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星辰更为灿烂——Mansun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本来早就应该被提上日程,却一直拖到现在才开始动笔。除了闷热的天气影响到我的心情以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我怕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形容这支我异常喜欢的乐队。我想,如果不是Oasis抢先一步占领我的耳朵,Mansun一定会轻易而举而坚不可摧地排在我心中NO1的位置。正因为如此,我才不敢仓促使用文字,害怕我的幼稚会破坏这份难得的完美。 写这段文字之前,Mansun的处女专辑曾经霸占我的CD机长达两个月之久,到最后终于承受不住,身体都到了对其本能抗拒的地步。从来没有什么唱片于我而言是百听不厌的,Mansun已是我的极限。为了写这篇东西,我又一次把《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放进CD机,最初的那一刹那虽有百般不愿,但音乐响起来的时候,我就明白,它将继续不知时月地躺在里面,直到我再次厌倦。 不去百度搜索一下,我还不知道原来在中国竟然有那么多Mansun的歌迷,如果Paul Draper也能看到这些关于他们大大小小的介绍评论,不知心里会是何滋味。对于一个爱乐队胜过爱自己的男人来说,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歌迷的认可绝对是最大的满足。我多希望Paul Draper可以看到这篇文字,虽然明知这只是个奢望,但我还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写下来,我必须对得起自己。 现在,开始。 关于乐队 Mansun成立于英格兰的切斯特,当时刚被踢出Wrexham艺术学院的Paul Draper发现自己竟然与以前的同学Stove King在同一个地方工作,于是两人几乎每天都泡在一起,把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四处看演出上。由于午饭常在一家叫肥猫俱乐部的酒馆解决,很快他们便和其中一个叫Dominic Chad的酒保交上了朋友。三年后,当知道Paul有心组建一支乐队时,从16岁就开始练习吉他的Chad与之一拍即合。他们拉来了Stove做乐队的贝司手,并随便找了个鼓手就开始了排练。这时,是1995年,乐队的名字叫做Grey Lantern。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将第一张专辑命名为《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的原因,而为这个名字的由来,我曾经琢磨了很久。 在连续更换了几次鼓手后,有一位朋友告诉他们Grey Lantern是他听过的最差劲的乐队名。经过一番仔细思量,Paul决定用Mansun这个听起来颇为古怪的单词。关于名字的出处,如今普遍的说法是认为来自Verve早期的一首叫《The Man Who Called Sun》的B-Side,但Paul并没有直接承认过这一点。他只是说,本来想用A Man Called Sun作为乐队名,经纪人却告诉他们已经有支乐队叫做A Man Called Adam,不得已才换作了Mansun。无论任何,这个听起来有些滑稽的名字保留了下来,并成为了你我心中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改名后的他们推出了自己的第一张EP,由于对鼓手的不满意,Paul开始四处寻找更为合适的人选,这时一个叫Andie Rothbone的人引起了他的注意。Paul给他寄去了乐队早期的一支Demo,却遭到了Andie的拒绝。幸运的是,不久之后Andie听到了《Wide Open Space》的Demo,他毅然决定离开当时的乐队加入了Mansun。接下来的便是我们所熟悉的历史了。 记得看过一个中国歌迷的帖子,说到Mansun第一眼吸引他的就是Paul Draper的英俊。虽然在我最初接触到Mansun时还并不清楚Paul的样子,当我爱上他们的音乐后也没有在意过他的脸蛋,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Mansun最引人注目的焦点所在,他仿佛天生就注定必须要走音乐这条道路。出生于利物浦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Paul Draper,年少时住的地方叫Garmoyle Road,许多年前John Lennon也曾经居住在同一条大街上。这听起来似乎像一个传奇,更像一个轮回,虽然年幼的Paul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巧合,但我却愿意把此看作是一种启示。或许从他降临人间的那一刻起,上帝就已经安排好他的人生。 众所周知,Paul Draper在Mansun里扮演的是一个铁腕似的领袖角色,如同Nine Inch Nails的Trent Reznor一样,他包揽了乐队所有的词曲创作,担任主音吉他和主唱,并引领着乐队整体的音乐审美观。从小就放荡不羁的Paul在成名后成为了无数少女心中的性感偶像,他们着迷于他的一举一动,着迷于他不同寻常的时尚品味。在歌迷眼里,Paul Draper就是台上艳光四射、充满魅力、咄咄逼人甚至有些癫狂鲁莽的化身,而实际上,台下的Paul却是一个害羞的不善与人沟通的并且常常自责于自己的与人疏离的年轻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矛盾体,自然也是歌迷所有注意力的中心。对于此,Paul表现得相当谦虚,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他一直坚持的就是他自己。尽管如此,在歌迷眼里,他仍然自始至终都是个摇滚明星,就是Mansun的灵魂。 在我看来,Mansun的另一位吉他手Chad或许更具摇滚气质。Chad最崇拜的吉他手是曾任Rolling Stones吉他手的Brian Jones,而Brian Jones在离开RS的几个月后,在仅仅27岁的时候被发现溺死在自家的游泳池里。Chad有些极近疯狂地模仿Brian Jones的装扮,他的发型以及他的一切,而这统统被媒体与歌迷评价为时尚。一方面,Chad曾是个暴力分子和酒精中毒者,在刚加入Mansun时他是警察局的常客;另一方面,他又是个虔诚的道教徒,并在教义的感化下告别了酒鬼岁月。媒体曾一度猜测Chad与Paul是一对恋人,并把Mansun最终解散的原因归结为两人的破裂。诸如此类的传闻虽然从来没有得到过证实,却无疑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相比之下,乐队的其他两位成员——Stove与Andie,似乎一直都只是Chad与Paul的陪衬而已,这或许因为Stove是在Paul实在找不到别的贝司手的情况下才加入乐队的,在此之前,他甚至都不知道该怎样弹贝司!而乐队里惟一真正的切斯特人鼓手Andie最大的梦想却是当一名牧场主,当然现在的他也的确拥有了一座自己的牧场。 其实,或许在第二张专辑《Six》的一首歌Legacy的MV中就可以看出Mansun今后的命运。在这个以黏土动画拍摄的MV里,四个对音乐充满理想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乐队,被星探发现后一举成名,接下来的日子他们过着摇滚巨星的生活呼风唤雨,却发现彼此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只能各奔前路,就此解散。MV的最后几个镜头是四个玩偶在漫天飞舞的钞票中一脸困惑,一张他们最初在酒吧表演时的海报飘落地上。旁边伴着的是Paul的歌唱:Nobody cares when you're gone。这是一个让人无比绝望的MV,而且越是多看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似乎许多一夜成名的乐队都无法逃脱相似的结局,可以共患难,却不可同甘甜。于是,我们眼看着无数曾带给我们快乐和感动的年轻人消失在视线外,原因可能只是简单的分钱不均。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Mansun解散的真实原因,他们就是那么突然地宣布这个消息,甚至于还没来得及完成正在录音的第四张专辑。是2000名忠实歌迷在唱片公司门口长达几天几夜的情愿才使这张差点胎死腹中的专辑得以面市,并集中了从未发行过的多首单曲以三碟套装的形式出版。在他们解散后的这几年来,他们的官方网站不但从未关闭,相反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地方的歌迷继续在这里讨论有关Mansun的一切。他们都同我一样,永远怀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那就是期待Mansun的重组,期待他们重新回到音乐的世界里。 关于音乐 从1995年成立开始,Mansun就不是一支愉悦大众的乐队,即使他们的处女专辑《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曾经登上过英国专辑排行榜的第一位。这是他们第一次也是惟一一次可以占据NO1的位置,据说还是因为在那个星期没有大牌发片的缘故。他们之后的所有专辑虽然均在销量上败北,却无一例外地赢得了歌迷的绝对拥护。 我就是从这张NO1专辑开始认识他们的。8年前,了解欧美音乐界动态的唯一方式就是电台有限的摇滚节目,我最常听的是每周一次有待主持的排行榜。至今我都记得那天有待的介绍:这是来自英国的Mansun给我们带来的第一张专辑——《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灰色灯塔的袭击》。Mansun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有趣,我们暂且称他们为“男人太阳”。也许最开始吸引我的就是有待这个奇怪的翻译,但当耳机里传出Paul的声音的时候,我就立即被完全迷住了,虽然现在的我已经完全记不得那期节目中放的到底是专辑中的哪一首歌。我从来没有像那次一样地期待下周的排行榜,对那个迷人声音的渴望让我当即暗下决心一定要买到这张专辑,不惜代价。几个星期后,在[V]看到了“Egg Shaped Fred”的MV,更为震惊的我把寻找这张专辑制定为当时的一个主要任务。只是没想到,完成这个任务却花费了五年,直到大二的某个下午,在唱片店闲逛时才无意发现了它的踪影,简直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如获至宝。 Mansun没有辜负我如此长时间的等待,《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是一张足可以打出满分的专辑。现在许多人一提到这张专辑就给出“华丽”和“大气”两个形容词。是的,如果简单从旋律上来说,很难想象在没有管弦乐队的辅佐下Mansun 就能创造出如此恢弘的音乐气势。开篇曲目“The Chad Who Loved Me”长达1分48秒的前奏不仅营造出一个迷幻味十足的世界,也为后面的音乐发展做了良好的铺垫。虽然Paul在多次采访中都没有承认这是一张概念专辑,但从完美统一的曲风和歌词内容而言,我很难相信在制作过程中Paul没有动过这样的念头。整张专辑从头至尾诉说了一个叫Mavis的女孩的故事,据说这是以Paul一个朋友为原型的:这个生活在小镇上的女孩有一天在做牧师的父亲房间里发现了许多SM工具。这个故事夸张而隐蔽地出现在专辑的每一首曲目中,Paul把极具讽刺意义的歌词用流行性极佳的曲调掩饰起来,还给他们取上了足以骗人耳目的名字,例如“Mansun's Only Love Song”等等。可想而知,大多数人或许都同最开始的我一样,被他们唯美而朗朗上口的旋律吸引而完全将歌词抛之脑后。我不敢确定这是不是Paul玩的一个花招,如此有震撼效应的故事在他的精心设计下不露痕迹地躲到了旋律后面,在你沉浸于那些优美的曲调之后才给予你强有力的一击。 正因为Paul选择了这样的一个对宗教人士有致命打击的故事,《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在美国的发行遭遇到一些麻烦,不得已之下唱片公司用早期的一支Single“Take It Easy Chicken”替换了专辑中的“Stripper Vicar”。Paul倒是对此毫不在乎,他在最后的被命名为“An Open Letter To The Lyrical Trainspotter”的隐藏曲目中写到:The lyrics aren't supposed to mean that much / They're just a vehicle for a lovely voice / They aren't supposed to mean that much 。又一次,Paul将所有人哄得团团转,在每个人都害怕歌词会刺激宗教人士的敏感神经时,他却轻描淡写地给出这样的回应:如果你们相信,只能说明你们是比我更傻的傻瓜。不知道其他人是不是也跟我一样,对Paul又爱又恨。想想我们还曾经因为忽视歌词而自责,到头来却被Paul嘲弄一番。嘿,Paul Draper先生,你真是让我无话可说。 对于那些从未注意过Paul在唱什么的人来说,这张专辑光从旋律上就可以享用终生了。除了已经提过的“The Chad Who Loved Me”(这个名字实在容易让人误会Paul与Chad的关系)以外,“Taxloss”、“Wide Open Space”(他们最受欢迎的单曲)、“Stripper Vicar”都可以当做是出色的流行曲。某些时候,我觉得Paul与Kurt Cobain是有共通点的,他们都看重旋律,认为只有旋律才是音乐的中心。而对于如今许多乐队而言,似乎在旋律上越有破坏性越能说明他们的与众不同。这简直让我无法忍受。《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在音乐上几乎无可挑剔,无论是Paul挥洒自如的唱功还是整体极富质感的编曲,都可谓做到了极致,更不要提那股充分浸入到专辑之中的华美飘逸,使得整个聆听过程如同经历一场化装舞会,百变多姿却始终雍容妖娆。 我是如此热爱Mansun的这张处女大碟,以致于在拿到他们第二张专辑《Six》时感到了无比恐慌。要知道,许多音乐人都无法逾越第一次的成功而成为人们口中的“一张死”,我可不要看见Mansun也走上同样的道路。而当我胆战心惊地听过《Six》后,立即大笑出声,哈哈,没错,Mansun又拿出了一张近乎完美的成绩单,先前所有对于他们的担心都被证明只是我自己的多疑与小心眼而已。哦,亲爱的Paul Draper,我该怎么感谢你又带来如此难忘的听觉盛筵? 曾经有一篇评论中说到,Paul Draper以及Mansun中的任一成员都不是杰出的音乐人,他们没有扭转乾坤的力量。对这样的说法,我始终觉得莫名其妙。我承认,Paul以及他的Mansun不可能成为Beatles似的划时代的人物,可又有几个人可以说自己超越了Beatles的成就呢;Mansun也不会成为Stone Roses那样站在风口浪尖的领军者,因为时至今日还想创造出如同Brit-pop那样席卷全球的风暴已经无甚可能;Mansun也不会成为Oasis、Suede这样的大众偶像,因为他们不愿妥协地彻底流行。可谁也不能否认Paul Draper在音乐方面的才华,特别是在聆听过《Six》之后,如果你依然觉得Mansun的音乐一无是处的话,那么我只能说,a请你立即停止阅读这篇文章,因为我对Mansun的无限赞美可能会令你产生强烈的不适感,b如果你愿意继续忍受我的疯狂崇拜,请马上找出Mansun的所有专辑无限次地播放,c除非你改变看法,否则请不要与我讨论有关Mansun的一切话题,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争吵。请不要责怪我的偏激,我只是不能在别人批判Mansun的时候保持冷静。 《Six》是一张无与伦比的杰作,甚至连《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都可能无法与之媲美,尽管我一直在说,我没有能力将Mansun的三张专辑分个伯仲。可《Six》具有一张伟大唱片所必需的一切,过目难忘的封面,精美别致的内页制作,丰富多样的音乐内涵以及言简意赅的标题。但这次,Mansun却没能够得到应有的肯定,除了在商业上失败以外,从媒体嘴里也没能拿到多少赞扬。Paul曾经说,他从不在乎媒体说什么,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把注意力真正集中在Mansun身上过,无论是以前备受推崇的Melody Maker还是现在的潮流风向标NME,他们都认为Mansun不过是个来自切斯特的小丑。Paul曾经表示,与其把时间花在与这些媒体打交道上,还不如多与歌迷交流以获得直接的回应,因此他常常出现在官方网站上与歌迷打成一片与他们彻夜狂欢。这也许正是歌迷如此追捧Paul Draper的原因。 回到《Six》的音乐上,在那些少得可怜的媒体正面评价中,你会发现几乎全部充满了溢美之词。这也就是《Six》的魅力所在,爱的人爱得如痴如醉,恨的人恨得咬牙切齿。这也许正是Paul Draper的初衷,反正他从未想过要成为所有人的sweetheart。你可以再次怀疑这是张概念专辑,曲目被刻意地编排为Part 1,Interlude和Part 2三个部分,而且不难找出贯穿全篇的主题——背叛与妥协,但或许称其为“概念性专辑”更为合适。它拥有概念专辑的表现形式,却并不拘泥于此,因而具有更丰富的实质内容。Paul在《Six》中增添了许多新的尝试,这使得整张专辑听起来就像是一出完整的歌剧,呈现出一种晦涩的高贵,开篇曲目“Six”就是最好的明证。在这首延续Mansun一贯的华丽的曲目中,你可以明显觉察出有两个不同的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不算紧密,即使分为两首曲子也不会令听者觉得意外。但Mansun偏偏就把他们揉在一起,并让Paul Draper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句让人心疼无比的歌词:Life is a compromise anyway。紧接下来的Negative、Shotgun同样使人压抑得喘不过气,这样的感觉在上一张专辑中还不曾出现过。Paul放弃了那些颇具流行气质的旋律,改而选用大量的古典和弦并加入原本属于歌剧的咏叹调等元素,这使得《Six》在听觉上充斥着奇异而绝妙的体验,却失去了一大部分追随着《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中悦耳旋律而来的听众。 从《Six》开始,Mansun已经离人们传统意义上的British乐队越来越远。他们创造出一个完全崭新的音乐世界,纵然有一大群人对之不屑一顾。前面我已经提过这张专辑中有一首歌叫做“Legacy”,这是《Six》中我听的第一首单曲,至今仍是我的最爱之一。我说过,它令人备感绝望,因而每次聆听的过程都不啻为一次完美的自虐,但我却依旧乐此不疲。我根本不用形容Paul Draper每次唱出Nobody cares when you're gone 时心脏被撕裂的感觉,我所需要的,只是在你脆弱的时候一次又一次地replay,然后你就会理解什么可以比溺死更为痛苦。落下这些文字的时候,头脑里不停涌现出“Legacy”MV里的画面,那些分崩离析让我恐惧,如果这就是Paul Draper对Mansun未来的预言,我宁愿它从未出现过。 2000年,Mansun几乎是悄无声息地推出了第三张专辑《Little Kix》。出乎所有人的意料,Paul没有继续在《Six》里所进行的新尝试,而是重新回到了类似《Attack Of The Grey Lantern》的流行旋律上,甚至做得更加流行。对于这种做法,我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a这是Mansun对于置疑的一次有力回击,并用此证明了他们也可以做出使所有人都可接受的悦耳乐曲,b这是Paul Draper对自身的辛辣嘲讽,因为他明白他已接近江郎才尽,Mansun已无法超越《Six》的成就。这完全对立的两种评论恰当地说明了《Little Kix》中充满矛盾的音乐。 或许,我们该庆幸终于有机会可以把Mansun称为Brit-pop乐队了?《Little Kix》完全回归至以吉他为本的英式摇滚,在听的过程中不断让我想起David Bowie、Suede、The Stone Roses等大牌。可凭此你就认定Mansun只是想做一张彻头彻尾的流行专辑的话,我却不会认同,至少我不认为《Little Kix》仅仅是Paul Draper对商业市场的一次简单献媚。但是这张专辑真的四处布满谜题,让人琢磨不透。拿争议最大的“I Can Only Disappoint U”来说,欢快的旋律下Paul却在唱:I can only disappoint u ,coz I always let u down,不管你认为这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还是将此视为漂亮的反讽,你似乎都能从歌词中找到佐证。开篇曲目“Butterfly(A New Beginning)”中,Paul唱到的Corret my errors and my faults / To be someone who is at peace / With who I am for是否就是他所谓的新开始呢?在“Electric Man”中他又唱:So I took advise and changed a little / Hope that others like me more / Hope that you would trust me once again / I am lonely again / I hope that you would trust me once again,这就是他对这次转变的辩解么?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从《Little Kix》里找出许多,最让我费解的却是,曾声称从不写情歌的Paul却为这张专辑创作了多首情歌,这是妥协么? 其实《Little Kix》那些优美旋律下隐藏的依旧是Paul Draper敏感的灵魂,这依然是我们一直热爱的那个Paul Draper,他从未背叛我们,也从未背弃过理想。“I Can Only Disappoint U”的背面虽然是对现实的失望,但却无法掩饰他对音乐的执着。如果说“Fool”是无奈的自嘲,那“Until The Next Life”中,我们听到的是他对梦想的不懈追寻。惟有最后一曲“Goodbye”,即使我可以把之前所有的歌词都理解为Paul对现实的嘲讽,惟有“Goodbye”,我愿意看作是他的心声。没必要多说什么,放上歌词,一切就都明了。 The stiller the tongue then the happier the life So here's my advice so you can always say goodbye If you've been cheated or cursed in your life Now is the time that you say goodbye Now I've said enough, I made you cry You threw it in my face And I'm a guilty man, now I've said my piece And believe me when I say Now it's time for goodbye You're so constructive but so full of shit You said, I could have been a superstar but I sing like a girl There's no rock and roll when your life's in a mess Paid to scrawl lipstick across my chest Now I've said enough, now I made you cry And you threw it in my face I'm a guilty man, and I've said my piece And believe me when I say Now it's time for goodbye Now I've think that I've said enough, I made you cry And you threw it in my face I'm a guilty man, I've said my piece Believe me now, believe me when I say And I say goodbye I must say goodbye to you We must say goodbye We must say goodbye to you 2003年,正在筹划新专辑的Mansun突然宣布解散,对歌迷来说这不异于晴天霹雳。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一个传奇戛然而止。Paul Draper曾说,如果Mansun不存在了,他将永远不再和其他人说一句话,并将独自隐居不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果然,他做到了这一点。这个视乐队为自己全部生命的男人从此消失得不留一点痕迹,无人知晓他的下落。(写这篇文字12年之后的更新:Paul要来中国巡演了!在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真的从来没想过有一天可以在中国看到他的演出。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差一点哭了。而我自己还被Paul在微博上翻牌回复了,他真的好亲切,好喜欢和歌迷互动。) 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2004年。仿佛早就料到如此结局,我显得非常平静。惟一所做的,只是拿出Mansun的三张专辑逐一聆听。无论怎样,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如此美丽的音乐。他们永远是英伦上空最耀眼而灿烂的明星,无人可以取代。 写到这里,我被自己弄得无比伤感,脑海里不停浮现出“Legacy”的MV以及Paul Draper无助的歌唱。在结束这篇文字之前,我想说,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够亲口告诉Paul Draper:I do care when Mansun is g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