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晨曦的巴赫

上个月有机会去了一趟内蒙,看了看草原。虽然今年的草原称不上水草丰美,但毕竟算是圆了草原梦。和朋友去的是通辽的大青沟,晚上住在景区的蒙古包里面,有些不习惯,一大清早就醒了。由于醒得很早,害怕打扰到还在熟睡的朋友,我只好拿出身边的CD来听。当然,是我才弄到手不久的史塔克诠释的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
在城市里面呆得太久了,竟想不起来片刻的静谧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平时爱在图书馆听王健版本的巴赫大提琴,王健的版本很容易让人放松,琴声中带着温柔如水的气息,但每次听都很容易被人打断,因为总有些人在图书馆里来来又去去,好不吝啬地破除片刻的安宁。
而这一次,环境完全不同,是草原的黎明,万籁俱寂的黎明,是牛羊和蒙古包都还在沉睡的时候。不经意间,仰望若隐若明的星星,耳朵里流动的是史塔克那不紧不慢的演奏,使我重新认识到巴赫音乐自然客观的一面。史塔克的演绎正好带着Bach在德语里面的意思,象一条小溪一样缓缓地流入每一位听者的内心深处。(Bach在德语里面的意思是小而缓慢的溪流)
史塔克的演奏控制得非常地严谨,节奏、力度、表现得都很到位。和王健版本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感觉史塔克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听觉上,他一边在拉又一边在认真地听着、象是在审视自己的内心。听过巴赫的朋友都知道,巴赫的音乐本身带着些形而上的东西,诸如上帝、宇宙。而在这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体现得愈加明显。让我喜爱史塔克版本的原因便是史塔克所诠释的巴赫及其让人容易进入这早已准备好的形而上的世界。尤其是在这万籁俱寂的草原晨曦,你能感觉到你的心面对大自然、宇宙是敞开的,没有城市的纷乱芜杂,只想跟史塔克、跟巴赫一起探讨这曲子隐含的,宇宙和人生的真意。
不象王健的演绎那样阴柔缠绵,亦没有马友友的醉人之处,史塔克给我的感受是他绝不是想用如水的温柔打动你,也非甜蜜醉人的声音讨好你,而是只想向你敞开心扉,诉说上帝与宇宙的秘密。
也许象我这样有机会在草原晨曦聆听巴赫的人屈指可数,但我相信无论是谁演奏的巴赫都会称得上动人无比,原因只是因为巴赫的音乐本身。
在城市里面呆得太久了,竟想不起来片刻的静谧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平时爱在图书馆听王健版本的巴赫大提琴,王健的版本很容易让人放松,琴声中带着温柔如水的气息,但每次听都很容易被人打断,因为总有些人在图书馆里来来又去去,好不吝啬地破除片刻的安宁。
而这一次,环境完全不同,是草原的黎明,万籁俱寂的黎明,是牛羊和蒙古包都还在沉睡的时候。不经意间,仰望若隐若明的星星,耳朵里流动的是史塔克那不紧不慢的演奏,使我重新认识到巴赫音乐自然客观的一面。史塔克的演绎正好带着Bach在德语里面的意思,象一条小溪一样缓缓地流入每一位听者的内心深处。(Bach在德语里面的意思是小而缓慢的溪流)
史塔克的演奏控制得非常地严谨,节奏、力度、表现得都很到位。和王健版本给我的感受完全不同,我感觉史塔克首先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听觉上,他一边在拉又一边在认真地听着、象是在审视自己的内心。听过巴赫的朋友都知道,巴赫的音乐本身带着些形而上的东西,诸如上帝、宇宙。而在这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中,体现得愈加明显。让我喜爱史塔克版本的原因便是史塔克所诠释的巴赫及其让人容易进入这早已准备好的形而上的世界。尤其是在这万籁俱寂的草原晨曦,你能感觉到你的心面对大自然、宇宙是敞开的,没有城市的纷乱芜杂,只想跟史塔克、跟巴赫一起探讨这曲子隐含的,宇宙和人生的真意。
不象王健的演绎那样阴柔缠绵,亦没有马友友的醉人之处,史塔克给我的感受是他绝不是想用如水的温柔打动你,也非甜蜜醉人的声音讨好你,而是只想向你敞开心扉,诉说上帝与宇宙的秘密。
也许象我这样有机会在草原晨曦聆听巴赫的人屈指可数,但我相信无论是谁演奏的巴赫都会称得上动人无比,原因只是因为巴赫的音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