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漫遊的厚度

我原來寫在這
http://rickylin.com/blog/individual/000215.html
---
對於我們這年紀的英國搖滾樂迷而言,提到李欣芸、林暐哲(當然還有金木義則與李守信),大概都是想到BABOO吧?年輕時滿滿的美國與英國樂團專輯中,大概都會摻著這一張讓人吃驚的《新台幣》...
總以為在樂團解散後,有著非常可愛臉龐的李欣芸,早應出版自己的專輯,但這麼多年來,只是在一張張有意思的專輯與配樂裡,看到她的名字。李欣芸編曲與唱片製作,總是容易的辨認,很美的絃樂編曲似乎變成了她的印記,但另一方面來看,有時太美的絃樂反而變成一種甜蜜的負擔似的,太容易辨認也太容易理解了。
大概以為CinCin不會有個人專輯的狀態下,2005年末的最佳禮物,就是這張充滿著期待的《國際漫遊》,這專輯是張愈仔細聽,愈能聽到更多內容的作品...
我初次聆聽,是把CD轉成MP3放在iPod Shuffle,用著我不怎麼喜歡的SONY MDR-NX 1耳機,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聽著,雖然有著美麗的旋律,但卻沒有在我心裡留下一些刺點...
正當我對於沈悶的專輯有著懷疑時(其實一半要歸咎於實在不怎麼樣的SONY耳機),我找了個溫度正好的午後,把CD放進音響,完全不同的音樂發生了,控制得非常精準的錄音,那個音樂的厚度調整得非常美妙,將關於鄉愁的音樂緊緊的包覆著我。
就在太厚覺得沈悶,太薄又覺得感染力不夠的微妙邊緣中,CinCin甜甜的嗓音,在不斷變化的流行與爵士樂風中,不斷的轉換著情緒,讓人很吃驚的是,美麗的絃樂也跟甜膩的嗓音一起展現著不同的風情,尤其是幾首trip-hop的曲子,與絃樂搭配的美得難以想像 :)
最愛Gentle Rain這首的編曲,每一次仔細地聆聽,都像是陷入一個美麗的故事中似的... 低調的絃樂開始,一下子進入trip-hop的節奏,然後甜美的嗓音,搭著拉丁吉他的彈奏,馬上讓人陷入音樂當中。但驚喜才開始,隨著時間的流逝,淡淡的電子噪音帶點刺痛的情緒,中途逐漸加強的美麗絃樂,讓整個音樂感染著豐富的感情,不斷的樂器組合變化,使這首樂曲充滿著故事性的張力。我一整個下午 repeat著這首Gentle Rain,還是聽不膩呢 :p
這張音樂的厚度,不是在那種需要背景音樂的狀態下所能感受到的,這是一張會讓你耽溺於一種情緒而無法分心的專輯。
http://rickylin.com/blog/individual/000215.html
---
對於我們這年紀的英國搖滾樂迷而言,提到李欣芸、林暐哲(當然還有金木義則與李守信),大概都是想到BABOO吧?年輕時滿滿的美國與英國樂團專輯中,大概都會摻著這一張讓人吃驚的《新台幣》...
總以為在樂團解散後,有著非常可愛臉龐的李欣芸,早應出版自己的專輯,但這麼多年來,只是在一張張有意思的專輯與配樂裡,看到她的名字。李欣芸編曲與唱片製作,總是容易的辨認,很美的絃樂編曲似乎變成了她的印記,但另一方面來看,有時太美的絃樂反而變成一種甜蜜的負擔似的,太容易辨認也太容易理解了。
大概以為CinCin不會有個人專輯的狀態下,2005年末的最佳禮物,就是這張充滿著期待的《國際漫遊》,這專輯是張愈仔細聽,愈能聽到更多內容的作品...
我初次聆聽,是把CD轉成MP3放在iPod Shuffle,用著我不怎麼喜歡的SONY MDR-NX 1耳機,在搖搖晃晃的公車上聽著,雖然有著美麗的旋律,但卻沒有在我心裡留下一些刺點...
正當我對於沈悶的專輯有著懷疑時(其實一半要歸咎於實在不怎麼樣的SONY耳機),我找了個溫度正好的午後,把CD放進音響,完全不同的音樂發生了,控制得非常精準的錄音,那個音樂的厚度調整得非常美妙,將關於鄉愁的音樂緊緊的包覆著我。
就在太厚覺得沈悶,太薄又覺得感染力不夠的微妙邊緣中,CinCin甜甜的嗓音,在不斷變化的流行與爵士樂風中,不斷的轉換著情緒,讓人很吃驚的是,美麗的絃樂也跟甜膩的嗓音一起展現著不同的風情,尤其是幾首trip-hop的曲子,與絃樂搭配的美得難以想像 :)
最愛Gentle Rain這首的編曲,每一次仔細地聆聽,都像是陷入一個美麗的故事中似的... 低調的絃樂開始,一下子進入trip-hop的節奏,然後甜美的嗓音,搭著拉丁吉他的彈奏,馬上讓人陷入音樂當中。但驚喜才開始,隨著時間的流逝,淡淡的電子噪音帶點刺痛的情緒,中途逐漸加強的美麗絃樂,讓整個音樂感染著豐富的感情,不斷的樂器組合變化,使這首樂曲充滿著故事性的張力。我一整個下午 repeat著這首Gentle Rain,還是聽不膩呢 :p
這張音樂的厚度,不是在那種需要背景音樂的狀態下所能感受到的,這是一張會讓你耽溺於一種情緒而無法分心的專輯。