,和Nu-Metal倒是很像的.比如Post Garage的领军乐队Foo Fighters和Hoobastank就是经常被一些九流合辑归入Nu-Metal类.不得不说,这不是一个偶然.
话说到Hoobastank,他们的新专集和上一张专集风格倒是改变不大.这支年轻的乐队相信还没有失去最初的创作激情,依然做着最青葱的梦.
专集本身的编排相当有意思.我的意思是,作为Intro的不仅是作为将带出来的引子,它也要传达一种信息---我相信是对于毫无道理却又残酷固执的现实世界的一个小小的嘲讽,表达的是一种难言却又辛辣的愤怒.然后便是作为回应的,强烈进行式的节奏,是专集中最重要的重歌(相对于类似于这类抒情的柔歌来说).歌词写得令人热血沸腾,也表达了乐队的野心---“We're holding the key/to unlock our destiny/We were Born To Lead/We're finally free/no longer following”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出乐队向自以为是的卫道者们挑战的决心,要开创一个时代.这样的精神,相信对叛逆青年们的吸引力是非同小可的.可以设想这样一个有趣的情景---一群学生冲进教导处一边大吼着“I'm not afraid to break away”一边砸烂教导处主任的狗头.当然,仅仅是一个设想---任何革命都不能来自泄一己私愤的愿望.但是当这种精神贯彻时,受到压迫的人们想必会变的更坚韧勇敢,静静地去争取胜利.
哦,一个不小心,将Hoobastank上升到一个高度了.是的,事实上很难说这样一支商业的乐队做这样的主题这样的音乐出自一个什么样的目的---迎合或者抒发,总之要去领导或不得不领导,其结果Kurt那边摆着呢.
不过作为一支出色的商业乐队, Hoobastank是在迎合了听众的口味的同时尽量最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特色,才能有其生命力. Hoobastank的长处或许更在其抒情慢歌,比如令他们大红大紫的那首The Reason,轻软的木吉他衬托出主唱声线的力度,制造出了痛心疾首撕心裂肺的效果(是否略有夸张?),才打动到了无数流行听众的神经.而作为专集头号主打的If I Were You,与The Reason唯有的两个不同或许只是伴奏中吉他音色略有改变以及那个真的很好听的前奏.关于第一点,其实那把吉他加上主唱似乎并没有完全给这首抒情歌造成的不软不硬的效果倒是为我所不喜的(其实我知道大多数人听起来还是很说的过去甚至觉得很出色的,这涉及个人喜好问题了…),当看MTV Asia Awards转播的时候第一次听这首歌其实我觉得是一塌糊涂的,因为主唱那天的声音完全没放开,太粘了…所以给我造成了恶感.后来听CD版本才发现其实这首歌很不错,完全可以在我的Windows Media的媒体库里占一个四星的位置,其中最大的原因当然是还算优美的旋律,但是那段撩人情怀的前奏或许也为它加了很多分.就像对前尘往事美好回忆的开始,然后正式的旋律才开始,触起了自己不敢过多直面的感情,听上去真的很令人…忧伤.这也是我对这首歌怀有一些特别好感的全部理由.
关于其他的曲目,其实说把它们拿出来逐个说还真不容易,可以说这张专辑比较平均,既没有能被像The Reason那样传唱到臭大街的单曲,但是每一首曲目又不乏自己独特的光芒,暂且借用一位乐评人泛泛而论的句子来结一下其他曲目: Don't Tell Me开始的柔软会迷惑你的听觉,后部分会让你清醒过来。If Only 和More Than A Memory的编曲算是专辑较为轻盈,硬摇滚的影子少了些,同样显的流行化。对于后者则是专辑最富有特点的歌曲,木吉他的使用,7分多的长度,民谣乐器的运用,温柔至极。而有些金属和Hard Rock旋律的Finally Awake,当然专辑中其他歌曲也有些这样的旋律。我相信他的感觉跟我差不多,就是基本上来说,这张专辑可以被Born To Lead和If I Were You代表的两种类型,一概而论地说就是比较重的和比较抒情的两类歌曲.那么,如果你的MP3容量不够把整张专辑都收进去又实在喜欢它的话,我可以建议把More Than a Memory和Inside Of You也给加入你的H盘.
总体来说, Hoobastank作为典型的摇滚发家者,他们的个性比之我们耳熟能详的另一些非主流大牌是弱了一些,比起作为前辈的Foo Fighters资历和传奇性又不足.但是他们能取悦我们的耳朵,这样子即使有人以坚守信念的角度指责他们,但更多数的人们只是由衷地记住了这个名字---被我们翻译成好把戏的Hoobastank.
http://niner.blogbu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