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于歌词
关键词:民谣.台湾.香港.八零年代.达明一派。
绍兴下雨,雨大,傍晚时分,透过些电闪雷鸣,你看到许多新人聚集食堂,吃他们的第一顿晚餐。同时,许多旧人在离去,这个机构每天都无比正常的新陈代谢。
谁都看到了流年,天平的两端,你站在满街风雨旁边,海峡那边,你忽然想起那个客家人,他为什么要谱余光中的《乡愁》?但现在却找也找不到他的声音?赶到SOS听听难得的躁音,赶到卡萨布兰卡,那里布袋嘴的热力五人组正使劲地在LP里吱吱吖吖。你在那里还存着半瓶干红,多好的生活啊。
我们大多相隔天涯,努力地相忘于江湖,不能相濡以沫,只能相忘。你在早晨拧开收音机,早晨的收音机里天天都说着塞车,忽然想,其实,试着走路去上班吧。
这个看不到路灯的黑夜,还挣扎在青春边缘的我们,想即将年华老去,只是到时我们会用什么来温暖那些已冻僵的记忆,拿什么拯救你锐减的肺活量,眨眼间,从《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到现在,已然二十又八年了。你经历过几个二十八年?
零碎的片段: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九日,罗大佑出唱片《美丽岛》,恰好几天前,已患病的李泰祥出版唱片《云在头上飞》,这看上去像一个巧合。
作为致敬,张国荣和黄耀明曾在一首歌里写道:李泰祥的新唱片你买了没?
1975年,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作品唱的是余光中的诗,余是当时极受台湾青年推崇的诗人,此音乐会被台湾乐界视为“民谣(或民歌)运动”的起点。
许冠杰、黎彼得(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位左青龙右白虎的前华家资深讲师)为刘德华创作《浪子心声》里写道: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空得意目光如麻/谁料金屋变败瓦。
达明一派离离合合,未散伙前,除混音翻唱外,达明一派共有七十首歌,其中陈少琪就为其创作了三十二首。
黄耀明独立出版的第一张《信望爱》里,文案最后面是一张灰色调模糊的照片,只有垂首独泣的明,还有一行小字:献给刘以达、陈少琪及俞。
我的千里江山:
胡德夫没有像李泰祥那样学音乐出身,那时的海洋,那时的岁月,那时的生活却都可以写成歌。音乐或奔放含蓄都是佳作,比二十年后的现在好多了。从第一次听到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到如今只有短短两三年时间,我却似乎陷入到无尽的追逐中。这两三年里,也许我听得最多的是澳洲的电子和北欧的独立厂牌,但民谣却像天空中的彩霞满天,都是色彩。
台湾的民谣时代无可复制,有水墨山水,有诗辞感悟,早期的词作者三毛(《橄榄树》、《晓梦蝴蝶》《七点钟》)、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李敖(《只爱一点点》、《忘了我是谁》)、余光中(很多)等等却都是文字弄臣。而后我们有了尚且年轻的罗大佑、李泰祥、侯德健,他们使民谣运动更加普及,风暴就是这样起来。昨天听叶树茵的《数叶集》,那空灵却能滴出水滴的声音,那样委婉,午夜梦回,而失眠的你数到第几只羊了呢?
这独特的时空中的标本,谁又采集了多少?李双泽、王梦麟、李建复、蔡琴、木吉它、丘丘合唱团。请原谅我只能机械地堆砌这些名字,你随手拈来的歌,也许在二十年前,正让你的父辈热泪盈眶。
李泰祥才华横溢,九零年代后却患帕金森氏症,不得不停下创作。杨弦去了美国,当起了中医。李建复投身了IT业。罗大佑在干什么?
台湾的民谣运动也影响了香港,我们知道的张明敏、区瑞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作为三零年代上海替身的香港,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主题却谁也改变不了。把梦拆散的林夕在《风花雪月》里写道:叮叮当当当年吉他已不会弹,紧紧张张找人到处玩,要分分钟钟消磨得灿烂,而轻轻松松一个人去看海--刺激有限。生生死死的情感已觉得太烦,要这要那都有了,热热闹闹早预料,这里那里却有点似缺少。
词人在感叹些什么呢?八零年代的香港远没有如今繁华,创业者尚无成就,都是打拼的时候,所以有了许冠杰和黎彼得的那首《浪子心声》,有了《喝采》:你要自信有光明前路,春风一吹草再苏,永远不见绝路,明日变迁怎么可知道,何事悲观信命数。将一声声叹息,化作生命力。后来创业者或事业有成或稳定小康,有了白领有了小布尔乔亚,词者就这样写道:不期望天天向上,只知道生命无常,飞不出欲望的墙,总是堕落在谁的胸膛……沦落在五光十色里流浪(林夕《我们不是天使》)。
林夕是一位世异时移,沧海桑田也能左右逢源写出好词的作者,而许冠杰和陈少琪却不是。
陈少琪在九零年代后就少有佳作面世了,特定的时代语境,特定的文化背景是这位词人生存的根基,有一天回归了,一国两制了,达明一派解散了,留给谁在黯然神伤,那宿命般的悲观从何而生?
一九八六年,达明一派出版《石头记》,凭此曲乐队一举成名。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渐厚/鞋踏破,路湿透/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弱柳/曾独醉,病消瘦/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乐韵/人独舞,乱衣鬓…丝丝点点计算/偏偏相差太远/兜兜转转/化作段段尘缘…真真假假/悉悲欢恩怨原是诈/花色香皆看化。”
沈胜衣老师专门写过《哀艳达明词》一篇,写道:“虽然由青春激荡变得晚节不保、落得个无奈的甜笑,让人感慨难言,但人生如此,我们也只有在悲欣交集中默然。“
二十载,达明一派离合聚散,已是了悟境界,再去评价,再去叙说,都是赘言。但那个独自抽泣的男子和他的朋友却一直都在,刘以达演了很多很多龙套,黄耀明成为了独立音乐人,成立了“人山人海”。
二零零四年,达明一派再次复合,我却一次也没有去听。
绍兴下雨,雨大,傍晚时分,透过些电闪雷鸣,你看到许多新人聚集食堂,吃他们的第一顿晚餐。同时,许多旧人在离去,这个机构每天都无比正常的新陈代谢。
谁都看到了流年,天平的两端,你站在满街风雨旁边,海峡那边,你忽然想起那个客家人,他为什么要谱余光中的《乡愁》?但现在却找也找不到他的声音?赶到SOS听听难得的躁音,赶到卡萨布兰卡,那里布袋嘴的热力五人组正使劲地在LP里吱吱吖吖。你在那里还存着半瓶干红,多好的生活啊。
我们大多相隔天涯,努力地相忘于江湖,不能相濡以沫,只能相忘。你在早晨拧开收音机,早晨的收音机里天天都说着塞车,忽然想,其实,试着走路去上班吧。
这个看不到路灯的黑夜,还挣扎在青春边缘的我们,想即将年华老去,只是到时我们会用什么来温暖那些已冻僵的记忆,拿什么拯救你锐减的肺活量,眨眼间,从《橄榄树》、《外婆的澎湖湾》到现在,已然二十又八年了。你经历过几个二十八年?
零碎的片段: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九日,罗大佑出唱片《美丽岛》,恰好几天前,已患病的李泰祥出版唱片《云在头上飞》,这看上去像一个巧合。
作为致敬,张国荣和黄耀明曾在一首歌里写道:李泰祥的新唱片你买了没?
1975年,杨弦和胡德夫在台北中山堂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音乐会,作品唱的是余光中的诗,余是当时极受台湾青年推崇的诗人,此音乐会被台湾乐界视为“民谣(或民歌)运动”的起点。
许冠杰、黎彼得(就是《唐伯虎点秋香》里那位左青龙右白虎的前华家资深讲师)为刘德华创作《浪子心声》里写道:难分真与假/人面多险诈/空得意目光如麻/谁料金屋变败瓦。
达明一派离离合合,未散伙前,除混音翻唱外,达明一派共有七十首歌,其中陈少琪就为其创作了三十二首。
黄耀明独立出版的第一张《信望爱》里,文案最后面是一张灰色调模糊的照片,只有垂首独泣的明,还有一行小字:献给刘以达、陈少琪及俞。
我的千里江山:
胡德夫没有像李泰祥那样学音乐出身,那时的海洋,那时的岁月,那时的生活却都可以写成歌。音乐或奔放含蓄都是佳作,比二十年后的现在好多了。从第一次听到胡德夫的《太平洋的风》到如今只有短短两三年时间,我却似乎陷入到无尽的追逐中。这两三年里,也许我听得最多的是澳洲的电子和北欧的独立厂牌,但民谣却像天空中的彩霞满天,都是色彩。
台湾的民谣时代无可复制,有水墨山水,有诗辞感悟,早期的词作者三毛(《橄榄树》、《晓梦蝴蝶》《七点钟》)、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李敖(《只爱一点点》、《忘了我是谁》)、余光中(很多)等等却都是文字弄臣。而后我们有了尚且年轻的罗大佑、李泰祥、侯德健,他们使民谣运动更加普及,风暴就是这样起来。昨天听叶树茵的《数叶集》,那空灵却能滴出水滴的声音,那样委婉,午夜梦回,而失眠的你数到第几只羊了呢?
这独特的时空中的标本,谁又采集了多少?李双泽、王梦麟、李建复、蔡琴、木吉它、丘丘合唱团。请原谅我只能机械地堆砌这些名字,你随手拈来的歌,也许在二十年前,正让你的父辈热泪盈眶。
李泰祥才华横溢,九零年代后却患帕金森氏症,不得不停下创作。杨弦去了美国,当起了中医。李建复投身了IT业。罗大佑在干什么?
台湾的民谣运动也影响了香港,我们知道的张明敏、区瑞强就是其中的代表,但作为三零年代上海替身的香港,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的主题却谁也改变不了。把梦拆散的林夕在《风花雪月》里写道:叮叮当当当年吉他已不会弹,紧紧张张找人到处玩,要分分钟钟消磨得灿烂,而轻轻松松一个人去看海--刺激有限。生生死死的情感已觉得太烦,要这要那都有了,热热闹闹早预料,这里那里却有点似缺少。
词人在感叹些什么呢?八零年代的香港远没有如今繁华,创业者尚无成就,都是打拼的时候,所以有了许冠杰和黎彼得的那首《浪子心声》,有了《喝采》:你要自信有光明前路,春风一吹草再苏,永远不见绝路,明日变迁怎么可知道,何事悲观信命数。将一声声叹息,化作生命力。后来创业者或事业有成或稳定小康,有了白领有了小布尔乔亚,词者就这样写道:不期望天天向上,只知道生命无常,飞不出欲望的墙,总是堕落在谁的胸膛……沦落在五光十色里流浪(林夕《我们不是天使》)。
林夕是一位世异时移,沧海桑田也能左右逢源写出好词的作者,而许冠杰和陈少琪却不是。
陈少琪在九零年代后就少有佳作面世了,特定的时代语境,特定的文化背景是这位词人生存的根基,有一天回归了,一国两制了,达明一派解散了,留给谁在黯然神伤,那宿命般的悲观从何而生?
一九八六年,达明一派出版《石头记》,凭此曲乐队一举成名。
“看遍了冷冷清风吹飘雪/渐厚/鞋踏破,路湿透/再看遍远远青山吹飞絮/弱柳/曾独醉,病消瘦/听遍那渺渺世间轻飘送/乐韵/人独舞,乱衣鬓…丝丝点点计算/偏偏相差太远/兜兜转转/化作段段尘缘…真真假假/悉悲欢恩怨原是诈/花色香皆看化。”
沈胜衣老师专门写过《哀艳达明词》一篇,写道:“虽然由青春激荡变得晚节不保、落得个无奈的甜笑,让人感慨难言,但人生如此,我们也只有在悲欣交集中默然。“
二十载,达明一派离合聚散,已是了悟境界,再去评价,再去叙说,都是赘言。但那个独自抽泣的男子和他的朋友却一直都在,刘以达演了很多很多龙套,黄耀明成为了独立音乐人,成立了“人山人海”。
二零零四年,达明一派再次复合,我却一次也没有去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